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及是一種傳統(tǒng)常見中藥,其不僅用藥歷史悠久,而且藥用價值高。白及含大量黏膠質(zhì)多糖、多酚類、菲類、芪類、揮發(fā)油等成分,具有清熱利濕、消腫生肌、收斂止血的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白及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其廣闊的應用前景逐漸展現(xiàn)。綜述了中藥白及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質(zhì)和藥理作用,并對其開發(fā)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白及;白及多糖膠;藥理作用;應用前景;綜述
中圖分類號:Q949.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60X(2018)03-0107-03
白及(Bletilla striata(Whunb.)Rchb.f.)為蘭科白及屬植物白及的干燥塊莖,千百年來一直作為我國傳統(tǒng)珍稀名貴中藥使用。白及在我國分布范圍很廣,白及野生品產(chǎn)于河南、云南、湖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江蘇、江西、浙江、安徽、西藏、廣西、臺灣等地。白及含有大量的黏膠質(zhì)多糖,性苦、澀、甘,微寒,入肺、肝、胃經(jīng),有清熱利濕、消腫生肌、收斂止血之功效。臨床上廣泛用于治療皮膚皸裂、肛裂、皮膚燙灼傷、瘡瘍腫毒、外傷出血、咳血、吐血、便血、肺結(jié)核咳血和潰瘍病出血等,效果明顯。同時,白及是一種天然高分子材料,作為輔料在藥物的制備以及生物支架材料的構(gòu)建等領域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白及在臨床上的應用和作為新型制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本文對中藥白及主要生物活性物質(zhì)和藥理作用進行了綜述,并對其開發(fā)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
1白及主要生物活性物質(zhì)——白及多糖膠
白及含有黏膠質(zhì)白及多糖膠、淀粉、聯(lián)芐類、菲類及其衍生物(二氫菲類、聯(lián)菲類等)、芪類、花色素苷類、三萜、甾體、醚類、脂類、黃酮類、多酚類、氨基酸及少量的揮發(fā)油等成分。目前,對白及塊莖主要研究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為白及多糖膠,其次為多酚類和氨基酸等。白及塊莖中含有40%~50%天然水溶性的白及多糖,即白及多糖膠,其主要功能成分是白及葡甘聚糖(BSG)。白及多糖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取、結(jié)構(gòu)、理化性質(zhì)和藥理活性。王軼、黃銘、張寒等分別通過正交試驗、均勻設計等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堿提醇沉,Sevage法脫蛋白、酶法脫蛋白等提取白及多糖膠并計算其提取率和粗品白及膠含量,其最大值分別達到90.5%和87%。劉福強、李楠等對白及多糖膠的化學結(jié)構(gòu)和理化性質(zhì)的研究表明,白及多糖膠由甘露糖和葡萄糖兩種單糖組成,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9.97×104,水溶液特性黏度隨其分子量增大而增大。羅仕華、郭琪等分別以大鼠為試驗材料,研究白及多糖在止血、抗腫瘤、潰瘍愈合、肝損傷修復、肺纖維化治療等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而且,白及多糖膠是良好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特殊的黏度特性,常作為膜劑的成膜材料、糊劑的基質(zhì)、液體藥劑中的乳化劑和助懸劑等應用于制劑中。白及多糖膠由于其既是藥物活性成分也是安全的生物可降解的藥用高分子材料,因而具有較大的應用前景與研究價值。
2白及的藥理作用
2.1抗病原微生物
