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耀華 張鐵慧 梁 武 任遠飛 董玉金 楊文峰 鐘 聲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 , 遼寧 大連 116033 )
目前,臨床對應的屈指趾骨折和深腱II骨折患者主要采用吻合手術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在II區(qū)深屈肌腱斷裂后,由于該部分肌腱的特殊結構,在后期容易發(fā)生肌腱粘連,早期活動可有效降低粘連的發(fā)生率[1-2]。本研究分析了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全吻合與單純吻合的臨床療效比照,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將2017年1月-2018年1月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患者90例分為對照組47例和觀察組43例。觀察組男26例,女17例;年齡32-79歲,平均(44.11±2.41)歲。對照組男28例,女19例;年齡33-79歲,平均(44.17±2.45)歲。2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
2 方法:對照組進行單純吻合手術,觀察組進行全吻合手術。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指神經根阻滯麻醉。當使用止血時,使用指根橡皮筋,并在顯微鏡下清潔受傷的手指以去除傷口表面上的活組織,并且注意神經和血管。在對照組中,進行簡單的吻合術。首先清理傷口,發(fā)現并吻合屈肌腱(與觀察組相同)。去除屈肌肌腱并修復肌腱鞘并且不匹配。觀察組采用淺表肌腱,屈曲和深吻合術治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取肌腱針側和距切面1cm處,采用側針插入法,將針插入相鄰部位,將針頭放在線圈套上。制作套筒后,縱向針用于刺穿肌腱,并在該部分的中間取出。之后,將針施加到側部。在距離截面1cm的距離處選擇針位置,然后拉動縫合線。針沿著針的側面穿過1次,并且切割線并打結。在肌腱背端的外部位置,以相同的方式進行一組縫合。
3 觀察指標:比較2組手術總有效例數;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愈合的平均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手指功能恢復時間;手術前后患者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等的發(fā)生率;手術前后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比較。顯效:斷裂傷口愈合,圍術期無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等并發(fā)癥;有效:斷裂傷口基本愈合,無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等并發(fā)癥;無效:斷裂傷口尚未愈合,不滿足顯效、有效標準。手術總有效例數=顯效率+有效率[3]。
4 統計學方法:SPSS19.0軟件統計,檢驗方式是t檢驗、卡方(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5 結果
5.1 2組手術總有效例數比較:觀察組手術總有效例數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對照組顯效有25例,有效9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是34(72.34%)。觀察組顯效有34例,有效8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是42(97.67%)。
5.2 2組手術前后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比較:手術前2組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無明顯差異,P>0.05;手術后觀察組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手術前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為31.21°±5.71°、31.92°±1.62°、31.67°±5.41°,手術后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為47.21°±7.24°、44.31°±1.41°、45.78°±8.51°;觀察組患者手術前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為31.28°±5.71°、31.96°±1.61°、31.21°±5.47°,手術后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為56.41°±3.51°、50.85°±0.26°、51.12°±4.21°。統計學分析后,2組患者手術后的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均優(yōu)于手術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手術后的情況(P<0.05)。
5.3 2組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愈合的平均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手指功能恢復時間比較:觀察組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愈合的平均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手指功能恢復時間(31.52±10.12)天、(12.16±2.61)天、(3.21±1.12)個月,優(yōu)于對照組(52.14±20.11)天、(14.15±3.91)天、(4.81±1.52)個月,P<0.05。
5.4 2組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等的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分別有3例、4例、4例和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7.66%;觀察組患者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分別有1例、1例、2例和0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9.30%。統計學分析后,2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差異顯著(P<0.05)。
5.5 2組手術前后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比較:手術前2組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手術后觀察組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手術前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為(56.21±5.01)分、(65.45±4.23)分、(67.23±5.21)分,手術后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為(78.44±7.21)分、(78.24±5.42)分、(76.21±8.52)分;觀察組患者手術前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為(56.66±5.72)分、(65.11±4.21)分、(67.22±5.31)分,手術后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為(95.12±3.61)分、(95.22±3.20)分、(94.51±4.25)分。統計學分析后,2組患者手術后的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均優(yōu)于手術前(p<0.05),且觀察組患者手術后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手術后的情況(P<0.05)。
傳統的單吻合術方法肌腱拉伸強度和肌腱末端較差。通常需要進行3周的術后保護和制動,并且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手指運動。全吻合術采用多套套圈吻合術縫合傷口,保證肌腱末端肌腱平衡,防止手指間隙出現,增強張力,防止肌腱吻合術破裂。另外,預防可以有效地影響肌腱。血液供應促進肌腱殘端的愈合速度,增加肌腱的滑動距離,增強肌腱修復后的張力,減少粘連的發(fā)生。手部深屈肌腱II區(qū)域骨折后,由于該部位的肌腱機制特殊,后期易于肌腱粘連,早期活動可減少粘連事件的發(fā)生率。因此,被動或主動功能訓練尤其適用于患者。關鍵是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4]。
全吻合治療是一種多組套圈吻合方法。因為這種方法有更多組套圈來縫合傷口,所以肌腱各方向的力都是平衡的,有效地防止了手指之間的間隙。產生的,拉伸強度增強,肌腱吻合不易破裂,拉伸強度變得足夠,并且在麻醉失敗后傷口手指可以立即主動活動[5-7]。同時,全吻合方法對肌腱的血供不會產生很大影響,不僅可以加速肌腱斷端的愈合,還可以增加肌腱的滑動距離,顯著增加肌張力。肌腱修復后,減少粘連。本研究中,對照組進行單純吻合手術,觀察組進行全吻合手術。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總有效例數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愈合的平均時間、術后住院時間、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手指功能恢復時間優(yōu)于對照組,P<0.05;手術前2組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無明顯差異,P>0.05;手術后觀察組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肌腱粘連、疼痛、感染、斷端間隙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手術前2組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手術后觀察組生存質量SF-36量表下社會維度、心理維度和活力維度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手部屈指深淺肌腱區(qū)斷裂患者行全吻合手術手術效果明顯,可更好改善患指尺偏度數、患指背伸度數以及患指橈偏度數,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