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大部分家長直呼“頭疼”,如何科學合理地與孩子溝通、交流?
家長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發(fā)育的特點,青春期是人體生長發(fā)育的第二次高峰,生長發(fā)育迅猛,體格生長加速,性發(fā)育和性成熟,身心發(fā)生急劇變化,產(chǎn)生相應的心理、行為變化。
由于情緒情感的急劇發(fā)展,孩子既帶有童年期的幼稚,又開始出現(xiàn)成人期的成熟,致使產(chǎn)生鮮明的矛盾性,一方面是正義感、責任感爆棚,使家長欣喜若狂,另一方面是理智的不足、盲目的自信和極強的自尊心,又讓家長整天提心吊膽、惴惴不安。
這時應該怎么辦呢?
親子溝通技巧一: 接納
對孩子的過激言論和行為首先是要接納。在孩子發(fā)表過激言論和膚淺的認識,甚至指責父母時,要學會忍耐和傾聽,不應氣憤地責罵、盲目地批評。在孩子情緒平穩(wěn)時進行善意的引導,比如現(xiàn)在有家長和孩子經(jīng)常會為孩子過多地玩手機而發(fā)生矛盾,如果家長能冷靜對待,與孩子共同設立手機使用的時間和內容,就會避免激化矛盾。
親子溝通技巧二:討論
在孩子最艱難的時刻,不要追問“你是怎么搞的?”切記一定不能用“別人家的孩子”作為評判標準。不能給孩子貼“失敗者”的標簽,全家人心平氣和地說話,為孩子提供能直抒胸臆的氛圍,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如世界杯期間談足球,引出進取心、榮譽感、勝不驕敗不餒,緩解來自個人和社會的心理壓力,找原因,找方法,改錯誤,樹立自信心。同時引導孩子表達,并展開討論,幫助孩子盡快恢復狀態(tài),讓孩子自己制定學習計劃,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家長做好問題的解答和方向的把握。
親子溝通技巧三:尊重
當孩子出現(xiàn)經(jīng)常照鏡子、愛打扮、出風頭時,要及時和老師溝通,尊重孩子的隱私,不明察暗訪,不去戳破,不強制中斷,不下“早戀”的定論。采取尊重的方式,用正常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和異性的交往,潛移默化地讓他們明白學生時代與異性的交往應該是正常的友誼。
當然,無論怎么做,都不要讓愛成為一種負擔。父母不要把對孩子的愛整天掛在嘴上,對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大包大攬。愛是一種行動,用接納、討論、尊重,靜靜地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