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小學中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較短。在平時的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維持“我要學”的激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一線教師追尋的目標。結(jié)合3A Unit 6 Colours 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中的某些教學環(huán)節(jié),談?wù)剬θの督虒W的理解與反思,有趣的課堂活動涉及導入、詞句教學、復習、拓展延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
關(guān)鍵詞:小學英語;趣味教學;活動設(shè)計
課堂教學要講究藝術(shù)性和趣味性,這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要。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相對較短。語言學習本身是頗為單調(diào)枯燥的,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如果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進行教學,必然會使學生對學習毫無興趣。
所以,在英語課堂上針對具體教學目標,結(jié)合特定教學內(nèi)容,遵循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采取有趣好玩的形式,組織全體學生進行語言操練和語言交際活動,能把枯燥的語言現(xiàn)象轉(zhuǎn)變?yōu)閷W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激活英語課堂,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下面我就以3A Unit 6 Colours一課Story time的教學為例,談?wù)勎覍πW英語課堂中“趣味教學”的理解和反思。
一、營造輕松快樂的英語學習氛圍
當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時,他就能心情愉快、積極主動地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一樣,直接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影響學習效果。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表示,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可能是由于某種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如尊重、歸屬感和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要尊重學生、關(guān)心學生、賞識學生,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學生,才能誘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本人常在英語課上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與學生進行Free talk,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如這節(jié)課上的Free talk設(shè)計如下:
1.Hello. How are you today?
2.Is she ...?Good morning.
3.I like your jacket. Its nice.(Give me five!)
4.Is this your pencil case?What colour is it?
5.Look at this ... Its great.
反思:形式上是在進行自由交談,但主動權(quán)還是一直掌握在老師手中,而且話題比較分散,詢問身體狀況、問姓名、表示喜歡某人的服飾、提到文具用品及顏色等,這樣的開場白趣味性還不夠。以后可以針對一個話題進行交流,讓學生盡可能集中注意力并試著多說,可能氛圍會更加輕松。
二、英語課堂中激趣手段的運用
小學三年級英語的學習任務(wù)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扎實掌握簡單的詞匯與句型,而且詞和句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要體現(xiàn)語言的整體教學理念。小學生以無意注意為主,天性好動,樂于參與游戲活動。喜歡唱歌、游戲、比賽、小組合作等形式多樣、情趣盎然的課堂活動。
1.“玩中學”——游戲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
“Guessing game”是一種利用“information gap”(信息溝)進行設(shè)計的游戲,原理在于:學生在有具體信息差、需要信息交流的情境中才能實現(xiàn)語言的真正運用。即“我知道而你不知道,或者我知道的比你多”。學生在掌握新知識的基礎(chǔ)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一點運氣,就能在猜測中獲得快樂和成功,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語言知識和掌握語言技能的活動中?!癎uessing game”的游戲形式多樣,根據(jù)不同的信息差可以分為下面幾種:(1)Act and guess. (2)Box and guess. (3)Cover and guess. (4)Draw and guess. (5)Describe and guess. (6)Hide and guess. (7)Imagine and guess等。
這些游戲適用于教學的任何一個階段,如復習、導入、操練中,恰到好處的設(shè)計是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潤滑劑。在Colours這一課中我設(shè)計的是“Imagine and guessing”,用于詞匯與句型的鞏固環(huán)節(jié),實錄如下:
T:Hi,boys and girls!Its time for“Guessing game”. I want a stu-dent come here.
A student come to the front.
T:Close your eyes,and pick a card. (閉眼,從諸多顏色卡片中隨意抽出一張。)
T:Other students ask “What colour is it?”and you guess and answer. Two chances.
SS:... What colour is it?
S1:Its green/...!
反思:學好英語,單詞是基礎(chǔ),而單詞的操練往往是機械和枯燥的。句型也如此,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交際操練,在運用中學會新的句型,并融會貫通。在這個猜顏色的活動中,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努力回憶著課上學過的8個顏色類單詞,并準確快速地選擇、說出,臺下的同學很好地復習了“What colour is it?”做到了脫口而出,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練習和掌握了這個句型。
2.“新鮮感”——創(chuàng)設(shè)新奇情境保持學習的熱情
小學階段所學的英語內(nèi)容一般比較簡單,形式單一。然而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備課時盡可能地把這些語言材料融入各種能聽、看、觸摸的情境中去,以便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各種感官、刺激記憶神經(jīng),更好地習得詞句。在教授Colours這8個顏色單詞時,本人絞盡腦汁,依托“Magic bottle”設(shè)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實錄如下:
T:Look at the bottle,what colour?Is the water?
Ss:Its yellow.
T:Yes!Youre right. Read together,yellow. (Read in pairs. Spell. Try to recite,yellow.)
T:Look?。⊿hake,shake,shake)(使勁搖晃這個瓶子)
T:What colour is it now?
