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我對古詩詞的賞析、品讀整理出一些方法,期盼為學生真正讀懂詩詞、品讀詩詞提供借鑒,幫助他們解決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困惑,使學生在猶如醍醐灌頂般覓得問題答案的瞬間,在心中升騰起審美的欣悅。
關鍵詞:古典詩詞;賞析;意境;品析
一、挖掘意境
鑒賞古典詩詞,關鍵要會挖掘其意境。意境,與另一個美學范疇的意象,二者同中有異。相同之處,主要在于二者都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的統(tǒng)一;相異之處,主要在于意境往往就整首作品而言,而意象則是營造一首作品意境的具體構件。例如在教學元代杰出的散曲作家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我這樣啟發(fā)學生思考:這首曲可謂其小令中的絕唱。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凄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并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凄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構成一種凄涼悲苦的意境。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字眼使?jié)庥舻那锷刑N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學生很快得出結論:前四句皆寫景色,這些景語都是情語,“枯”、“老”、“昏”、“瘦”等字眼使?jié)庥舻那锷刑N含著無限凄涼悲苦的情調。而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更具有畫龍點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為人活動的環(huán)境,作為天涯斷腸人內心悲涼情感的觸發(fā)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構成了一種動人的藝術境界。這時,我總結道:這就是作者使用眾多密集的意象來表達自己的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滿了濃郁的詩情。
二、知人論世
知人論世,用于古典詩詞賞析,指要了解詩詞的作者及寫作背景。了解作者,包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道路、藝術風格等;了解寫作背景,包括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及同時代其他作者的同類作品等。會知人論世,才有可能讀透具體作品。比如,教學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熟讀全詩了解大意后,我讓學生思考:為何感時傷別,連本無情感的花也會“濺淚”,鳥也會“驚心”;為何“家書”如此珍貴,“抵萬金”;為何詩人年僅四十余歲就已成“白頭”,而且“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學生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去查閱資料,欣然獲悉:杜甫其人及此詩的寫作背景。杜甫,具有治國的理想。他在詩中表白:“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逼湓?,往往與反映社會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因而,有“詩史”之美譽。詩風沉郁頓挫?!洞和?,當作于“安史之亂”中,詩人住在安祿山叛軍統(tǒng)治之下的長安城。了解了詩人及此詩的寫作背景后,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這一切都是“安史之亂”所致。感時傷別,與詩人其他同題材的作品如“三吏”、“三別”等相近,所體現(xiàn)的詩風也是沉郁頓挫。會知人論世,這要求鑒賞者除了多讀詩人的作品之外,還要盡可能多讀一些史書、筆記、詩話、詞話等。唯其如此,才能由“知人論世”而讀透作品。
三、比較閱讀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痹阼b賞古典詩詞時,就同題材的作品加以比較,辨別其異同,品評其高下,這對讀透作品是極為有利的??蛇M行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全方位的比較,也可著重就詩詞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風格等其間一兩個要素加以比較,說明其特點,道盡其妙處。例如教學《過故人莊》、《游山西村》時:我把《過故人莊》、《游山西村》進行對比教學,通過吟讀、譯讀、背讀、說讀四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獲得了這樣的體驗:第一,《過故人莊》敘平常之事,寫優(yōu)美的農村環(huán)境敘寫了淳樸的有情趣的農村生活,于敘事寫景之中寓托喜愛傾慕之情,顯得清新俊逸、自然暢達;世間事無獨有偶,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幾百年后寫了《游山西村》一詩。這首詩穿越時空隧道與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神交邂逅,以其獨具的風采和迷人的魅力傾倒了無數詩迷,至今仍然被讀者廣為傳誦?!队紊轿鞔濉方钄⑹率惆l(fā)情懷,借寫景涵詠哲理,以一個“游”字貫通詩中所見、所聞、所歷、所感。首先兩首詩都敘寫了在農家作客受到的盛情款待,表現(xiàn)了農家主人殷勤好客的性格,字里行間流溢出對農家主人的感激之情。第二,兩首詩都寫了農村中秀美奇麗的風光景物,流露出對田園風光的喜愛和歆羨之情。第三,兩首詩都寫了農村的人事活動,含婉地表達了對農村生活的陶醉和依戀之情。第四,兩首詩都寫了詩人沉醉在農家作客的愉悅氣氛之中,表露了重來作客的主觀心境和殷切愿望。
總之,這兩首詩都能于易處見工,讀來只覺親切有味,繾綣動人;孟浩然和陸游都擅長用質樸簡淡的語言營造清新和諧溫馨的氛圍,都善于通過看似平淡的描述創(chuàng)構閑靜超逸悠遠的意境,讀之感到情意綿綿、興味悠然。
四、品析語言
在課堂實踐中,我首先引導學生通過品味字詞來體會古典詩詞語言的凝練美,進而使學生積極地介入審美過程,加強審美體驗。古典詩詞語言的凝練美主要表現(xiàn)在用詞的凝練厚重與言簡意賅上。詩句僅憑一兩個詞,就能在讀者的面前呈現(xiàn)出豐富的畫面,同時喚起讀者相應的情趣體驗。如在王之渙《涼州詞》一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教學時,我把“怨”這個詞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感悟詩情,體會其情感的所在。學生就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個怨字明顯用了擬人手法”?!霸辜仁乔兄椋质谴档讶酥摹??!皸盍c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十分美妙?!敝螅乙矅@了自己的理解:“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委婉表達,深沉含蓄,耐人尋味。”至此,學生在領略詩意、詩情的同時,對詩歌語言的凝練美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總之,在文學解讀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讀透古典詩詞,來加強他們對作品的主觀體驗,從而進入深層解讀,最終使作品獲得現(xiàn)實生命。
參考文獻
[1]劉軍.古詩詞之趣味教學法[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09)
[2]曾宏.古詩詞中探尋美[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