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布朗庫西的雕塑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抽象的形態(tài)、立體的造型、富有動感的曲線和充分的想象空間。布朗庫西曾師從羅丹,風格卻和羅丹截然不同,他拒絕了古典主義表現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簡化形態(tài)表達他的思想,流暢的曲線,在意境與真實的兩種范疇中找到了統(tǒng)一于一體的平衡,他的作品打開了一扇現代主義的大門。同時,從他的作品中得到的啟發(fā)也有助于油畫的繪畫創(chuàng)作,藝術都是相通的,雕塑造型的簡化與油畫中的繪畫對象的簡化有異曲同工之妙,這需要藝術家大膽嘗試,反復修改,不斷創(chuàng)新。
關鍵詞:布朗庫西;聯想;創(chuàng)新;極簡;抽象
布朗庫西作品成熟于20世紀,創(chuàng)作有《沉睡的繆斯》、《吻》、《吻之門》等雕塑作品,他的作品以簡潔明快的外形、立體的造型給人以聯想空間。
一、極簡主義
布朗庫西一生創(chuàng)作作品主要圍繞少數題材創(chuàng)作,反復修改、加工、創(chuàng)作。他的最初作品《吻》與后來變化之后的《吻之門》有共同特征,但《吻之門》在造型上是已經被簡化的。如果單單看《吻之門》可能多數人并不知道所要表達的含義,正是經過由繁到簡的過程,當我們從《吻》這件作品看到《吻之門》不難發(fā)現布朗庫西對造型簡化方式的熟練掌握。
《吻之門》這件作品使人不由自主聯想到《凱旋門》,同樣是表達勝利與喜悅,只是傳達角度有所區(qū)別。簡化前后的造型都具有形式感與美感的雙重統(tǒng)一。
布朗庫西的《吻之門》運用符號化的語言使他的作品具有美感,簡化的造型使我們聯想到愛情和親情這類美好的事物,在這里《吻之門》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感情,也包含了個人與民族與國家的感情。他的作品《沉睡的繆斯》、《波嘉尼小姐》等紛紛體現出簡化的形體。他曾師從羅丹,但古典主義的雕塑方式他沒有完全接受,他在古典主義造型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簡化卻不簡單。
雕塑的造型,作者賦予了它們很多的想象空間。如《沉睡的繆斯》簡化后的雕塑省略了許多面部細節(jié),可是依然表現繆斯熟睡的狀態(tài),安詳、寧靜。沒有刻畫雙眼的細節(jié),刻意或者無意省略的細節(jié)給我們想象和聯想的空間,繆斯女神在希臘神話中是靈感與藝術的象征,布朗庫西選用繆斯女神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題,是否是要表達靈感與藝術是他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是表達出他創(chuàng)作出的這件作品是靈感與藝術的載體??傊?,布朗庫西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是經過思考的,而不是草率之作。
布朗庫西的眾多作品崇尚簡約的藝術風格,在簡約的造型風格中,體現了布朗庫西與同時代雕塑家相比非同尋常的新型表現方式,他的風格深刻的影響了現代主義的產生。
從極簡主義的角度看,布朗庫西簡單的造型中蘊含了事物本質的特征,達到了對事物的本質準確把握,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不斷觀察和實踐,在達到對一個事物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創(chuàng)作通常是有趣味的,這會使創(chuàng)作的作品簡約而不枯燥。由簡到繁易,由繁到簡難,這句話來形容布朗庫西所進行的美術創(chuàng)作比較貼切。
在油畫中,超現實主義畫家畢加索的創(chuàng)作與布朗庫西有相同特征。兩位藝術大師都把具體的、復雜的事物概括化,都經過了由繁到簡的過程,最終創(chuàng)作出極簡的作品。
二、抽象立體形態(tài)
在布朗庫西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抽象。簡化后的作品呈現出抽象的視覺體驗。如《空中之鳥》、《海豹》、《初啼》等作品。但這些作品中抽象的形體也同時具有它們的本質,鳥、海豹、嬰兒都成為雕塑家創(chuàng)作的素材,雕塑家準確把握動態(tài),使它們以靜態(tài)呈現,動靜結合之中雕塑作品由此誕生。
與之前的雕塑家不同,布朗庫西大膽創(chuàng)新,由小見大,從繁到簡,在這個過程中布朗庫西創(chuàng)作了一件又一件充滿想象力的作品。
如《海豹》這件作品,雕塑家將細節(jié)省略,只留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形體,海豹在岸邊活動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呈現了出來。看似簡單的形體,是雕塑家對生活的觀察與提煉。
布朗庫西曾說:“當你在雕刻石頭時,你會發(fā)現材料的精神和它特有的個性,你的手會思考并且緊跟著材料的思想。用思考的手去發(fā)現材料的思想?!?[1]正是這樣的想法,體現了布朗庫西懂得如何運用材料將作品更加合理的表現?!逗1愤@件作品所用的材質使作品的紋理充分展現,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海豹身上的鬃毛和出水后在岸邊徘徊的狀態(tài)。
《初啼》這件作品表現出了嬰兒剛剛到達世界時的啼哭,橢圓形的石塊開了一個口,好像嬰兒張著的大嘴。布朗庫西喜歡用橢圓形表達事物,他認為世界的本質應該是橢圓形的,就如《世界之初》中,雕塑家將世界比喻為一個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經過加工后的白色大理石呈現出和諧的靜態(tài)?!冻了目娝埂吠瑯右詸E圓形為基本形態(tài),繆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是藝術的象征,女神以橢圓形展現更加肯定了布朗庫西的橢圓形本質的觀點。
