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涉及了我國多個城市或地區(qū),比如香港(《東方之珠》)、拉薩(《拉薩的天空》)和廬山(《廬山的云霧》),《練習4》中還涉及了一些城市的圖片和別稱。于是,周暢老師設計了一個“跟著課本去旅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項目活動,活動的目標指向提升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從自然風光、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餐飲美食等方面了解某個地區(qū),為項目活動探索和展示奠定知識基礎。
首先,學生們按照興趣分組,確定項目研究方向:香港、拉薩、廬山,組建“旅行社”;小組討論為自己的“旅行社”取一個有意義的名字;進行公司內部人員分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性格特點,在組內選擇導游、宣傳策劃、后勤等崗位;根據(jù)自己的崗位職責,為所屬公司的地區(qū)或繪制海報,或準備圖片,或撰寫導游詞,或準備小特產;集體討論為旅游地區(qū)的“一日游”設計旅游方案,并準備召開發(fā)布會。
接著,“游客們”對“旅行社”的組建,策劃和準備工作等進行綜合評議。有的“游客”對“旅行社”的名稱進行評議;有的對行程設計進行評議;有的對“旅行社”的活動創(chuàng)意進行評議;有的“游客”對“旅行社”的服務進行評議;有的就各位的職責和盡責情況進行評議;還有的從導游的水平進行評議……項目活動進行過程中,周老師還請每位同學完成《旅游紀念冊》,最后請各“旅行社”將自己的宣傳畫、導游圖、旅游方案或導游詞等修改后在班級宣傳欄展出。
項目活動展開之前,學生從課本出發(fā),逐步從教材延伸到生活,從課內走向課外,采用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項目活動中學會勇于接受任務,承擔責任。
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楊再隋教授在解讀《語文課程標準》時這樣寫道:“要建構一種新型的教學生活,把教學過程還原為生活過程,把教學情景還原為生活情景,把教學活動還原為兒童的生命活動。”學生在活動進行中構建、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情境,體悟生命的意義,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提升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綜合性學習項目活動是教師在不同的主題模塊中實現(xiàn)學生愉悅的語文生活,促進學生的潛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諧、持續(xù)的發(fā)展。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案n本去旅行”之類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語文創(chuàng)新活動設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習者,引領學生到更廣闊的語文生活中去。教師進行教學設計,也必然隨之形成不斷超越自我的意識和能力,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質教學設計”、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
(陳林靜,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百家湖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