白及具有確切的體外廣譜抑菌活性。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別提取白及塊莖的不同成分后得到乙酸乙酯組分和正丁醇組分,兩組分分別以不同濃度作用于金黃色葡萄球菌(MSSA)和“超級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結(jié)果表明,兩組分對MSSA和MRSA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乙酸乙酯組分的抑菌活性最強,其最小抑菌濃度(MIC)為0.065~0.260g/L。相同或相似于白及塊莖成分結(jié)構(gòu)的白及須根菲類化合物(2-羥基-4,7-二甲氧基菲、4,5-二羥基-2-甲氧基-9,10-二氫菲和2,7-二羥基-4-甲氧基-9,10-二氫菲)對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及糞腸球菌等具有中等強度的抑菌作用(MIC 0.008~0.128 g/mL)。
2.2止血作用
動物試驗研究表明,白及塊莖水提物或極性溶劑醇提取物對實質(zhì)性器官如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的止血和凝血效果良好。在白及多糖對大鼠血小板凝集和凝血功能的研究發(fā)現(xiàn),白及膠多糖發(fā)揮止血功能可能是激活了大鼠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的作用。白及水溶性部分和正丁醇醇溶性部分是白及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可以顯著提高血小板最大凝集率,促進血小板凝集。對白及非多糖組分(BS-80EE)的研究表明,BS-80EE明顯促進ADP誘導的大鼠體內(nèi)血小板聚集作用(P<0.01);可縮短全身肝素化小鼠的BT和CT(P<0.05或P<0.01),并且其作用效果呈劑量關系。白及可縮短正常大鼠和小鼠的出血時間和凝血時間,可能是白及能使血細胞凝集,血小板活化、形變,聚集,還能縮短凝血酶生成時間而發(fā)揮止血作用。
2.3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
機體免疫功能包括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功能。邱紅梅等將不同劑量的白及多糖溶液通過灌胃方法注入環(huán)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碳粒廓清試驗表明,在該試驗條件下,白及多糖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顯著提高非特異性免疫抑制小鼠的吞噬指數(shù);同時,還進行了淋巴細胞增殖試驗,結(jié)果表明,Con A誘導的小鼠T淋巴細胞和LPS誘導的小鼠B淋巴細胞在3μg/mL白及多糖的作用下,其增殖能力顯著提升。經(jīng)過醇提和聚酰胺柱色譜法得到的白及小分子藥效組分作用于SiO2氣管滴注法建立的大鼠矽肺模型,結(jié)果表明,白及小分子藥效組分低(20mg/kg)、高(40mg/kg)劑量能夠顯著逆轉(zhuǎn)CD4+/CD8+比值(P<0.01),從而對矽肺大鼠的免疫系統(tǒng)起到調(diào)節(jié)作用。
2.4保護胃黏膜、抗胃潰瘍作用
武桂娟等分別通過制備慢性乙酸胃潰瘍模型和急性水浸束縛胃潰瘍動物模型,觀察白及多糖對大鼠胃潰瘍的治療作用及機制。試驗對血清中各指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內(nèi)皮素(ET-1)含量、胃粘膜粘液含量、胃蛋白酶含量、胃酸含量以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的表達和潰瘍周圍胃粘膜表皮生長因子(EGF)的檢測表明,白及多糖對大鼠應激性胃潰瘍具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其機制與增強自由基清除能力、減少胃粘膜損傷、減少胃酸分泌量、促進潰瘍部位胃粘膜上皮細胞增生有關。
白及須根醇提物作用于無水乙醇誘導大鼠胃潰瘍模型表明,須根醇提物組分可通過提高大鼠血清中炎癥與免疫抑制因子白介素10(IL-10)、高度特異性的促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等因子和降低大鼠血清中致炎細胞因子IL-1β等因子的水平,發(fā)揮保護胃黏膜、抗胃潰瘍作用。
采用冷束縛法及阿司匹林建立大鼠胃潰瘍模型,以不同劑量組的及術(shù)(白及和白術(shù))顆粒灌胃,研究表明,及術(shù)顆粒能夠提高潰瘍抑制率,降低潰瘍指數(shù),及術(shù)顆??刮笣冏饔玫淖饔脵C制可能是其抑制了胃液分泌,導致胃蛋白酶、總酸、胃游離酸排出量降低。
2.5促進傷口愈合作用
