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霞
摘 要: 為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和數學能力,探索研究一套適用于士官任職教育中數學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分析了士官教學中數學信息化教學的原則。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探索出幾種適用于士官任職教育的信息化教學模式。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應當有機結合,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數學;信息化;教學原則;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學對任職教育中數學教學具有重大影響,是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過程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教與學的雙重改革。
1、士官任職教育中數學教學信息化的原則
1.1有效性原則
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要致力于解決傳統(tǒng)教學無法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問題的解決要有助于突破數學教學難點,提高學員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任職教育中士官學員形象思維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弱,他們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常對知識理解模糊不清、效率低。信息技術將復雜的理論直觀地展示出來,能夠讓學員“看得見、看得明白”,提高教學效率。因此,信息化教學設計要針對某個數學理論難點,運用信息化手段設計有效教學方案,讓學員能迅速理解復雜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如在講解微分的幾何意義時可以運用數學軟件設計交互動畫幫助學員理解“以直代曲”的思想,從而深化學員對微分概念的理解;講解定積分的概念時運用數學軟件設計交互動畫幫助學員理解“無限累加”的思想。
1.2 適度性原則
信息化教學要因材施教、分層次進行。數學教學信息化并非屏蔽傳統(tǒng)教學,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的學員要多發(fā)揮其思維和想象的空間,運用傳統(tǒng)加現代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基礎差的學員要多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員的興趣,讓學員從繁雜的理論和計算中解放出來,重點發(fā)展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學習“定積分求平面圖形的面積”時,可指導學員將畫草圖、求交點、計算積分的工作用數學軟件輔助完成,學員只需要分析出面積微元即可,這讓計算能力差的學員也能理解微元法、掌握定積分的應用,體驗應用數學的魅力。
1.3優(yōu)化教學程序原則
優(yōu)化教學程序是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取適當的教學方針,運用合適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過程。要想使現代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學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優(yōu)化的教學程序設計是其首要保障。因此,在士官任職教育中數學信息化教學務必要注重教學設計,讓教學程序最優(yōu)化。一般教學程序設計都采用一個開放性系統(tǒng),這樣有利于每個學員的積極參與,整合優(yōu)勢資源,達到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
2、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實踐
教育教學網絡化、信息化,有效改變了教學技術手段,教學中需要合理地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傳統(tǒng)教學中,使學員在開放、互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研究和探索知識,培養(yǎng)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任職教育中士官學員的特點和數學課程本身的特點,探索和研究了幾種教學模式,具體如下:
2.1 “演示+講授+討論”教學模式
該教學模式是教員講授結合多媒體播放,教員提前準備相關教學資源,包括文本、圖形、聲音和視頻內容。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中,教員是主要講授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演示內容可以是已學內容地復習回顧,再延伸導入新課,比如,極限的運算法則,也可以是借助相關圖片、視頻引出本次課要解決的問題,將形象的內容轉化為抽象的數學概念,比如極限的概念、定積分的概念。經過演示,教員進入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再提供問題,讓學員討論學習解決問題,進而總結知識。
使用“演示+講授+討論”模式要對各種資源進行有機組織,精心設計,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為了更好地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傳遞和內化新知識。教學中不必太多使用課件,明確教學目標,注意信息呈現的速度,留給學員思考理解的時間和空間。
2.2 “案例+講授+練習”教學模式
對新的理論知識講授前,教員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引出相應的結論,而結論的解決有待知識進一步的學習,案例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體化、形象化,認識到這些概念和公式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和體現形式,拓寬學員數學視野,接觸數學應用領域,體驗數學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歷程,教員分析講授問題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員思維能力的過程;同時,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增進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教員結合所授知識引導學員練習,并解決課前提出的案例。該模式主要應用于公式法則的講授,比如:兩個重要極限、求導法則、積分方法等內容。
2.3 “任務驅動+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這種教學模式是將學員置于問題情境中,以某一特定任務,一般涉及的問題是生活實際問題或專業(yè)中出現的數學問題,引導學員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來解決,該方式會促使學員查閱資料,主動尋求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提高總結歸納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逐步使學員具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
學習中學員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在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方法與技巧,彌補了學員在課程教學中理論知識的不足,對今后的知識遷移有很大的幫助,該教學模式適合“導數的應用”“定積分的應用”等內容的講解,也適用于數學實驗的教學。該教學模式以實際問題為觸點,結合信息技術,學員學習興趣濃厚,解決問題的意識強;而教員也可以通過該模式,將難以描述的復雜問題用多媒體技術,以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學員易于理解和掌握。
3、結論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士官任職教育中的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思路與方法,信息化教學成為未來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它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這為士官學員的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和更便利的條件,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高,有利于課堂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呂林海.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活動中技術整合的重要影響因素 [J].中國電化教育 ,2008(4):20.
[2] 王旭媚.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的嘗試與思考[J]. 數學教育學報 ,2004(5):97.
[3] 孔凡清.高職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