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沉井應用在水稻田、河床內(nèi)淤泥砂卵層中,完美地解決了墩基礎開挖施工中遇到軟弱不良地質中的淤泥、高含水率、強流砂,邊坡坍塌問題。不但保證了工期和安全,又降低了施工成本。本文以工程實例主要介紹開挖方案的選比、施工方法,以供類似工程施工參考。
【關鍵詞】沉井;不良地質;淤泥;應用
引言:
1、工程概況
大廣壩水利水電二期工程昌江干渠I標段1#渡槽PJ17~PJ23、2#渡槽PJ4~ PJ13墩基礎為擴大基礎,平均埋深5.0m左右,最小平面尺寸為5.0m×9.0m,基礎建基面要求入中風化花崗巖1.0m。上述基礎均位于水稻田和河床內(nèi)。
2、施工中遇到的主要困難
經(jīng)試挖揭露出的土層為灰黑色淤泥和淺灰色流砂層3.5-4.0m厚,地下水極為豐富,基坑坡面穩(wěn)定性差,所挖基坑邊坡迅速坍塌、閉合,安全性極低,無法確保挖機在停機面的安全,稍有不慎挖機就會滑塌陷進基坑里面。在本文所述的技術使用之前,1、2#渡槽水稻田和跨河段的所有擴大基礎一直處于停工狀態(tài)。
3、解決問題的思路
根據(jù)淤泥流砂、涌水之大的實際情況,保證邊坡穩(wěn)定給基礎施工提供安全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第一種采用設置低坡比大開挖。若降低地下水位,然后采取設置低坡比進行大開挖時,開挖和后期回填工程量很大,且受普通挖機工作臂長限制還需要使用特種長臂挖機,工程耗資較大,同時需征用農(nóng)戶基本水田,可行性較差。
第二種采用鋼板樁支護后開挖施工。雖然鋼板樁適用于均勻、連續(xù)的粘土或砂土地質,軟弱地基和含水量高的地質,具有強度高、阻水、施工簡便、快捷等特點,但針對本工程的地質情況,設計要求基礎基底置入中風化巖層1.0米以下。鋼板樁無法進入巖石介質很難自穩(wěn),無法保證基底建基面較高于鋼板樁根部。
第三種采用高壓注漿防滲法固結后進行基礎開挖。由于不良地質影響不能單獨對一個基礎固結,需對所有基礎縱軸貫通施工。若對基坑采用全封閉式高壓注漿防滲固結,經(jīng)計算僅1#渡槽PJ17~PJ23基坑防滲長度共366米(縱軸線方向24*7*2=336米,橫軸線方向15*2=30米)。高壓注漿采用單管法旋噴樁、樁徑0.5m,樁間距0.35m,樁長平均按7.0m計算,總樁長共6720m(366/0.35*7=6720米)。可見工程量之大、費用較高,且整體防滲封閉后對地面滲流排水造成一定的影響。
第四種采用沉井法施工,此方法技術上比較穩(wěn)妥可靠,挖土量少,對場地要求和對附近其他附著物影響小,沉井基礎埋置較深,可以承受較大荷載。
結合水文資料和工程地質情況,經(jīng)過對多種方案的技術、安全和經(jīng)濟對比分析,計劃優(yōu)先采取沉井護壁結構后進行開挖。
4、沉井施工方法
4.1沉井結構型式
為保證結構的安全穩(wěn)定,采用受力條件較好的橢圓型井筒,混凝土等級C30,厚0.3m、高5.0m,分兩節(jié),每節(jié)2.5m高。井筒刃腳及配筋見1-1沉井施工圖。
4. 2施工方案
采用現(xiàn)場制作井筒、然后下沉的方法施工,先抽除井內(nèi)滲水,由吊渣機械和挖機配合出渣,若土層與試挖的土層一樣是淤泥和砂層,可采取水力開挖,下沉過程中及時糾偏。
4. 3主要施工機具及材料
主要機具: 挖機1臺,1m3吊渣斗1套,水槍及配套高壓水泵(揚程60m,流量100m3/h,功率15kw),離心式抽泥泵(揚程10m,額定流量80~100m3/h)。
主要材料:組合鋼模板、鋼管、鋼筋、混凝土等。
場地處理:提前對水田和溝床場地進行填土、平整、適度壓實,墊土及平整范圍應在井壁外圍4m左右,以保證開挖和井筒制作施工。另需在施工場地內(nèi)挖一處集水坑,用于沉淀泥砂和提供水源,并及時修通排水通道。
4.4施工方法
1)底節(jié)井筒施工
水田內(nèi)的始沉平臺場地經(jīng)墊土、平整碾壓密實后,在墊木鋪設范圍內(nèi)鋪墊最大粒徑不超過40cm的砂礫石,其厚度不小于25cm整平與壓實,局部不平整處,人工進行找平。
