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靚婧 張磊
摘要:戴維·埃利奧特是紐約大學表演藝術系的一名音樂專業(yè)教授與博士生導師,埃里奧特博士在20世紀90年代后提出的實踐音樂教育觀點,一度引發(fā)了空前反響,受到了全世界音樂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埃利奧特本人的著作致力于對音樂與音樂教育本質的剖析,為全世界各地的學者提供了學術上的論證。我國自新課改以來,對美育教育十分重視,《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的修訂,更是為音樂基礎教育提供了引領和幫助,其中“演奏課”屬于“音樂表現(xiàn)”模塊,強調音樂課程內容應重視學生的音樂實踐與音樂表現(xiàn)。筆者以埃里奧特的音樂教育觀為立足點,通過對演奏課內容發(fā)展的分析,從而就戴維·埃利奧特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觀對初中音樂演奏課內容帶來的啟示展開研究。
關鍵詞:音樂實踐 演奏課 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7-0103-02
(美)戴維·埃利奧特(David Elliot)為世界知名的作曲家、教育理論家,現(xiàn)在為紐約大學音樂與表演藝術系音樂教育專業(yè)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導師,他曾在多倫多大學任教,并在印第安納大學、西北大學、開普敦大學、北德州大學和里莫力克大學愛爾蘭音樂中心擔任客座教授。作為音樂教育哲學家,埃利奧特博士在音樂教育專業(yè)所任教的課程包括音樂教育基礎、音樂認知、研究方法、音樂課程發(fā)展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一、埃利奧特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思想
埃里奧特認為:音樂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人類行為,音樂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而且是一個多樣化的人類實踐活動,音樂教育的本質和意義取決于音樂的本質和音樂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性①?;诒姸鄬W者對于音樂本質和價值的不同觀點:藝術的、情感的、文化的、時間的、民族的、道德的、精神的等。所以,音樂實踐關注不僅建立在哲學原理之上,而且來源于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本人在工作情境中的實踐真知。正規(guī)的學校情景(即中小學)和多種多樣的社區(qū)音樂學校都是如此。埃利奧特的實踐音樂教育思想,為音樂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思想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催化劑,并為音樂教育者們在應對音樂教育繁復大量理論和實踐問題時,提供啟發(fā),引導和支持的手段。埃利奧特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不僅僅對音樂本質、音樂教育、審美教育等進行了深刻的剖析,他也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積極的發(fā)現(xiàn)問題和尋找解決方法。
二、我國基礎音樂課程改革與初中音樂演奏課學段目標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對初中演奏課的學段目標作出表述:7-9年級能夠主動地參加各種演奏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演奏習慣;能夠選擇某種樂器,運用適當?shù)难葑喾椒ū憩F(xiàn)樂曲的情緒,力求用優(yōu)美的音色進行演奏;能夠對自己、他人或集體的演奏做簡單評價;每學年能夠演奏樂曲2-3首。從這段表述中可以總結得出:初中音樂演奏課內容在注重音樂實踐的同時,也注重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能力。②演奏課是可以讓學生有豐富的音樂實踐,初中生參與到音樂課堂實踐中來,可以提高自己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學會總結學習經驗和方法。初中階段開展演奏課,并不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的人才,而是讓學生有更為豐富的音樂課程體驗,對于音樂課有更加濃厚的興趣和學習期待,在音樂教師的引導下,不僅僅學會了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更是加強了學生的實踐實操環(huán)節(jié)。通過《音樂課程標準》的引領,音樂教師在制定演奏課實施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具體分析,做出合理全面的教學設計。
三、演奏是音樂的載體
關于演奏的名詞解釋是:“演奏”是指表演和彈奏的結合體?!把荨笔潜硌菡邇刃那楦袪顟B(tài)宣泄的動作體現(xiàn),“奏”是表演者通過自身的技能和專業(yè)知識把樂譜進行再現(xiàn)的演繹過程,是通過聲音來具體呈現(xiàn)的。音樂是聲音的表現(xiàn)藝術,通過一定的音高組織關系,制作出美麗的音響效果。演奏就是通過樂音組織音響來為音樂服務的,演奏者作為音樂作品的再現(xiàn)者,演奏者通過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與人生閱歷對音樂作品進行闡釋,在遵循音樂家創(chuàng)作樂思的前提下,通過演奏技巧表現(xiàn)音樂。對音樂表現(xiàn)形式如何更好的把握,即是表現(xiàn)音樂的方法。音樂表現(xiàn)首先要了解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樂思,作曲家把他的思想、情感、意志乃至精神世界融入到其創(chuàng)作的作品中,然后通過運用音樂的織體、和聲、節(jié)奏、速度、旋律等來創(chuàng)作完整的音樂作品,作曲家只能在樂譜中給出一小部分的標識,來展現(xiàn)音樂的基本情感走向,音樂表現(xiàn)的內涵和升華存在于演奏者的表演中,通過演奏者自身一次次的表現(xiàn),對于音樂的理解也逐漸的深刻,而演奏者這些深刻的理解,離不開一次次的音樂實踐。不同的音樂表現(xiàn),是由于人是不同的生命個體,每個人的生命經歷、情感經歷、感受能力、思維方式的不同,即使是對同一個事物,也會像“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產生不同觀點上的差異。演奏應該是音樂技能和音樂表現(xiàn)的完美結合,通過演奏者的自身音樂再現(xiàn)來重新闡釋作曲家的音樂。
