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當女兒kiki會走路說話時,我就不再為她的吃喝操心了,而是把重心轉移到她的成長規(guī)劃上。
我眼中的成長規(guī)劃,并不是買學區(qū)房,上輔導班等硬件,而是培育孩子品格、自信、好奇心、獨立、抗挫折力等軟件。這些軟件才是能幫孩子成長、走得更遠的“護甲”。那什么才是“護甲”的核心?我認為是世界觀,世界觀還有另外一種表述,就是近幾年被熱議的格局。
哲學上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邏輯:一個人的世界觀決定了他的人生觀,人生觀決定了價值觀,而價值觀指導行為,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最終性格決定命運。世界觀是最基礎的決定性力量。
認識世界有兩種:一種是深度,對歷史和未來的認知;另一種是廣度,籠統(tǒng)說來就是地理。
地理是研究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現(xiàn)象,以及兩者之間關系的一門學科。我們接觸到的藝術、歷史、科學、經(jīng)濟、政治等都或多或少和地理有關系。而在我看來,地理既是一門學科,更是常識。不管是從以后的學業(yè)出發(fā),還是多獲取一些生活常識,地理都是值得給孩子進行啟蒙的。
基于這樣的考量,在kiki三歲多的時候,我就很重視地理啟蒙,我希望她的人生之初,不是準備如何在英語、數(shù)學、閱讀上成績領先,而是先來認識這個大世界。
引導孩子認識世界,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旅行。我會帶著kiki用腳丈量世界。我家里有三本手繪地圖冊,每次出去玩之前,我都會打開手繪地圖,告訴kiki我們要去的地方,那個地方有什么文化典故、歷史傳統(tǒng),有什么跟我們平時看到的不一樣的地方。
觀察到的地理風貌、民族文化越多,孩子的內(nèi)心也會因此更加包容開放,對這個世界也更加好奇。旅行是花時間花精力更花錢的,我們不可能經(jīng)常出去走,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認識世界。
一部舞臺劇、一部紀錄片都可以引發(fā)一個主題,為kiki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比如我們看舞臺劇《北極光》,做了因紐特民族的主題游戲,通過影像、圖片資料,搭建因紐特石堆,帶孩子了解那個冰雪國度,感受因紐特的石堆文化等等。
像這樣的主題游戲,我們一兩周會進行一次。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學習地理知識,更是希望通過對地理的學習,讓她認識到世界有更大的存在,從而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