Ss:Its orange!
T:Good!Read and spell. (Read in groups. Read one by one. Try to recite and translate. )
反思:這里利用瓶子里裝著黃色顏料調(diào)成的水,直觀教授單詞yellow,之后利用瓶蓋上的紅色顏料,根據(jù)黃+紅=橙的原理,變了個神奇的魔術(shù),讓學生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時也緊扣Colours這一課時中Yang Ling利用裙子變魔術(shù)的主題。設(shè)想很好,但課上,學生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奇與激動!回顧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能是學生完全被魔術(shù)瓶吸引了,一時間沒有緩過神來。我個人太投入,這個環(huán)節(jié)也許需要放慢節(jié)奏,這樣修改一下可能效果會好些!
T:Hi,class. Look at the bottle,what colour?Is it now?
Ss:Its yellow.
T:Yes!Youre right. Read together,yellow.(Read in pairs. Spell. Try to recite,yellow.)
T:Look!Ill shake it. Guess what colour it will be?I shake and you ask,what colour is it now?OK?
Ss:OK!What colour is it?Now?
(學生問,我搖瓶子,學生問得聲音響亮,我搖得更快,反之,學生聲音太輕,我就慢慢地搖。直到瓶子里的顏料完全變?yōu)槌壬#?/p>
Ss:Its orange!
T:Great!
在修改后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搖瓶子”的動作放慢了,給學生充分的發(fā)現(xiàn)、思考、猜測的時間,并且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他們不斷地利用句型“What colour is it now?”來問,他們問得越響亮,我搖得越帶勁,反之,我就搖得很慢,在鞏固句型的同時增強了這個活動的趣味性,并且讓同學注意力集中,等待著“變色”的那一刻!這樣一來,如此夸張有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會成為本節(jié)課的亮點。
3.“我們更棒”——小組合作中體驗成功感
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基礎(chǔ)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教學的任務(wù)是:在使學生獲得基礎(chǔ)語言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小學的英語課上,有很多句型的操練及表演都是通過生生、同桌、4~6人小組的形式來完成的。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在這種親密無間的合作關(guān)系中,每名學生都有一種被需要的感覺,很容易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引發(fā)比較持久的學習動機。
在本節(jié)課中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Group works. Show us how to read the Story time. You can choose:1.Read together. 2.Read in roles. 3.Read by yourself. 由四人一小組,根據(jù)特長和需要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可以是齊讀、分角色朗讀、各自朗讀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將選擇閱讀方式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同時不是隨意讀,最后會有一個展示環(huán)節(jié),爭取將本組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給其他同學,這就大大增強了他們閱讀的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他們爭先恐后,體驗著朗讀的快樂。
三、“錦上添花”——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設(shè)計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應(yīng)該貼近學生的生活,讓英語課堂的觸角延伸至學生的家庭、學生所生活的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然而,我的這節(jié)Colours課中,卻忽略了這一點。
反思: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有“顏色”,它們無處不在。我的課上,這些顏色就是由不同的字母組成的單詞而已,沒有生命力、沒有趣味可言。以創(chuàng)設(shè)情境,或者就貼幾張圖片,拿一年四季的樹葉為例,春天,樹葉是綠色的,夏天是黃色的,秋天是棕色的,冬天是黑色的或者是積了雪變成了白色的,這些就把詞匯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了,拓寬了學生視野,也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梢砸詫W生的視角,讓他們說說生活中的色彩,這便增強了英語學習的樂趣。學生一旦注意到了這些學習資源,并且能夠進行一定的組織和加工,他們就能真實有效地學習英語。這種英語教學法比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更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掌聲催促鴿子起飛”——課上評價的趣味性
自然界里,想讓鴿子起飛,只需給它們一些掌聲就可以了。
我們的學生呢?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作為尚未定型的學生,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和肯定,這種鼓勵是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一種不可或缺的動力。
平時的英語課上,我常常采用“Good. Well done!Perfect!Youre right.”等語句來對學生進行表揚與鼓勵。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希望有更多的集體性的表揚。我在課上有時會提議學生“Great!Clap for her!”提議大家為某個學生鼓掌,以示對他的回答的肯定。有時會集體說“Good,good,great!”并向某個同學豎起大拇指,當同學特別棒的時候,我會說“Take a photo!”全班同學對著他,說一聲“咔嚓”,并做出拍照的動作,這些語言上的、動作上的鼓勵,都讓受表揚的同學特別神氣,心里默默開心很久。
教學實踐證明,小學英語的趣味教學能從動口、動手、動腦等方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興致。學生在教學活動的參與過程中得到了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能力等方面的鍛煉與提高,使英語課“活”了起來!
參考文獻:
[1]李卓格.教育心理學[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麗春.小學英語教學技能[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王麗春.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