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看,布朗庫西的雕塑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經過了不斷地探索、嘗試和修改。學習布朗庫西就要先了解他的作品中所傳達的深刻的寓意,單單從作品表象看可能不知道他想要表達的意圖,通過聯系事物的特征或加入文化背景等因素后,布朗庫西的作品就變成了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從欣賞的角度看,欣賞藝術家的作品需要欣賞者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包括了解藝術家的生平、所處的時代、對表現對象的了解等等。如果說油畫是一種色彩語言,那么雕塑就是造型語言,兩者都能給予欣賞者情緒波動和視覺體驗,優(yōu)秀的作品能夠更深刻反映社會現狀,鼓舞人們,同時又具有記實性。
三、曲線與動態(tài)
在體現出曲線與動態(tài)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空中之鳥》這件藝術作品。這是一件用青銅為材料制作的作品,在它剛剛誕生的時候,美國甚至認為這件物品具有實用性而非藝術品而加收40%的關稅,經過兩年的訴訟,法官最終判布朗庫西勝訴,最終承認這件藝術品出自藝術家之手,而非實用品。
《空中之鳥》曲線流暢,表現了鳥在天空飛翔時輕盈的動態(tài)??鋸埖碾p翼,強調了飛翔的狀態(tài)。從側面來看,這件作品竟然像插在石塊中的羽毛,輕盈的羽毛與飛翔,相互緊密契合。
布朗庫西嘗試過塑造“鳥”的不同形體,從材料到造型都經過多次嘗試,但每次創(chuàng)作的“鳥”都與其他的“鳥”有不同之處。布朗庫西曾在1936年的一封信中談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寫道:“鳥的高度不起多大作用,關鍵在于它的內在比例,在最后的一些`鳥’中,它們的差別很難在照片上覺察出來,但每一件都具有新的啟示,不同于前者?!?[2]所謂內在比例的不同,是指每幅作品的細節(jié)與所呈現的視覺效果。由此可以知道,細節(jié)是可以改變作者想要通過作品傳達給觀眾的內容的??梢钥闯霾祭蕩煳鲗ψ约旱膰栏褚蠛蛯ψ髌返目量獭?/p>
曲線的運用使布朗庫西的作品充滿可能性,他的每一件作品也因為曲線而富有生氣,給人感覺作品是活著的。雕塑家在創(chuàng)作時不局限于一次成形,而是采用不同材質,反復嘗試,最終創(chuàng)作出充滿美感與生命力的作品。
雕塑是一種靜態(tài)的呈現,布朗庫西以流動曲線表達動態(tài),動靜結合給作品注入了生機與活力??罩械镍B除了曲線的運用還有的一點是聯想,雕塑家布朗庫西在把鳥簡化后,使得它所具有的抽象形體與創(chuàng)作主題有更深刻聯系,“言有盡,而意無窮”,這使得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時,充滿想象的空間。
在現代的建筑和雕塑中,曲線是最普遍用到的設計元素,同時也是不好把握的表現方式。布朗庫西作品的獨特表現方式也影響了現代主義雕塑。布朗庫西無論是用青銅、木頭還是石頭都采用“直接雕刻”的方法,他反對機械的復制石膏雕塑,而是加入自己的思想。
《無限柱》是雕塑家布朗庫西的另一件作品,在這件作品中雕塑家把曲線和棱角巧妙結合,從遠處看,柱子的邊緣如同波浪,在陽光的照射下,波浪高低起伏。布朗庫西曾說:“就讓我們稱之為通往天堂的階梯吧!” [3]站在無限柱下仰望,一節(jié)節(jié)柱子就好像一階階階梯,柱子直達云霄,給人一種無盡之感。看似簡單的造型,事實上是雕塑家的不斷努力和思考的果實,作品具有深刻的涵義也是理所當然的。
在油畫的創(chuàng)作中,也應該努力尋找對象的內在本質,思考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經過反復實踐,從而達到超越。
曲線在油畫中的運用,印象深刻的是梵高。他的作品多是一條條曲線,最有代表性的是《星空》,作品中的天空回環(huán)往復,整個畫面充滿動態(tài)與生命力還具有夢幻色彩。
結語:
布朗庫西曾說過,對象的單純表現并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單純性捕捉對象的精神實質。布朗庫西在觀察生活中不斷積累,捕捉觀察對象的精神實質,向觀眾展現他眼中的事物本質。無論是《吻》、《吻之門》、《世界之初》還是《空中之鳥》等,都是雕塑家捕捉事物實質所做。獨特的造型,流暢的曲線,創(chuàng)作全都圍繞一點——事物的本質。
從布朗庫西的作品中,我看到了雕塑家的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從布朗庫西作品中得到的最大啟發(fā)是——思考。在創(chuàng)作中要求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出與前人不同的作品就需要思考,這種思考不是空想,而是經過不斷觀察再經過實踐的檢驗最終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馬玉婷.從羅丹到布朗庫西——關于材料在雕塑中的現代化角色轉變[J].浙江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15(04):41-48.
[2]杜義盛.布朗庫西和他的“鳥”[J].雕塑增刊,1999:58-59.
[3]陶宇.一座現代藝術的豐碑——布朗庫西與特爾古日烏組雕[J].美術觀察,2015(01):141-144.
[4]錢正坤.飛翔的鳥[J].藝術·生活,2001(04):49-52.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張躍馨(1995–),女,漢族,籍貫:河南平頂山,學歷:本科生,職務:學生,單位:平頂山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美術學
通訊作者:董 翎,女,河南,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美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