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寧馨
摘要:文脈一詞,是指一個國家的文學在幾千年發(fā)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在中國的風水學中,“文脈”為龍脈的一種,屬文曲昌興之象。文脈是城市建設起源的脈絡,是城市記憶的延伸。在現在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許多具有傳統(tǒng)意義的歷史生活場景遭到破壞,城市文明也就此失去了獨有的特色,城市記憶的延續(xù),對于建筑設計師來說是創(chuàng)作中極具挑戰(zhàn)意義的命題。本文旨通過研究讓·努維爾的建筑理念并探討分析文脈主義在其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結合城市歷史與文脈主義的聯(lián)系,將其融合,才能使城市賦予新的定義,注入新的元素,歷史的記憶方能延續(xù)下去。
關鍵詞:讓·努維爾;文脈主義;城市;建筑
第一章 緒論
1.1課題研究的背景
一座城市的文脈就像一條倔犟的山脊所連成的天際線,在近處時很難發(fā)現,只有從遠處看去,才能領略大概。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交流的頻繁,城市形象正在逐步走向一體化,如果我們對城市建筑僅僅保持現狀,城市的光輝只會逐步消失。城市要發(fā)展,就會不斷有新的建筑交替產生,想要“立新”并不等于就要“除舊”,尊重歷史并不代表食古不化,有意識地保留城市文脈,使得城市更具有獨特的魅力。解決文脈問題,在建筑創(chuàng)作中注入城市的文脈不僅僅意味著要尊重歷史更意味著在歷史環(huán)境中注入新的生命,這也是當下城市發(fā)展中設計師們需要為之堅持和不斷探索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1.2課題研究的目的
尋得城市建筑文化的脈絡,是做減法的結果。通過分析讓·努維爾的建筑作品,探討建筑與文脈的關系,從而得出建筑不只是視覺上的體現,也是城市文脈的表達和延伸。
1.3課題研究的意義
在全球一體化的當今社會,由于自然條件、經濟技術、社會文化習俗的不同,在城市建筑中注入特有的歷史文脈,形成這個城市獨特的表達方式,也就形成了其獨屬的城市建筑形象。
第二章 讓·努維爾的建筑與分析
2.1讓·努維爾的背景簡介
讓·努維爾,1945年出生在法國的西南部阿基坦大區(qū)洛特加龍省的菲梅勒,是一名法國建筑師。他在巴黎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在他建筑師生涯中他獲得了一系列有權威性的獎賞,包括阿卡汗獎、2005年沃爾夫藝術獎和2008年普利茲克獎(相當于建筑界的“諾貝爾”獎)。[4]
2.2讓·努維爾的建筑理念
“建筑的將來不是建筑的”,這是努維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的。這表明建筑應該不再把自己看作是由內部規(guī)律規(guī)定的獨立的個體。這是因為社會同城市的文脈與我們認知中的單一的內部規(guī)律相比是繁瑣的。在當前的時代里建筑陳述的是城市主義的語法,是社會生活的邏輯。現代生活的多層次的體驗以及大量信息的無情涌入使得任何一種簡單的看法已經被外部的力量所改變了。如果建筑物自身的規(guī)律性對于建筑本身的實踐不再起作用,那么建筑師必須在其他地方來尋找這種規(guī)律性。
第三章 文脈主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3.1文脈主義概念簡述
文脈一詞,始源自語言學范疇。是智人對世界、生命和自我定位的一種認知框架和方式。文脈主義的觀點是建筑觀發(fā)生變化的結果體現, 又被稱為后現代都市主義。
3.2文脈主義與城市
城市被作為歷史的體現,城市的形成被“史前”學者戈登·柴爾德比作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里程碑。以文脈為基礎,在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下,對于城市建筑進行研究,會出現特有的排列方式和文化符號,形成建筑與自然、建筑與城市、建筑與文化之間所特有的城市形象。
3.3文脈主義與后現代建筑
文脈思想真正被正式提出,是在后現代建筑的出現后形成的。后現代主義最早在建筑領域體現出來,起始于美國,經過30多年的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系統(tǒng)和理論基本。后現代主義是西方工業(yè)文明向后產業(yè)時期發(fā)展的結果,是不斷地對現代主義進行批評和修正的過程,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動的體現。
后現代建筑意識到現代主義建筑和城市規(guī)劃缺少對城市文脈的理解。大多數國際化風格的建筑只具備技術語言和少量的功能語言,致使了城市建筑的冷淡和無趣。至此,后現代建筑從理論角度出發(fā),深入到實踐中探究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新的符號和延續(xù)模式,試圖還原城市的文脈和精神,重建城市已經失去的結構。主張在新城市建設過程中保護自然,重視傳承文化的方法與途徑,從中激發(fā)設計靈感,將歷史、文脈運用到城市建筑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建筑本身的傳統(tǒng)文化與后現代創(chuàng)新思路有機結合,并被現代人所接納。
3.4文脈主義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繼承與創(chuàng)新一直是城市建設關注的關鍵點。城市原本建立在延續(xù)性之上,是慢慢建造起來的;城市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價值。作為設計師要想使自己的設計理念能夠被他人認同,就必須尊重歷史的文脈并將其注入到建筑設計中。但這并不表明設計者只能規(guī)行矩止,因循守舊。設計者巧妙地將新的元素與歷史符號組合起來,重建煥然一新的建筑作品,將會是真正意義上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
第四章 讓·努維爾的文脈主義研究
讓·努維爾一直堅持,建筑設計的首要原則是與所在地理環(huán)境、所在文化環(huán)境的高度和諧,他的設計靈感皆源于“文脈關系”,因此每一座建筑并不雷同。
第五章 結語
文化是河,融合是舟。使得努維爾的作品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真實性”,他的作品從環(huán)境中衍生而來,與文化有聯(lián)系,與所在地和諧,他了解歷史、了解外部自然、了解城市、社會,了解人文情感,人的現實與理想主義之間的關系,這些都是文脈的象征和產物,努維爾的建筑是理念的建筑是對構成當代城市以及它的文脈繼承條件思考的結果。雖然也有許多建筑師有這方面的想法和表達,但是很少有人象他這樣強調文脈對于建筑實踐、建筑理念的重要性。我們最終將城市文脈、歷史與建筑融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城市建筑的繼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英]格雷姆·布魯克(GraemeBrooker),[英]莎莉·斯通(SallyStone).國際建筑設計?Context+Enuironment建筑文脈與環(huán)境.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9.
[2]江濱,宇璐.中國勘察設計.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環(huán)境藝術設計系.2014.
[3]田田,張偉.安徽建筑大學學報.合肥工業(yè)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2013.
[4]讓·努維爾:用建筑征服世界的法國人.外灘畫報.
[5]拒絕平庸敢于“歷險”.紐約時報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