墊木是在地基滿足承載力的前提下,為防止沉井澆筑混凝土過程中發(fā)生不均勻沉陷和減少對地面的壓強而設置的。墊木一長2m,一長1.5m依次擺平,均應徑向鋪設。墊木數(shù)量應依據(jù)首次沉井重量和附加荷重均勻分布到地基。先用24根作為定位支點墊木,分成6組,均勻分布。墊木間用粒徑5~20mm砂卵石填塞密實,填塞時先四角后中間,防止墊木位移。
2)刃腳制作與安裝
刃腳是沉井下沉全過程中的關鍵部件,應分段加工成型,現(xiàn)場拼裝、調(diào)整、焊接成整體,要求外形尺寸正確,與鋼筋之間焊接可靠,能承受沉井下沉全過程產(chǎn)生的擠壓振動和沖擊。
3)鋼筋安裝
刃腳處鋼筋較密,可預先將刃腳縱向鋼筋焊接至定長,然后放入刃腳內(nèi)連接。主筋要預留焊接長度,以便和上一節(jié)沉井的鋼筋連接。
4)井壁外側模板施工
沉井井筒外壁要求平整、光滑、垂直,嚴禁外傾(上口大于下口)。采用組合鋼模進行拼裝,模板支撐采對接方式。內(nèi)外側模板和鋼筋之間要保證有足夠的保護層厚度。
5)底節(jié)井筒混凝土澆筑
澆筑前先搭設澆筑平臺,并每隔5m設一套下料溜筒,混凝土通過溜筒均勻鋪料。為避免不均勻沉陷和模板變形,四周混凝土面的高差不得一層鋪筑厚度(30~40cm),為防止刃腳處混凝土產(chǎn)生蜂窩現(xiàn)象,刃腳處的混凝土配比使用1級配或2級配。
每節(jié)混凝土施工做到一次連續(xù)澆完,若出現(xiàn)不能及時一次完成的現(xiàn)象,需對水平施工縫進行可靠處理?;炷翝仓戤吅?,采取塑料膜覆蓋并適當灑水進行保濕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應注意少而適量灑水,防止井筒下部臨時基土發(fā)生水土流失、塌陷,致使沉井混凝土開裂。
6)井筒內(nèi)外模板及承重架拆除
拆模時間:井筒內(nèi)外模板拆除時間控制在井壁混凝土強度不小于5Mp時便可拆除。
拆模順序:拆模應按照井壁內(nèi)外側模板、刃腳下支撐、刃腳斜面模板的先后順序進行。
7)井內(nèi)開挖及井筒下沉
底節(jié)井筒模板及支撐排架拆除后,井筒混凝土經(jīng)養(yǎng)護達到C20強度標準后,可進行抽墊,開始挖渣下沉作業(yè)。
8)底部墊木抽除
在墊木抽除時,應分區(qū)、依次、對稱、同步地進行,先短邊,后長邊,每次抽除墊木后,刃腳下立即用卵石填塞搗實,使沉井自重逐漸由卵石承重。在整個作業(yè)過程中加強儀器觀測,發(fā)現(xiàn)沉井傾斜時應及時采取措施調(diào)整。
9)挖渣下沉
因本沉井內(nèi)未設隔墻,空間較大,井筒中間部位的土方以挖機開挖為主,周邊部位的土方以人工和水力開挖為輔。人工開挖時,先抽除井內(nèi)的集水,由起吊機械及1m3左右的渣斗裝運土車卸至渣場。
對覆蓋層每層挖渣作業(yè)要點:周邊先預留1m以上寬度,從中心向四周先短邊,后長邊開挖。依次挖渣厚度為0.3~0.5m,再間隔挖預留部分,沉井在自重作用下逐漸下沉,下沉過程中隨時注意糾偏。
若遇到孤石,采用手風鉆鉆孔爆破,風鎬及人工撬挖相結合的方法。爆破布孔時根據(jù)巖層、巖性、節(jié)理、裂隙等具體情況,分別選用斜孔和直孔,炮眼盡量選用自由面較大的地方,最小抵抗線不超過1m,以免一次開挖過深,引起井身偏斜。炮孔呈梅花形布置,排間距60cm左右。刃腳下每孔裝藥量不大于0.25kg,其他部位每孔不大于0.4kg,采用分區(qū)延發(fā)起爆。刃腳下開挖用挑槽法,先短邊后長邊沿刃腳周長分成若干段,每段長約1.0~1.5m,間隔挖除。嚴禁一次爆破,確保沉井均勻下沉,最后留下必要的支撐點,進行二次爆破,沉井逐步下沉。
在進行刃腳開挖時,只有當開挖深度達1.0m左右形成臨空面后,才能對刃腳踏面內(nèi)側預留的1.0~1.5m進行開挖。
10)抽水吊渣
采用抽水吊渣下沉法,抽水是關鍵,挖渣時先挖好水泵龍頭坑,并配備專人負責集水坑的清渣挖深工作。根據(jù)滲水情況,應配備足夠的排水設備,挖渣和抽水必須緊密配合。
11)交通
施工中為解決沉井內(nèi)上下交通,每節(jié)沉內(nèi)設2處斜梯,以滿足安全疏散及其他作業(yè)需要。
12)后序井筒施工
