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流傳已久的中華文化經(jīng)典當中,最有魅力的當屬古詩詞。古詩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璀璨的明珠,有著巨大的魅力。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就從愛上古詩詞開始吧!本期“主題素材”欄目,就讓我們感受一下古詩詞的無窮魅力吧!
素材積累·句子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此時,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派早春時分生機盎然的景象,我仿佛聽到了鶯的嬌啼、燕的輕喃,體會到了白居易對大自然的熱愛,這種情緒感染了我,讓我愛上了美麗的早春,愛上了這幅生機勃勃的畫卷。
讀詩,就像品茶一樣,初入口時只覺苦澀,但卻有綿長的味道,其中蘊含了無數(shù)做人的道理,需要仔細品讀,這大概就是古詩的魅力吧!
詩詞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轉(zhuǎn)悠揚,在抑揚頓挫里低回不盡,讓人忘憂,使人開顏;詩詞如畫,在蟲魚鳥獸中描摹自然,在小橋流水中展現(xiàn)乾坤,為我們描繪出或凄美、或壯闊、或靜謐、或熱烈的絕美意境;詩詞又像一位哲人,在歷經(jīng)千年后,向我們講述著人生的真諦,鼓勵我們笑對生活。
素材積累·片段
【片段一】
東坡詩云:“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你可以捧著一本詩書,在梧桐樹下的躺椅上,隨著片片飄落的黃葉,去感悟古人悲秋的情懷??纯葱翖壖病坝X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的感慨,品品秦觀“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的心境,或為劉禹錫“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贊上一筆??傊@是一種很逍遙的感覺。你管它“明日黃花蝶也愁”,還是“西風愁起綠波間”,用開朗的態(tài)度,去擁抱秋天吧!
【微評點】
文段以蘇軾的《贈劉景文》中的詩句作為開端,后通過一種情景描寫,抒發(fā)了作者對秋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文段中所引用的詩句,都是在慨嘆秋天,抒發(fā)出作者逍遙舒暢之感,表達其對生活的熱愛。
【片段二】
喜歡詩,喜歡那凝練的句子,喜歡那如畫的意境。陽光明媚的春日,吟上一句“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你會立即被鶯歌燕舞、草長鶯飛、百鳥爭鳴那熱烈、活潑的景象所感染;“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月朗風清的夏夜,聽蟬鳴蛙唱,嗅稻花芬芳,是詩人辛棄疾把我們帶到如詩如畫的田園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秋天蕭瑟的日暮,望斷小橋流水,穿越舊道西風,一匹老馬,一抹落日,羈旅歸程的游子,柔腸寸斷,是馬致遠把我們帶到秋季的悲涼當中;銀裝素裹的嚴冬,你會驚奇于岑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獨特畫面。
【微評點】
文段開頭總寫了作者喜愛詩詞的原因,后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具體描寫了作者喜歡的詩句。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的寫法,使得文段層次清晰,主題鮮明。引用的詩句,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對詩詞的熱愛。
【片段三】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的流連忘返;幸福是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自得;幸福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心愿。
【微評點】
文段先發(fā)問,后以排比句式作答。在排比句中,作者分別引用了和主題相關的古詩詞,既豐富了文段的內(nèi)容,又在語言上形成一種獨特的氣勢,給讀者留下無盡遐思。
鄉(xiāng)土情結(jié)(節(jié)選)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方魂牽夢縈的土地。得意時會想到它,失意時也會想到它。逢年過節(jié),觸景生情,隨時隨地都會想到它。海天茫茫,風塵碌碌,酒闌燈炧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陽秋風,巴山夜雨,都會情不自禁地惦念它。離得遠了久了,使人愁腸百結(jié):“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焙貌蝗菀啄芑丶伊?,偏又忐忑不安:“嶺外音書斷,經(jīng)冬復歷春。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薄爱愢l(xiāng)人”這三個字,聽起來音色蒼涼,“他鄉(xiāng)遇故知”則是人生一快。一個怯生生的船家女,偶然在江上聽到鄉(xiāng)音,就會不覺喜上眉梢,顧不得嬌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訕:“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边|闊的空間,悠邈的時間,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這就是鄉(xiāng)土情結(jié)。
浪蕩乾坤的結(jié)果,多數(shù)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黃金、美人、虛名都成了“竹籃打水一場空”。有的侘傺無聊,鎩羽而歸,有的春花秋月,流連光景,變成“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有的倦于奔競,跳出名利場,遠離是非之地,變成“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有的素性恬淡,誤觸塵網(wǎng),不愿為五斗米折腰,歸去來兮,種菊東籬,怡然自得,但要達到這境界,至少得有幾畝薄田,三間茅舍作退步,否則就只能寄人籬下,終老他鄉(xiāng)。只有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個別中的個別,在億萬分之一的機會里冒險成功,春風得意,衣錦還鄉(xiāng)——“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這句名言的創(chuàng)作者是楚霸王項羽,但他自己功敗垂成,并沒有做到所言的這些。他帶著江東八千子弟出來造反,結(jié)果無一生還,自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毅然在烏江慷慨自刎。項羽不愧為蓋世英雄,論力量對比,他比他的對手劉邦強得多,但在政治策略上棋輸一招:他自恃無敵,所過之處大肆殺戮,乘勝火燒咸陽;而劉邦雖然酒色財貨無所不好,入關以后,卻和百姓約法三章,秋毫無犯,終于天下歸心,奠定了漢室江山,當上了皇帝,回到家鄉(xiāng),大擺筵席,宴請故人父老兄弟,狂歌酣舞,足足鬧了十幾天?!按箫L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就是劉邦當時的得意之作,載入詩史,流傳至今。
(有刪減)
【閱讀感悟】
本文以故園之思為線索,將鄉(xiāng)土情結(jié)升華為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洋溢著作者對祖國、對故鄉(xiāng)深沉的愛。文章敘古寫今,酣暢淋漓,其中征引了大量的詩句、史料和典故,不僅說明了鄉(xiāng)土情結(jié)的久遠、普遍、根深蒂固,還通過它們營造出一個具體的歷史場景,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感人,更展示出作者豐富的文學底蘊,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生動性。更重要的是,引用的詩句,在內(nèi)容上能夠恰到好處地為文章主旨服務,成為文章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使全篇在表情達意上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