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闡釋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課改的重要性,探討了在班主任工作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沒有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的現(xiàn)實,以及在班主任工作中,重成績不重過程、品德教育浮于形式的兩大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進措施和應對方法。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 德育工作 核心素養(yǎng) 對策研究
在中國,無論是哪個地區(qū)、哪個學校、哪個階段,班主任工作都是學校的重點工作之一。常言道——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是班主任工作是說起來復雜,做起來更難。但難的不是做事,而是如何在做事的基礎上,讓學生在核心素養(yǎng)上能更好的發(fā)展。
作為班主任,如何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只會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是一門學問。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嘗試著解決它們。
一、重成績不重過程
作為應試教育教育出來的我們,很自然的在教學過程中印上“應試教育”的烙印。過分關注成績而不注重過程。例如,在科學課中,常常出現(xiàn)老師拿著課本講知識的現(xiàn)象。但事實證明,科學這類對動手要求比較高的學科,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比老師生搬硬套,更容易使學生理解知識。而課改前期很多老師都是拿著課本“硬講”,隨著課改的深入,電子白板的普及,各種功能室配備更加完善,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更好地把課改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而不是空口號了。
我們?nèi)绾卧谥爻煽兊耐瑫r重過程呢?
(1)準備很重要
準備充分的課堂往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通過問題預設,能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和吸引學生的眼球。
(2)課堂氛圍是關鍵
再好的一堂課,如果學生全是死氣沉沉,毫無積極性,也是失敗的。課堂氛圍雖說與當堂課的老師有關,但是更關鍵的是班主任工作是否得力。
那如何使課堂氣氛活潑活躍而又有條不紊呢?
1.班級公約很重要。學生不僅是班級公約的適用者,也是班級公約的制定者。通過班級公約,讓學生意識到,上課下課各有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合理的班級公約,能提高班級凝聚力,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既能促使彼此的進步,也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適應“規(guī)則”,最后制定“規(guī)則”。
2.得力的班干部團隊是必須的。再好的班級,總有幾個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再好的學生,總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這時候,得力的班干部團隊就該發(fā)揮其作用了。首先,應明確班干部各自的任務及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其次,班干部之間應該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為把自己班建設得更好而不懈努力;再次,班主任應該充分信任自己的班干部團隊,樹立其“威信”;最后,在信任的基礎上,班主任也應該時常關注班干部工作,做到引導為主,教育為輔,批評和表揚相結合的形式,讓班干部能加盡職盡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3.課堂紀律掛嘴邊。小學生,正處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齡階段。無意識的走神或者小動作是正?,F(xiàn)象,如何能更好的回避或減少這一現(xiàn)象呢?時時強調(diào)課堂紀律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喊口號等形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是很好的形式。這些口號并不一定是簡單的“小嘴巴,閉閉好!”“小眼睛,看黑板!”也可以是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的口號,例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人心齊,泰山移”等,這些既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又可以使其在無意識中懂得虛心、努力和團結的重要性。
(3)批評和表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學過《“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就知道,只有批評或獎勵的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免會有好的行為或者不當?shù)男袨椋@種時候,就應該拿出我們的表揚或批評手段了。通過表揚,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行為;通過適當?shù)呐u,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不當?shù)男袨?。但是,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該適度。
(4)課后管理很重要
學生在學校,只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教室學習,其他時間,不管是下課休息時間、中午休息時間還是體育課時間,更多的是分散在校園各處。這些時間如何管理好學生,使其在休息中也能學到做人的品行或者做事的技能,是很關鍵的。
首先,應該和學生約定好下課時期的紀律,這就是我們的班級公約了;其次,班主任一雙眼睛完全不能關注到每個學生,這時,學生之間的相互監(jiān)督尤其重要;最后,教會學生遇到問題的處理方法,例如有人打架受傷,找認識的老師,及時阻止或施救。
二、品德教育浮于形式
小學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所以這一階段品德教育尤其重要。但是因為日常工作的繁雜,考試的壓力,導致很多老師僅僅只關注自己上課時學生知識點的掌握,而很少關注學生品德的教育。讓品德教育僅僅只存在于《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中。
(1)品德教育融入課堂
作為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發(fā)現(xiàn),品德教育更應該融入課堂教學中,例如在學習《風娃娃》一文時,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風娃娃”,通過學生角色的代入,學生很快就能理解——要合理使用自己的能力,即便是幫助別人,也應該考慮別人是需求,蠻干是不可取的。寓“品德”于教學,把教學工作和品德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知識點的同時,認識到“何可為,何不可為”。
(2)從班主任做起,做好榜樣
小學生往往還不沒有明確的是非價值觀,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老師和家長的行為。在這種時候,老師就要做好表率作用,給其樹立良好的榜樣。
(3)和諧的師生關系能讓老師更好地引導學生
小學生感性時候居多——喜歡誰,就聽誰的話,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信服自己,尊重自己,提高老師說話在學生中的影響力。
(4)聯(lián)系緊密的家校關系
學生教育不光是學校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作為學生長期生活和學習的兩個地方,如果家校聯(lián)系不緊密,不僅會造成信息的不對等,更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安全隱患。
注重教學過程,使課程更加符合課改的要求;注重學生品行的培養(yǎng)、心態(tài)的調(diào)解,使學生心理素質更加強大。不僅能使學生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也能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有個良好的心態(tài),更好地融入學校及社會生活,做一個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人。做好了這些,也就達到了課改的目的,使課改得到深化。
參考文獻
[1]黃正平.我國班主任工作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教育學術月刊,2010.03.02.
[2]羅應權.創(chuàng)新評價推進課改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3),2016.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