高濃度的白及煎劑水提物可以促進角質(zhì)形成細胞游走的速度和長度,促游走作用可能對治療皮膚創(chuàng)傷早期愈合和創(chuàng)面覆蓋起著重要的作用。將白及多糖膠作為具有強烈促分裂作用的外源性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載體,能顯著促進炎性細胞滲出,創(chuàng)面膠原纖維和新生毛細血管的形成,提高細胞的增殖能力,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從而促進傷口愈合。研究發(fā)現(xiàn),白及可以縮短大鼠背部脊柱兩側(cè)切割傷創(chuàng)面平均愈合時間,創(chuàng)面組織中蛋白質(zhì)含量和羥脯氨酸含量得到提高,表明白及有促進傷口愈合速度和愈合質(zhì)量的效果,其促愈合作用的重要機制表現(xiàn)在傷口巨噬細胞數(shù)量顯著增加。白及多糖對鏈脲佐菌素導致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潰瘍愈合具有促進作用,表現(xiàn)在增加羥脯氨酸(OHP)的合成和釋放、成纖維細胞(FB)明顯增殖、促進上皮細胞組織形成。
2.6抗腫瘤作用
栓塞劑具有栓塞腫瘤血管的功能,促進腫瘤的缺血、壞死。白及是一種末梢性血管栓塞劑,具有載體、導向、栓塞、緩釋、自身抗腫瘤作用。白及應用的亮點之一就是作為栓塞劑介入治療惡性腫瘤。其中BSG是一種粘稠流體,具有血液和組織相容性,能滲透到腫瘤血管,一方面競爭性抑制腫瘤血管生長因子與受體的結(jié)合,從而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另一方面阻塞病變血管,形成繼發(fā)性血栓。馮敢生等分別應用細胞培養(yǎng)法和動脈化療栓塞治療Wzalker256腫瘤細胞株移植性肝癌大鼠,研究不同濃度的白及多糖膠和白及微球栓塞劑抑制腫瘤血管生成機制,結(jié)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ECV 30 4內(nèi)皮細胞的增殖明顯受到白及膠處理后的Hep G2細胞上清液抑制,并且內(nèi)皮細胞生長抑制率與白及膠的實驗濃度呈正比;白及微球栓塞組腫瘤生長率低,可能原因是白及微球能較完全地阻斷腫瘤血管,清除腫瘤血供,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表現(xiàn)為病灶重度壞死,部分腫瘤完全死亡。迄今為止,白及及其提取物也應用于食管腫瘤的支架植入、血管平滑肌瘤、子宮肌瘤、肝腎惡性腫瘤、骨腫瘤的栓塞治療等。
白及還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陸雪芬采用系統(tǒng)溶劑萃取法將白及乙醇提取物分為5個不同的有效部位:石油醚層、氯仿層、乙酸乙酯層、正丁醇層和水層,然后通過CCK8法篩選出對小鼠黑色素瘤B16細胞增殖抑制有效部位為白及氯仿層和乙酸乙酯層,其中白及氯仿層誘導B16細胞凋亡效果最好。中藥白及化合物齊墩果酸-3-O-α-L-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其作用機制在于能夠誘導腺癌人類肺泡基底上皮細胞(A549細胞)粗滯于G0/G1期。
3結(jié)語
以往白及的研究主要涉及白及的種植加工、成分提取分離與性質(zhì)研究、抗氧化活性、藥理活性以及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等。目前對白及多糖的研究也較多,但缺乏有效的提取和分離方法,導致其組分、結(jié)構(gòu)和生物活性研究不夠深入,其生物作用機制等也尚需闡明。由于白及組成成分復雜,許多功能成分還沒有得到發(fā)現(xiàn)、分離和利用。隨著人們由白及總提取物到各特征性成分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活性物質(zhì)會得到不斷的發(fā)現(xiàn)和分離,其生物活性、藥理活性及其作用機制需要闡明。利用白及具有卓越的輔料特性,在新型制劑和納米級復合敷料方面的應用需要不斷的開發(fā)。因此,對于白及的化學成分、藥理活性與作用機制以及作為制劑輔料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期待得到化學、藥理學、藥劑學等多學科、多領域工作者的高度關注,通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能夠更合理的、更有效的開發(fā)和利用白及資源,使白及在醫(yī)藥、保健品和日用化工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