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課本上出現(xiàn)的“兩岸猿聲啼不住”,成為我心中的一個未解之迷,那種啼聲和山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的體驗,我曾以為那只是詩人的遐想。而在高黎貢山,我有幸有了這種詩一般的體驗。
走進高黎貢
2017年1月12日上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云南省林業(yè)廳、中山大學聯(lián)合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經(jīng)中國科學家領(lǐng)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為期10年研究,最終確定分布在云南省高黎貢山附近的一種長臂猿為新物種,并命名為“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或“天行長臂猿”)。
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是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唯一一種類人猿,國內(nèi)的種群數(shù)量不足200只。確定天行長臂猿為新物種的研究人員、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范朋飛建議,其受威脅等級至少是“瀕?!薄?jù)研究者初步判斷,高黎貢白眉長臂猿主要分布于怒江與伊洛瓦底江之間的中緬交界地區(qū)。
一次次地擦肩而過,直到這個春夏之交才終于有機會來到期盼已久的自然勝地—高黎貢山。在全世界生物學家眼里,高黎貢無疑是個寶藏,這里素有“物種基因庫”“自然博物館”的美稱。這段南北狹長、跨越中緬邊境的山脈遠離城市,亞熱帶叢林、峽谷,遠近聞名的大樹杜鵑,還有終年不化的雪峰。高黎貢山的四季被巨大的垂直海拔落差同時濃縮在一條山脈里,給生命提供了許多可能。到現(xiàn)在為止,在這里被記錄的植物超過5000種,獸類超過200種,而研究者們幾乎每一年都有新發(fā)現(xiàn)。
白眉長臂猿是僅次于黑猩猩的進化最完善的靈長類樹棲臂行性動物,運動速度極快,在茂密的樹林中很容易脫離視線,始終保持著很大的神秘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頭銜足以說明它們的極度瀕危。
保護區(qū)的護林員是最熟悉它們的人。常年在山林中追逐和觀察它們不僅艱辛而且也充滿了各種危險,即使是最熟悉它們的人,想要在大片山林中找到它們的位置也并非易事。
終見大俠
伴隨著嘩嘩的水聲,隱約聽到一種幽遠綿長而低沉的哨音,起伏著,像是風一樣穿過森林。還在恍惚之中,就聽到有人喊:“長臂猿……”是長臂猿在叫。在不遠處的石臺階上一個看上去身材清瘦的護林員快步邁向進入森林的路口。
一連串的“嗚……喔……”鳴叫聲,抑揚頓挫地回蕩在不遠處的森林中,仿佛是最原始、最野性的呼喚,激起了我潛藏在內(nèi)心的本能愉悅,真是美妙之極!一邊朝著猿聲傳過來的方向奔跑,一邊尋找著腳下幾乎看不見的路。猿聲越來越近,我顧不得看路,抓扶著一根根樹干順著山坡往下沖。不遠處的幾棵巨樹間,傳來枝葉折斷晃動的嘈雜聲。不是一只,是長臂猿一家!我連鉆帶跳地穿過一片密林之后,巨樹的樹冠讓林下變得豁然開朗。
森林又瞬間安靜,豎起的耳朵在這里比眼睛更有用,幾十米高的樹冠下面,有一片紅色果實的植物間傳過來輕微的聲音,舉目看過去,滿眼的枝葉令人無法聚焦。通過長焦鏡頭,終于發(fā)現(xiàn)就在那片有果實的地方,一只黃褐色的雌猿一只手臂吊著抓住樹枝,另一只手在摘果實往嘴里送……相機快門的“咔嚓”聲響起,定睛一看,雌猿懷里還有一只幼猿,這個場景仿若完美的畫。正在此時,“嗚……喔……”的鳴叫聲又在側(cè)面頭頂上方響起,原來是這個家庭的雄猿。黑褐色的身體快速滑過樹枝,連續(xù)的跳躍像是高空雜技表演,驚嘆不已的我甚至忘了手里的相機!它每一次樹枝間遠遠的跳躍看起來都充滿了驚險,但對于“白臂大俠”來說這只是它們稀松平常的晨練。
看著白眉大俠一家再次消失在森林中,久久站在原地,感覺身體已經(jīng)略微僵硬發(fā)麻。不知道什么時候,我發(fā)現(xiàn)自己停止了按下快門……不希望快門聲打擾到這一刻的寧靜正是我內(nèi)心的想法。讓眼睛離開相機的取景窗,整片樹林立刻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