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西北部,生活著一種體型龐大的沙漠地鼠龜,與離不開水的水生烏龜相比,地鼠龜?shù)臈⒌馗叨燃s為海拔3000~4000米,它們生活在干燥的草原、沙漠巖石區(qū)域,這些地方夏季地面溫度平均達60℃。
為了躲避夏天的酷暑以及冬天的酷寒,沙漠地鼠龜一般會在同一個地區(qū)挖掘12個以上不同深度的洞穴,來滿足不同季節(jié)需求,隨后,一生當中有95%的時間都在洞穴中度過。但躲在洞穴里并不是萬無一失的,因為有的時候沙漠地區(qū)旱季過長,數(shù)月不下一滴雨。不過對于沙漠地鼠龜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因為遇到這種情況時,它們會用上另外一個生存法寶——膀胱“蓄水池”。沙漠地鼠龜?shù)膬λ芰κ撬嘘扆斨凶顝姶蟮?,一到下雨,或能吃到仙人掌、草等能補水的食物時,它們會用膀胱儲滿水,靠著膀胱的強大儲水能力,沙漠地鼠龜可以度過長達一年的旱季。
亞馬遜雨林有一種巨猴樹蛙,這種青蛙不僅不躲避陽光和熱量,反而大搖大擺地住在高樹上,暴露在非常干燥的環(huán)境里,它們防干旱的策略是給自己涂上防水的蠟狀物質。遇上干旱季節(jié),巨猴樹蛙會分泌一種黏稠的蠟狀物質,它們會用前腿將“蠟”一絲不茍地涂抹全身。等蠟狀物變干后,巨猴樹蛙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風干的“木乃伊”。
(摘自《天下奇聞》2018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