段養(yǎng)科
【摘要】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既是知識量的傳授,也是學生知識儲備質的提升,更是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達到學生對知識吸收、內化、運用的目的。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如何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更加的專注和投入,并參與到教學過程,實現(xiàn)有效學習,是保證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196-02
小學語文、數(shù)學是基礎知識中的基礎,如果老師教學方法不當或者教學模式比較死板,沉悶,對于小學生來說,會使他們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讓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消失,學習潛能得不到開發(fā)。這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可能會嚴重影響其效率。語文是基礎知識,會貫穿于我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們終身生活、學習的好伙伴和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老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新課程素質教育的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用自己獨有、新穎的方法打開學生有效學習語文的模式、思路,提升學生對語文的全面認識,激活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再被動、消極,而是能主動探索,也能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鞏固知識,發(fā)掘自己的潛能,把語文學習當成快樂的事情。只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被全面的激活了,再加上老師在教學中不斷了解學生,創(chuàng)新方法,實現(xiàn)語文的有效性教學不再是難事。在此筆者就結合小學生的天性、學習規(guī)律以及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有針對性地談談小學語文有效性教學的策略。
一、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重要意義
對于小學生來說,既天性好動,耐力不足,又沒有對學習的正確認識,課堂教學時間一長,既不利于他們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習質量的保證,所以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非常重要。首先,在課堂中通過縮短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又保證學生能在學習中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同時,在課堂上給學生留足時間,與學生一起互動,組織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小活動,就能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另一種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其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大大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老師對內容精心、細心的設計下,也更有利于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對學生學習效率也是一種保障,非常有利于課堂教學。
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認識上的偏差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對于有效教學的理解和認識存在嚴重的偏差,他們還是抱著傳統(tǒng)的觀念,在課堂上一講到底,滿堂灌輸,想著給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就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在這種認識的驅使下,老師教學方法上不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上不精心設計,導致方法死板、單一,內容目標性不強,重點模糊,不給學生留思考和探索的余地。顯然,這種教學不但激活不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學生潛能、個性的培養(yǎng),學習能力發(fā)展和提升毫無益處,也嚴重違背了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初衷。
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一些策略
1.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代入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最容易被老師忽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它對學生代入的作用,對課堂教學效率的促進也往往被老師忽略。但是事實證明,導入環(huán)節(ji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甚至只有幾句話,一個問題,但是它能有效打開學生進入課堂學習的模式,融入教學內容,也能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來說,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認識到導入的重要性,在新課前結合內容進行有效的導入,激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最佳的狀態(tài)。如,在學習《牛郎織女(一)》時,老師就可引用民間一個傳說,七夕牛郎織女通過鵲橋來相會的故事,打開教學模式,使學生帶著對牛郎的同情,對神話傳說故事的好奇,快速進入課堂內容,抱著了解和靠近牛郎織女這個傳說故事的好奇心更加專注地學習,無疑對于課堂教學,還是學生學習效率,都是積極的,有效的。
2.優(yōu)化教學模式,促進有效教學
過去由于條件的限制,再加上思想觀念的束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除了講解還是講解,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黑板的單一,都局限于教材的內容,使教學單調、枯燥,沒有活力,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影響他們的學習質量。而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媒體走進了課堂教學,多媒體、電子白板等成了教學的新寵,使課堂教學模式形式多樣、靈活,內容也相對的豐富了。尤其是多媒體,它集文字、聲音、色彩、視頻為一體的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還牢牢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上,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為學生更加認真、專注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比如,在《蒲公英》的教學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幾張蒲公英的圖片,讓學生感受蒲公英那靈動、鮮活,隨風姿意飛揚的模樣,調動學生想了解蒲公英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認真聽老師對蒲公英的解讀,深入學習這篇課文。如此不但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被調動了起來,而且課堂教學效率也有了保障。
3.用直觀的方法,增強學生的體驗感
語文雖然是一門語言,在教學中老師用講解的方式,學生還是難以真正理解其中的一些內容,畢竟小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有限,他們對于抽象一些、含蓄一些的內容無法達到真正的理解也是情理之中的。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在教學中就要以小學生為主體,考慮到他們的學習能力,采用一些直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強化內容重點,增強學生理解。比如,在給學生講解《秦兵馬俑》這一課的過程,為了強化學生對秦兵馬俑的認識、感知、感受,更加接近它的歷史,了解它的來龍去脈,老師可以事先準備幾個兵馬俑塑像或者雕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觸、近距離的觀察、欣賞、探究等,大大增強了學生的直觀體驗,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給學生課堂教學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接下來,老師再結合學生這種情感和感受,深入講解課文,一定能把學生帶入內容,在為學生解疑釋惑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提高其學習效率,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開展實踐活動,拓展學生思維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對于語文的教學,老師不但在課堂上要設計多樣的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還要結合一些實踐活動,發(fā)掘學生潛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且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機會。首先,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和勇敢表現(xiàn)的素質;其次,可以給學生開展一些如讀書、寫作、學習方法、感恩等專題講座,開拓學生思維,增長學生見識;第三,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觀、春游、秋游等等,讓學生儲存作文素材,培養(yǎng)學生熱情自然的情懷,激發(fā)學生寫作靈感,同時也能增長學生見識,提高新時代小學生應有的素質,增強小學生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從而保證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實現(xiàn)。
總之,新課標改革下小學語文無論是從版式設計,還是內容選擇上都更加適合新時代的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了。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也要學習新課標,改變觀念,結合教材特點,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就一定能有針對性創(chuàng)造新穎課堂模式,改變固有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教學充滿躍力,保證學生快樂學習,達到教與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春芬.活躍課堂氣氛 ?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考試周刊,2018(16):38.
[2]王倩.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中華少年,2017(29):72-73.
[3]張乾順.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C版,2013(9):114-115.
[4]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4):24-28.
[5]張云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2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