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梅
[摘要]閱讀是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做到根據(jù)教學內容有步驟地開展,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趣, 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的自信心, 加強課內外閱讀指導,教給小學生自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讀能力。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內外閱讀資源,做好閱讀指導,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開展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 ;培養(yǎng)提高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盡管閱讀教學花費了教師不少心血,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情趣,調動閱讀積極性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情趣
情趣是人從事某種活動產(chǎn)生的興奮心理狀態(tài),啟發(fā)誘導得當,興趣盎然,否則消極低沉。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情趣,主要靠挖掘教材本身的感染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吸引力和教師設問、啟發(fā)性語言的誘惑力來實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又有許多兒童喜歡的寓言故事、童話,這些文章對兒童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學新課文時,教師應在范讀上多下功夫,盡量使自己進入“角色”,通過口語藝術再現(xiàn)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引領學生自覺地朗讀、默讀,抓住學生的興奮點,設置有趣的思考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從而達到激發(fā)閱讀興趣的目的。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自信心
(1)降低閱讀起點,消除畏難情緒。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設計一些低難度的閱讀思考題,如細讀課文,不會的字問老師或同學,能查字典解決三到四個字;能把課文讀通順;課文分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了些什么內容;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以及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等。對這些問題學生很容易掌握,也樂于接受,久而久之自然消除了畏懼心理,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2)采取競賽的方式,創(chuàng)造一個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爭強好勝,任何帶有競爭性的活動,他們都希望參加。教師可以利用課上課下時間,組織各種競賽,如“演講會”“成語接龍”“詩歌朗誦”“普通話演講”“作文競賽”“改正錯別字”“查字典”等,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從而懂得只有認真閱讀,才能有豐富的知識。
(3)閱讀課外讀物,豐富閱讀知識。要使學生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多讀課外書尤為重要。讓學生既學好教材,做好課外作業(yè),又要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哪些書該讀,哪些書不該讀,就需要教師先做精心的指導。其次,要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減輕課外書面作業(yè)量,可以要求學生每人訂報刊一至兩份,讓學生準備一個詞匯本,如果在閱讀中遇到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可以摘抄下來,每周進行一次閱讀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從課外讀物中得到許多知識,而且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閱讀課全面抓,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币虼耍谡n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文體確定不同的側重及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逐漸具備閱讀方面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要求學生找出記敘文的六要素,根據(jù)這六要素概括出課文的大意及主題思想。這一環(huán)節(jié)既訓練了學生的讀又訓練了學生的說。組織學生交流時,經(jīng)過思想的碰撞后,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又會有所提升。這一過程教師要做出適當?shù)狞c撥與評價,不能放任自流,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與提高是很重要的。
2.再讀課文,展開個性化閱讀
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在句尾和句中做簡要的批注,寫出自己的感受。組織學生交流時可讓選同一內容的同學展開朗讀比賽,其他同學評議。這樣既調動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學習目標落到了實處。
3.揣摩課文,內化積累
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潛心閱讀,與文本對話,揣摩重點詞句在文中的表達作用,并將其積累。組織學生交流時一定要聽一聽學生體會到的表達效果,切不可老師代勞。這樣才可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體味、推敲詞句的能力,進而提升欣賞的能力,也為學生運用語言文字打下基礎。
4.感悟課文,升華拓展
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說一說得到哪些啟迪,說一說自己讀了這篇課文想到哪些類似的詩文或記憶;也可以說一說自己還有什么疑問,大膽地質疑。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尊重及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培養(yǎng),此環(huán)節(jié)一定要落到實處,切不可蜻蜓點水。也許我們最初會感到學生無話說,很無奈,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啟發(fā),同時,教師也要學會等待。只有聽到了學生的聲音,才知道學生到底讀懂了什么,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至少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暢所欲言,讓學生悟出課文的味中味、弦外音。
5.走出課文,遷移練筆
此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課文內容可以做不同形式的練筆,使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如課文寫人方面?zhèn)魃?,教師就要求學生仿照課文寫人的方法,寫一些自己身邊的人;課文的故事很感人,但留有想象的空間,我們就可以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補白故事或續(xù)寫故事等??傊?,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改進教學方法,設計閱讀步驟,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陶行知先生的話精辟地論述了教與學的關系。采用導讀法,就會有力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1.設計導讀步驟和導讀題
導讀一般分四個步驟進行,即預習初讀,感知課文;引導精讀,理解課文;指導再讀,邊讀邊議;總結練讀,培養(yǎng)能力。
第一步:將課文先讀四遍,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新詞,分清段落層次,抓住主要內容。如在教《種子的力》一課時,教師出示導讀題供學生思考。①課文的作者是誰?當時的時代背景如何?②課文主要寫什么?③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說明種子的力量的?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通過圈畫、默讀、朗讀,對課文有大概的了解。
第二步:在自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精讀。怎樣引導精讀呢?可采用以問促讀,以問引讀的方法,提問時要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問學生世界上什么的力量最大?再問作者為什么說種子的力量最大?作者是怎樣一層一層加以論述的。通過引讀辨議,學生知道,課文首先提出問題,提出觀點,然后舉出事例,證明觀點,最后闡述事理,引出中心,思路理清了,再指導學生通過多次朗讀,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通過以上的初讀和精讀,學生對課文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要體會感情,還要再讀,邊讀邊議。議文章的中心,議文章的結構,議文章的重點,議文章不甚理解的段落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第四步,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閱讀,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訓練結合起來,增加作文訓練的因素,讓學生根據(jù)課文的寫作方法寫觀察日記。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從中受到啟迪,又深化了對課文形象的理解,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一個單元的課文學習完,再回過頭來總結,找出課文的異同,從寫作背景、寫作方法和寫作思路等方面品味,從而系統(tǒng)地掌握本單元的重點,知道如何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不同的課文可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樂學,對知識易于接受,就要根據(jù)課文內容和寫作方法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例如《燕子》、《桂林山水》、《瀑布》等寫景狀物的文章,采用輕松愉快的方法賞析導讀;《詹天佑》、《一夜的工作》等記敘文緊扣中心句導讀。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教學要把閱讀放在重要位置。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塑造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以學生為本,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