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圖索“跡”
劉昂的身份眾多:北京理工大學講師,《中國國家地理》和大象公會的撰稿人。17年里,他走遍歐亞大陸的三百多處世界遺產和二千多處中國的“國?!保▏壹壩奈锉Wo單位)。但若非問到,他從不顯擺這些“無趣”的數(shù)字。和他有相同經(jīng)歷的文物古跡興趣小組“斯飛”的召集人張利偉不太主張將他們這群人稱為“民間考古人”,“古建興趣小組”可能更為貼切。
從2001年開始,劉昂開始有意識地走訪國內的文物古跡。一柜子沉甸甸的《中國文物地圖集》是他的出行指南。一般每省分兩本,一本地圖,一本文字。從石器時代到近現(xiàn)代,地圖上的文物古跡名按照時間先后依次為紫、赭石、藍、綠、黃、棕和紅色。根據(jù)字樣顏色你便能判斷所處的大體時代?!案敿毜哪憔鸵戳硪槐疚淖纸榻B,它會告訴你某一個寺可能會有什么壁畫。”劉昂指著地圖集告訴記者。
劉昂去看的古跡,只有不到1/10是旅游景點。大多數(shù)古跡如路邊野生的,沒人管便放開看。有人管的,則需要使出渾身解數(shù)。上大學時,他的學生模樣和身份還比較管用。畢業(yè)之后,如果跟看門的說類似“教師”的職業(yè)還興許有門兒,要是說公司職員之類,很可能沒戲。
“騰驤欲飛”
走過國內那么多地方,劉昂最喜歡晉東南的古建,四川的中小型佛教道教石窟,丹陽的南朝陵、關中的唐陵、鞏縣的宋陵,以及許多說不上名來的野跡。
2014年3月,做了詳細計劃后,他在三天里密集欣賞了南京丹陽、句容的二十多處南朝陵墓石刻。麒麟羽翼華麗,天祿姿態(tài)奔放,劉昂大飽眼福。而與帝陵前頭上長角的石天祿、麒麟不同,梁代蕭績墓石刻的一對神獸頭上無角,稱作辟邪,特用于王侯墓前。這亦是古代統(tǒng)治者等級差別的一種標志。
“你看之后,尤其到宋以后,雕像都是比較內斂的,但南朝特別張揚,那些獸整個是飛起來的,就好像吃了什么迷魂藥,要飛升了。朱偰先生(已故文保暨歷史學家)用的形容詞是‘騰驤欲飛’,這種活潑的精神和后世呆板的作風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發(fā)燒友也是半個專家
見多識廣后,對于斷代、古跡的鑒定和解釋,“發(fā)燒友”們也往往生出和權威部門不同的看法?!坝行┪奈镉袦蚀_紀年或文獻作為年代證明,但多數(shù)建筑既不知具體年份,也找不著碑,那就要靠眼力了。從斗拱的樣式,或者寺廟內佛像特征等等判斷。這就說法不一了。有些當?shù)氐奈谋H藛T喜歡往早了說,其實多數(shù)都沒到那么早?!眲罕硎尽?/p>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鄧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