在底節(jié)沉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就應停止下沉,準備進行上面一節(jié)沉井的施工,沉井接高時注意下述要求:
(1)接高前應調(diào)平沉井,井頂露出地面應有1m左右高度。
(2)為減少外井壁與周邊土石的摩擦力,第二節(jié)井筒周邊尺寸應縮小5~10cm。
(3)為防止在接高過程中突然下沉或傾斜。必要時應刃腳處回填或支墊。
13)糾偏措施
井身發(fā)生傾斜時,應及時分析原因糾偏,采取下述主要措施進行處理。
(1)井外單側挖土,將偏移部位壓向正確位置。此法在首節(jié)沉井下沉時使用效果較好。
(2)井外壁單側注水或泥漿以減少井壁與土層的摩擦力。
(3)在井壁高的一側施加偏壓,直至井壁端正。
14)井底地基處理
在下沉過程中直接到中風化巖面,巖面以上的砂層采取人工清除。因沉井僅為防止淤泥泥砂坍塌而采取的護壁措施,不需要進行井底全斷面混凝土封填,保持排水便可?;鶐r1m深度范圍內(nèi)的進行爆破作業(yè)施工。
5、沉井的質量要求
因井身僅為支護體,施工精度低于基礎的要求,混凝土強度、外側垂直度等指標只要能滿足井體下沉到基底附近高程便可,在此暫不作過高的技術指標要求。
6、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措施
6.1除應遵循土石方挖運、混凝土澆筑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外,還應采取下述措施:
(1)吊運機械設備應站立在堅實的基礎上。沉井下沉到一定深度后,井外臨近的地面可能出現(xiàn)下陷、開裂,應經(jīng)常檢查基礎變形情況,及時調(diào)整加固起重機的基礎。
(2)井內(nèi)吊出的石渣應及時運到渣場,以免對沉井產(chǎn)生偏壓,造成沉井下沉過程中的傾斜。
(3)若需進行石方爆破,起爆前應切斷照明及動力電源,并妥善保護水泵。
7、試驗結果
2009年3月8日,先對一個基礎采用沉井護壁的施工,經(jīng)試驗橢圓型鋼筋混凝土結構,強度等級能滿足施工需要,僅在長軸方向側壁出現(xiàn)垂直方向的裂縫,其他部位沒有發(fā)現(xiàn)裂縫,井筒總體上是安全的,可以采取沉井方式進行水田內(nèi)其他墩基礎施工。
產(chǎn)生裂縫的主要原因:①第一節(jié)井身下沉時間在澆筑后的第三天,混凝土強度不夠;②挖機土時,挖機離井身中間段墻身過近,附加應力過多。③施工時橢圓中間處的弧度設置不準確。
應對措施:在井中裂縫處增設鋼管支撐。
防止裂縫出現(xiàn)的措施:①在后續(xù)進行其他沉井施工時,,確?;炷劣幸欢ǖ膹姸?;②挖機在挖土時,應盡量立在橢圓的兩端附近;③一定做到弧度正確。必要時增加鋼管支撐或頂桿支撐。
8、結束語
本工程墩基礎采用沉井護壁技術后開挖施工,得到了業(yè)主、監(jiān)理、設計單位的一致認可。在水稻田和河床內(nèi)淤泥砂卵層中沉井作為支護體,成功解決了大開挖施工很難解決的淤泥、高水頭、強流砂問題。施工簡易、安全可靠、速度快且工程量小,施工相對費用較低;實施效果顯著、大大縮短了施工工期,節(jié)約成本40萬元左右,取得了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值得在類似工程中推廣。
參考文獻:
[1]《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guī)范》(JTGD63-2007)
[2]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12)
[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 》GB50204-2015
[4]《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2-2013
作者簡歷:陽曉紅(1983.12--),女,河南靈寶人,本科,畢業(yè)于河海大學,現(xiàn)任工程師職稱,主要從事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