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地質災害治理,即是通過對常見的地質災害采取一定措施,從而降低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的一項工程。本文首先對地質災害概況和危險源辨識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的風險評價進行了討論,并針對地質災害治理中危險源控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保證了工程的順利施工。
關鍵詞:不安全行為;危險源;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P6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24-0196-02
面對著施工條件差、環(huán)境惡劣以及工程難度大的一系列困難,需要采取一定的地質災害治理風險評估辦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在施工場地進行危險源的辨識,從而根據(jù)危險源制定相應的措施,文章將針對危險源辨識方法和風險評估控制辦法進行探析。
1 地質災害概況和危險源辨識
據(jù)相關統(tǒng)計顯示,因為各種地質災害給國家?guī)淼膿p失,每年可以達到千億元甚至往上,如果加之對環(huán)境狀況、社會的安定和人民健康的影響,它的危害力更是巨大的,由此可見,地質災害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起著很大的威脅,同時也不利于一個國家經濟的健康發(fā)展。為了預防和消除各類地質災害的發(fā)生,需要加大對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投資,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的不斷增長,地質災害治理工作也受到高級管理者的重視。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最大的熱點就是安全系數(shù)高。作為作業(yè)條件差、環(huán)境惡劣,施工難度大的山區(qū)和庫區(qū),更是地質災害治理的主要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極易發(fā)生安全事故。而由于地質災害主體的不同,在進行地質災害的方案設計時,也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考量[1]。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災害主體上的施工容易導致災害的再次發(fā)生。當前關于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體系不夠完善,在治理施工過程中還嚴重存在安全和不科學現(xiàn)象這些問題,隨著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可順應這種趨勢有效地治理地質災害。在近年來我國應對的一些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中,采取了先對危險源進行辨識,而后進行風險評估,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控制的辦法,取得了顯著地效果。
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根源就是危險源,對于危險源的識別可以說是防止安全事故發(fā)生的第一步工作。在進行危險源的辨識工作中一定要本著嚴謹和細致的態(tài)度,防止出現(xiàn)紕漏。通過對于危險源的識別從而進行系統(tǒng)安全的分析工作。施工中的危險源是易于發(fā)生安全事故的主要部分,除了對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施工現(xiàn)場的危險源識別外,還要注意地質災害本身的危害性,避免出現(xiàn)再次的災難發(fā)生。引發(fā)其他的事故。因此在地質災害治理中對于災害本身和周邊環(huán)境的危險源識別是非常有必要的。
1.1 危險源的識別步驟
危險源的識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在施工現(xiàn)場展開調查工作;②對危險源的識別;③針對危險源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對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分化;④判定安全措施是否切實可行,最后以書面形式展現(xiàn)出來。
1.2 危險源辨識方法
鑒于以上所說,危險源的辨識在整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中占據(jù)著相當重要的位置,下面闡釋幾種危險源的辨識方法:①溝通交流法:在施工現(xiàn)場需要和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交流,從這個過程中去辨識危險源的存在,并進行初步分析。②進行現(xiàn)場觀察。通過對施工現(xiàn)場情況的觀察和分析,找到危險源。③查找相關記錄。通過查閱相關記錄進行判斷。④通過外部信息獲得。針對以往一些類似的案例進行分析,加之本項目工程的實際,研究分析出危險源[2]。⑤在施工前需要編制好一個安全檢查表,在施工中根據(jù)檢查表進行分析,找到危險源。
2 地質災害治理施工的風險評價
2.1 地災治理風險評價辦法
關于風險評價的方法,種類還是比較繁多的,但主要的方法是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法,這兩種評價方法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適用的工程項目有所不同。那么根據(jù)地質災害治理工作的自身特點,為了更好地確保風險評價的合理性,一種被稱為LEC評價法的成為了地質災害治理施工中頗受歡迎的風險評價法。所謂LEC,是指選擇作業(yè)條件危險性評價法。關于這種評價方法有一個公式,見式(1)。
D=L×E×C(1)
式(1)中:D-事故隱患評估的數(shù)值;L-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E-人體暴露于這種危險環(huán)境下的頻繁度;C-如果發(fā)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損害后果。
評價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勢:第一這種方法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強,容易被工作人員掌控;第二該種方法中的參數(shù)能準確反映事故的危險程度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鑒于其優(yōu)點,這種風險評估辦法可以很好地發(fā)揮其作用,為地質災害的治理工作帶來有力的依據(jù)。
2.2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風險評價單元劃分
評價單元即在對危險和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礎上,將系統(tǒng)分割成有限的確定范圍而進行評價的單元。
上文提到過每一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都各具特點,在對地質災害治理項目進行危險和有害因素的分析評價時,可以從平面布置、自然條件和施工方案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將整個項目工程作為一個整體評價單元,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危險有害物質的不同劃分子單元,也可以對部門之間進行子單元劃分。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地質災害治理中的每一個子單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之間彼此交叉存在,產生著相互的影響力。所以在進行子單元劃分時,需要認真地做好全面的考慮。下面以根據(jù)危險和有害因素劃分的子單元為例:高處墜落危險性單元包括土石方工、錨固工程、抗滑樁工程、危巖清除工程、鋼筋工程、砌筑工程;觸電危險性單元包括施工用電、機械作業(yè)、焊接作業(yè)、雷電;機械傷害危險性單元包括機械作業(yè)、爆破作業(yè)、鋼筋工程;坍塌危險性單元包括、腳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抗滑樁工程、危巖清除工程、山洪、泥石流、滑坡;物體打擊危險性單元包括模板工程、高處作業(yè)、設備安裝。
3 地質災害治理中危險源控制
通過對地質災害中危險源的控制從而達到降低地質災害治理中危險的作用,消除和控制危險源,以便于造成不必要的人員身體和財產損失。
3.1 對人員不安全行為進行控制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失都會造成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發(fā)生。在系統(tǒng)操作工程中,人的行為占據(jù)著很大的作用。那么關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①在企業(yè)中建立關于安全生產的責任和考核機制;②提高企業(yè)安全管理的水平;③在企業(yè)中進行安全教育和宣傳活動,來提高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④對于一些危險源需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建立應急方案,和定期的培訓演練;⑤營造一個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最后還要定期培訓員工,增加專業(yè)技能,打造標準化員工。
3.2 對物的不安全控制
關于控制物的不安全行為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對于物的安全控制需要做到:①第一時間和距離的防護;②對危險源進行屏蔽;③增加危險源的可控制性;④了解災害主體特征,進行分析。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工作是安全事故頻發(fā)的工程,在此種情況下,需切實做好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工作,以保證工程的質量以及減少給人民群眾帶來的損害。
參考文獻
[1]鄭長斌,張煉紅.地質災害治理施工危險源的辨識、風險評價與控制[J].西部探礦工程,2016(02):110~112.
[2]張景鋼.煤礦危險源辨識評價與應急預案[J].工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01):33~34.
收稿日期:2018-7-25
作者簡介:蒲 松(1966-),男,四川南充人,工程師,大專,從事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