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山紅遍,一派壯麗秋景
從美學上講,崇高美表現(xiàn)于外在方面,體現(xiàn)為高大、遼闊、巍峨、宏偉等壯麗景象。德國哲學家康德把崇高分為兩類:數(shù)學的崇高,如高山的體積;力學的崇高,如暴風雨的氣勢。俄國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也說:“一件事物較之與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笨鬃右舶选按蟆迸c崇高聯(lián)系起來,贊嘆:“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边@種巍峨博大、壯闊的崇高美,在毛澤東詩詞中,以對山川景物的描繪體現(xiàn)得最為鮮明。
2.風華正茂,一段崢嶸歲月
崇高美表現(xiàn)于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古羅馬的朗吉弩斯在《論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偉大心靈的回聲”。這首詞的下片著重抒情,正是其內心情感的流露、抒發(fā),這種抒發(fā),首先是通過回憶引出的。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當年曾和同學、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大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3.中流擊水,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當拏云?!保ɡ钯R《致酒行》)詩人和同伴們的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以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氣勢磅礴,痛快淋漓。在結尾“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采用象征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壯志。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币环N解釋認為“擊水”為游泳,在激流中奮臂劃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擋了飛速前進的船舶?!稌x書·祖逖傳》: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后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后仿佛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在怦怦跳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很講究情與景的交融?!肚邎@春·長沙》較好地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1.在這首寫秋景的詞中,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情懷?
2.這首詞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
3.這首詞的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
參考答案:
1.多數(shù)古典詩詞中,“秋”總是與“悲”“愁”等情感聯(lián)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為氣也”“秋風蕭瑟天氣涼”“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煞人”等,而這首詞寫的雖是寒秋景物,詞人的情感卻是豪邁昂揚的。在詞人筆下,秋雖然給人“寒”的感覺,但卻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欣欣向榮的景象。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澤東抒發(fā)了壯志豪情,發(fā)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慨嘆,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2.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寫景抒情詩文中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即在景物描寫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語),而不是寫景和抒情獨立呈現(xiàn)。這首詞的上片,雖然也是一般地寫秋,但這秋景卻全是詞人眼中景,打上了詞人鮮明的情感烙印。無論是樹葉經(jīng)霜變紅似染過的“萬山”,還是湘江中百舸爭流的場面,或是搏擊長空的雄鷹和水中自在來往的游魚,都是經(jīng)詞人眼中篩選過的景物,并經(jīng)過詞人眼光折射出來。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給人的感覺不是“悲”,不是“愁”,而是“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烈、喜人的場面,傳達給讀者的是一種樂觀、昂揚向上的情緒。
3.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xiàn)力。如“萬”字摹出了群山疊嶂之態(tài),“遍”字繪出了紅色的徹底,“漫”字寫出了江水滿溢之狀,“爭”字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用“擊”而不用“飛”,準確地描繪了雄鷹矯健翱翔的姿態(tài);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孛枥L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