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文章論述了新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黨建工作在培養(yǎng)目標、主體地位、內容設置、教育方法和工作效果五個方面的不同點,強調了高校黨建工作應該融合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形式,提高高校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 傳統(tǒng)管理模式 黨建工作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0.131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進入了新時期,難度也隨之增大,在這個新媒體時代,抓好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是我們必須研究的新課題。
一、新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主體地位的比較
在傳統(tǒng)的高校黨建工作中,黨建工作者發(fā)揮著主導性作用,是黨員教育工作的實施者與權威,黨員管理和教育具有垂直式、單一式的特點。新形勢下,新媒體的廣泛性和便捷性使黨員教育的形式更多元化,并具有極強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通過新媒體技術,高校黨建工作主體與客體之間可以有效進行交流,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新媒體技術比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更能體現(xiàn)學生黨員的主體性,更能提高學生黨員的積極性。新媒體技術的平等性、交互性、即時性、快捷性、開放性、共享性等特征使得學生黨員可以在網上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主動參與黨組織的各種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分享他人成果,探討交流不同意見,因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黨員主動、自愿、積極參加黨組活動的愿望,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都得到發(fā)揮與提高。傳統(tǒng)模式的高校黨建工作是新媒體技術下開展黨建工作的基礎,后者則是前者的延續(xù)和拓展。
二、新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教育形式與內容設置的比較
通過新媒體技術可以將黨組織的各種活動照片展示出來,可以在網上聆聽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報告,可以觀看正能量的黨員教育視頻,可以在網上進行黨課學習。這樣,使黨性教育集政治性、趣味性、教育性、觀賞性、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甚至娛樂性于一體,可以極大地提高黨性教育的實效性。利用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優(yōu)勢,可以將教育方式由一般灌輸式向動感型、由單一型向雙向型轉變,讓廣大學生黨員在生動形象的新媒體技術面前接受黨組織教育。利用新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建立網上課堂、網絡黨支部學習小組、網絡黨校學習班,將黨課、黨的組織生活會、黨員學習搬到網上,黨員學生干部可以通過網上課堂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分享學習體會和學習心得,履行黨員的權利和義務。這些方式的創(chuàng)新必將大大激發(fā)廣大學生黨員參與黨內學習活動、黨內教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探索在新媒體時代下進行黨的教育活動、學習活動、組織活動開創(chuàng)一個新模式。
三、新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教育方法的比較
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以“三會一課”、志愿服務、主題實踐教育、談心活動、言傳身教等為主的教育方式。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更多地是依靠紙質方式來上傳下達各種文件,處理和完成各項完成各種通知、學習材料等,人工分發(fā)。受到時間、地點、人員等限制,形式上一般采取由上級向下級的單向灌輸模式,內容上也是面向群體的專題式。新媒體環(huán)境下,除了可以利用新媒體的社交網絡平臺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外,黨建工作者還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微電影等新媒體開展黨建工作。比如建立黨員學習網絡課堂、微信學習群、QQ學習群等多樣化的形式,搭建黨建教育活動“手機課堂”平臺,廣大黨員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甚至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指尖黨建教育”“指尖黨建學習”。
新媒體技術使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和組織活動變得豐富多彩、靈活多樣。一般來說,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和組織活動時間和地點是固定的,形式和程序一般來說變化也不大。這種固定的學習程序、單一的學習內容、枯燥的學習方式使得黨員的組織生活和組織活動漸漸失去了號召力、感染力、吸引力和影響力。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和組織活動方式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來精彩,從而使得廣大學生黨員參與黨的組織生活和組織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大提高。
四、新媒體技術與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高校黨建工作效果評價進行比較
新媒體技術能保證高校黨建工作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和實效性。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上級組織向下級組織傳遞文件或下級組織向上級組織反饋信息,是通過一級一級傳遞來完成。這種信息溝通是單向的,緩慢的,而且中間環(huán)節(jié)繁多,在溝通和傳遞過程中信息很容易失真。有些黨員甚至會從局部或自身利益出發(fā),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信息傳達,或進行利益傾向性修飾。中間環(huán)節(jié)的繁多,也很容易使信息失去時效性。新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可以沖破時空的限制,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平面媒體的不足,可以將反映實際情況和工作狀態(tài)的信息快捷、準確迅速地上傳下達,提高上傳下達渠的工作效率,既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完整、全面及時下達,又保證了上級黨組織能夠傾聽到來自基層黨員的真實的意見與想法。
五、結語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我們能否駕馭新媒體技術時代賦予的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用馬克思主義政黨強大的生命力去感染學生黨員,這取決于我們對新媒體技術的認識、利用和把握程度??焖侔l(fā)展的新媒體技術拓展了學生黨員教育的空間和領域,豐富了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活躍了學生黨員的思維。高校黨建工作應該把握新媒體技術的特點和優(yōu)勢,充分利用和挖掘新媒體技術,不斷開創(chuàng)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龔巧茹.新時期高等學校網絡黨建工作探究[J].中南大學,2004.
[2]賀贊.論新時期黨建目標的豐富與發(fā)展[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