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怡
(吉化集團公司總醫(yī)院,吉林 吉林 132021)
高血壓既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引發(fā)心腦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之一,主要表現為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上升,同時伴隨心、腦、肝腎等器官病變。隨著年齡增長,該疾病發(fā)生風險明顯提高,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為進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現抽取收治的部分老年高血壓患者予以社區(qū)護理服務,研究詳情如下。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周圍社區(qū)收治的老年高血壓患者7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1.2±1.6)歲,病程0.8~9.2年,平均(5.4±0.6)年;觀察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60~80歲,平均(70.9±1.5)歲,病程0.9~9.4年,平均(5.6±0.5)年。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服務,給予觀察組患者社區(qū)護理,具體措施為:
1.2.1 基礎護理
鑒于氣候波動過大會使高血壓患者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壓水平出現明顯波動,因此應注意避免患者長期處于過冷或過熱等的環(huán)境中;同時為患者制定科學規(guī)范的睡眠計劃,以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1.2.2 健康教育
社區(qū)工作人員應在熟知患者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前提下健康知識宣傳教育,如發(fā)病機制、防治措施、護理要點和注意事項,幫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在此基礎上積極主動與護理人員配合,提高護理工作的可行性;每周舉辦1-2次交流座談會,鼓勵患者在會議期間主動提問,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解疑答惑。
1.2.3 心理疏導
工作人員應與自己負責的患者展開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以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波動情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疏導干預服務,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促使患者以良好心態(tài)應對護理工作,鼓勵患者之間互相溝通交流,分享釋放壓力的經驗方式,必要時可由既往護理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堅定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
參照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74)[2]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判定,量表內容包括物質生活、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心理功能四個方面的內容,得分越高,證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物質生活得分為(51.8±2.4)分,軀體功能得分為(50.6±1.8)分,社會功能得分為(51.2±0.6)分,心理功能得分為(49.8±1.6)分,生活質量評分為(206.6±3.2)分,與觀察組患者的(60.4±1.2)分、(58.2±1.4)分、(57.8±2.4)分、(57.2±0.8)分和(236.5±2.9)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997,P=0.000;t=16.007,P=0.000;t=24.512,P=0.000;t=24.820,P=0.000;t=41.542,P=0.000)。
高血壓是一種嚴重威脅現代人健康狀況的慢性疾病,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發(fā)展變化使得該疾病的發(fā)生率明顯提高,但當前階段高血壓患者對自身疾病缺乏認識不足,而高血壓疾病的治療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單純依靠門診或住院治療難以根治此病。為此,必須加強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社區(qū)護理服務,以控制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
社區(qū)護理是一種結合護理學知識技能和公共衛(wèi)生學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方式,作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有社會組織力量的社區(qū)為服務基礎,為服務對象提供護理服務,其目的在于維護和促進服務對象的健康[3]。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遵循“以人為本”的服務原則,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實施社區(qū)護理服務,需要結合高血壓患者個體情況予以基礎護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措施,控制疾病發(fā)展進程,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從上述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證明社區(qū)護理服務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
總的來講,社區(qū)護理服務可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深入探討的基礎上展開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