四、音樂實踐與音樂表現(xiàn)結合的演奏課
演奏課可以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音樂教學實踐活動中來,通過演奏體現(xiàn)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注釋,能夠將音樂的情感通過音響傳達給觀眾,牽動觀眾的情感和思緒與演奏者融匯為一體,從而產生共鳴。因為,演奏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表現(xiàn)音樂,升華內心的情感,表達演奏者的音樂理解和體驗,絕不是純粹的炫技。根據(jù)《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的引領,初中音樂演奏課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多元化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也能使學生掌握自己喜愛樂器的演奏技巧,更是和高中音樂鑒賞進行銜接。演奏課不僅重視了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也重視了學生音樂表現(xiàn)能力,正確的表現(xiàn)音樂需建立在科學演奏的基礎上,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時,是將自己的生活體驗、人生閱歷、價值觀等融入在音樂作品里。所以這就需要演奏者通過熟悉音樂作品,摸索音樂家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樂思,然后以音響的形式傳達給每一位聽眾,聽眾聽到這些音響時,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審美體驗相結合,欣賞演奏者的音樂表現(xiàn)。而演奏課的開設,可以使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來,學生也可以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在一次次的演奏練習中,讓學生更加扎實的掌握樂理知識并加以運用,培養(yǎng)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的興趣和激情。
五、實踐音樂教育觀對演奏課內容發(fā)展的啟示
新課改后,初中演奏課程教學主要是教會學生學習掌握各種樂器的演奏方法,提髙音樂的表現(xiàn)力。在增加學生音樂實踐活動和提高了學生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同時,豐富了音樂教學的形式和內容,有力地推進了音樂演奏課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埃利奧特的實踐音樂教育觀,把音樂從令人無法理解的表演中解放出來,如果說音樂作品是一個物質性樂譜的概念,那么音樂表現(xiàn)就是超越了物質性的樂譜,使音樂作品的層面更加的深厚。無論是演奏者還是樂譜(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者)都是完全參與到音樂表現(xiàn)當中,在音符的流動中,找到彼此相通的心意,從而達到思想情感的共鳴。開展演奏課,不僅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有益,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各種樂器的音色,對以后進入高中,學習音樂鑒賞課,進行鋪墊并且達到音樂學習的過程銜接,對學生的終身音樂學習與音樂體驗都有非常大的幫助。雷默說,演唱和演奏樂器是教育的“手段表現(xiàn)”,音樂教育可以通過優(yōu)秀的音樂表演展示,當學生在課堂上對共同進行的音樂做出評論和判斷時,學生就將通過自身制造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通過在初中開設演奏課,使學生明白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聆聽和音樂表現(xiàn)的關系。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音樂課堂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tǒng)模式,學生可以團結協(xié)作,共同參與到課堂實踐當中來,而音樂教育者可以構建主要擔當啟發(fā)、辨認和理解音樂多元化的音樂課堂,運用豐富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啟發(fā)學生感受音樂之美。并且讓學生在練習樂器時,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心性和毅力,然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演奏來抒發(fā)己見,增進同學間的合作意識。
注釋:
①[美]埃里奧特:《關注音樂實踐》,齊雪等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頁。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9頁。
參考文獻:
[1][美]埃里奧特.關注音樂實踐[M].齊雪等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馬達.戴維·埃里奧特和他的實踐音樂教育觀[J].人民音樂,2009,(05).
[4]張肖虎.音樂教育學論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李英玉.戴維·埃里奧特的“實踐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及其啟示[J].教育科學,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