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天一來,實際上也不意味著什么,但我總覺得要有什么大事發(fā)生似的。我的心總是蠢蠢欲動,可等春天都過去了,卻什么也沒有發(fā)生。”每年立春這一天,《立春》這部電影都會被無數(shù)人從記憶里翻出來,許多人對它念念不忘,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擊中了我們內(nèi)心深處某一根敏感的神經(jīng)。那是對于離開的渴望,離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去一個更廣闊的世界里呼吸自由的空氣。臺詞像是個預言,預示和總結(jié)了許多人的一生。
我有三個朋友,姑且叫他們小A、小B、和小C。
三個人背景相仿,都是好學校畢業(yè),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年紀也差不多,都是二十出頭,在這個年齡,他們都面臨一樣的困惑:發(fā)展遇到了瓶頸,繼續(xù)沿著原來的軌跡前進,當然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但他們都不甘心,所以渴望能夠有一些突破。
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出國讀書這條路,但他們的態(tài)度又有微妙的不同。
小A制訂了詳盡的出國計劃,報英語培訓班、選擇學校、準備申請材料,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小C則在深思熟慮后放棄了出國的想法,轉(zhuǎn)而堅定了在國內(nèi)繼續(xù)發(fā)展事業(yè)的決心。小B的情況則介于兩者之間。他曾經(jīng)信誓旦旦一定要站在紐約時代廣場過新年,但一旦開始考慮細節(jié),又生出了巨大的猶豫和恐懼,擔心踏上的是一條不知道去向何方的旅程。
幾年后,小A順利去了美國,留美工作,小C則跳到了另一家更大的公司,當上了主管。他們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更好的生活”,只有小B還一直留在原地。
小A和小C,都找到了一個方向,堅定地走了下去。他們無論生活在哪里,雙腳都踏在堅實的大地之上。只有小B,一直沒有找到方向,一直虛無縹緲地飄在云端。
過了年,好時節(jié)就要接踵而來。二月大地回春,三月桃紅柳綠,四月草長鶯飛……
這是適合許下心愿,下定決心,踏上新征程的時節(jié)。
但是,在許下愿望,選定方向之后,請一定堅定,一定勇敢地走下去。
所有的偉大,源于一個勇敢的開始。
新的一年,勇敢開始,不戀過往,不困于今。請你,就這樣開始,奔赴你的遠大前程。
(摘自《北京青年報》 假裝在紐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