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吉林長白山地區(qū)擁有著豐富的古薩滿文化,在教學中以薩滿神話及相關藝術品作為基本的理論基礎,輔以現代動漫形象設計的表現形式引導學生參與設計制作目,使薩滿文化更輕松的融入到教學之中,意在塑造飽含各種美好寓意的神偶形象,并將其打造成飾品及相關衍生品,用以寄托人們對生活的期待和對他人的美好祝福。
關鍵詞:薩滿;長白地域;飾品;衍生品;神偶
一、“滿域”品牌融入教學的必要性分析
吉林長白山地區(qū)擁有著豐富的古薩滿文化,但因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古薩滿文化的保護、發(fā)展工作難以推進。地方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不僅要面向就業(yè),更需要適應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產業(yè)轉型升級的層面,持續(xù)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因為對品牌開發(fā)的不重視,目前并未擁有成體系的旅游及衍生品品牌。吉林省長白山地域薩滿文化的保護、發(fā)展手段主要在于旅游觀光來進行宣傳,而目前省內并未擁有系統(tǒng)的、富含薩滿文化寓意的旅游品牌出現,市場仍處于空窗階段。在品牌設計及衍生品開發(fā)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調動學生們的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創(chuàng)造的探究熱情,將“滿域”長白山地域飾品品牌設計將傳統(tǒng)文化中的薩滿“偶像神”賦予新形象、新生命、新理念,推廣薩滿文化美好內涵。
二、“滿域”長白山地域飾品品牌設計及衍生品開發(fā)教學
1、作品形象原型設定
“偶像神”,亦稱神偶,是原始薩滿崇拜中被神化而具有超凡力量的崇拜偶像。有獸形、鳥形、擬人形、半人半獸形等多種形式。在薩滿文化觀念中,神偶具有洞察秋毫、驅病除邪、卜測預言的功能。開始時神偶是薩滿教薩滿的服裝掛飾,后作為滿族兒童的掛飾,用以辟邪。
2 作品形象設計思路
·基礎造型:總結并提取了大量“偶像神”的基礎造型,即三角頭,整體修長,四肢刻畫簡潔的特點,并對復雜內容進行了簡化,便于日后深化與拓展。
·面部紋路:靈感來源于薩滿臉部彩妝,使形象更具代表性。
·四肢:滿域神偶的四肢并不明顯,更趨于平面化,易于相關衍生品的制作。
·顏色選擇:滿域神偶基礎顏色較為接近人的皮膚,使其在拓展后更有親近感,易于被人接受。
3作品相關設定
姓名: 滿域神偶性別: 無
身高: 0.3M~10M體重: 等體積木材的重量
性格:友好、活潑、好奇心強、但對陌生人卻有些膽小,因此從不輕易出現在公眾面前
喜好:新鮮的空氣、不受污染的大自然、小動物和熱愛和平的人類
討厭:破壞環(huán)境以及不敬畏自然、充滿戾氣的人
三、實物衍生品設計教學
教師要認真仔細的觀察,每個人的個性、能力、成長環(huán)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讓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要展開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實際的學習情況,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指導他們走向完善。
1、指導學生設計獨居特色的主打產品
手機殼內容以形象主體+與形象相符的紋路進行設計,手機殼顏色選擇與形象主體相符的顏色作為主色調,輔助紋路亦根據形象主體進行選擇,如“尼瑪哈恩都哩”——“魚神”的手機殼背景顏色選為藍色,紋路則為深淺不一的魚紋,用來展現河流中魚群奔涌的效果。
背景紋路出了根據神偶形象,亦可根據神偶的神話傳說進行選擇,如“色薄色今夫”,在薩滿神話中是洞察生死的神明,因此“色薄色今夫”手機殼的紋路選擇為“眼睛”,來凸顯“色薄色今夫”的特質。
背景紋路的設計也有所考究,其靈感來源為薩滿文字、壁畫等薩滿文化與長白山地域中的植物、動物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并根據其已有內容進行符合現代藝術審美的提煉與歸納,設計出了符合神偶形象的背景紋路。
2、讓學生們發(fā)散思維設計其他衍生品
很多學設計的學生都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創(chuàng)意非常多,但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尤其是一些學生本身比較內向,非常不善于表達自己。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出輕松和諧的氛圍,通過有效的溝通,及時的表揚,讓學生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內心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設計與學習中去。
以“薩滿”文化為例,本身它就較為古樸神秘,要想在設計中出彩,就必須要發(fā)散思維,將產品泛化,這樣才可以使產品為“滿域”增光添彩。除了“護身符”手機殼之外,“滿域”飾品的設計可以非常多元,如現在年輕人非常喜愛的鑰匙鏈、徽章等其他飾品;品牌文化衫設計;保溫杯設計;筆記本設計及相關包裝設計等。教師要積極發(fā)現學生身上寶貴創(chuàng)意與可貴的品質,并指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創(chuàng)意,這樣才能是學生變得更加優(yōu)秀。
結論
目前根據文字及圖片資料設計了包括薩滿神明與12生肖共36款神偶形象,并根據其進行了衍生品設計,亦實現了部分設計品的實物化,效果良好。在實際設計中確定了設計作品的產品思路,并總結了設計作品與市場結合的可行性,既將傳統(tǒng)神話故事內容中的神明進行平面化、卡通化,在不丟失其神韻的基礎上進行符合大眾審美的設計創(chuàng)作。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薩滿文化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尤其是配上學生們的創(chuàng)意之后,無論是主體還是衍生品的設計,都有著巨大的操作空間。在以后的設計之中,應繼續(xù)活用學生思維,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學,更有利于“滿域”長白山地域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王松林,神書-中國薩滿符號解密[J].雪國圖騰,2014.4.
[2] 王松林,中國滿族面具藝術[J]. 2002.1.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動漫衍生品設計課程中融入薩滿文化元素的實踐教學研究》課題編號:GH17080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