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剛
2018年,在朝韓“自主驅動”下,相關各方迅速形成共振,朝鮮半島局勢發(fā)生轉折,從延續(xù)多年的螺旋向下、一度在戰(zhàn)爭邊緣徘徊,重回緩和向好軌道。6月朝美新加坡峰會簽署聯(lián)合聲明,明確了互不侵犯和改善關系的方向,重啟了尋求無核化、關系正?;约敖雿u和平機制的進程。
現(xiàn)在主導形勢變化的是朝美無核化談判。為籌備新加坡峰會,朝美雙方交換了初期“路線圖”:朝深切擔憂如其真的全部放棄核導能力,美會把朝變成“利比亞第二”,因而要求無核化進程體現(xiàn)“分階段、同步走”原則,也即朝拆除多少核導設施,美就要保證相應的安全承諾、國際援助和補償及時到位,現(xiàn)有國際制裁逐步放寬。美擔心朝再施緩兵之計蓄謀核導技術實現(xiàn)最后突破,要求其在規(guī)定時限內(最遲2020年,也即特朗普謀求連任之年)采取高水平、足以取信的初期棄核措施,之后再考慮給予安全保障等事宜。
得到美方詳細通報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外相河野太郎向媒體披露了新加坡峰會的補充信息:美方在與朝方達成的框架協(xié)議下提出了47點要求,承諾朝如能滿足“全面無核化”(以可核查和不可逆方式銷毀核和生化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及導彈和所有相關設施)要求,可以得到美方承諾不攻擊朝、不跨過三八線推翻現(xiàn)政權的書面文件,而支持朝棄核的資金將由日本和其他可能從中獲益的國家共同承擔,也可能建立一個專門的國際組織。這些信息印證了新加坡峰會并沒有解決朝方根本關切,就像文在寅4月27日在板門店第二次會晤金正恩后向記者透露的:“金正恩想弄清楚的是,能否相信美國會在無核化實現(xiàn)后結束敵對政策,保障朝鮮的體制安全?!?/p>
朝美無核化談判走了“先易后難”路徑,也就注定了新加坡峰會的后續(xù)落實工作無法在短期內取得顯著進展,導致2018年的半島局勢演變呈現(xiàn)“先揚后抑”的曲線。盡管朝鮮連月來通過重申無核化意志、廢棄豐溪里核試驗場、拆毀西海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送回朝鮮戰(zhàn)爭期間美軍陣亡人員遺骸等措施顯示積極姿態(tài),但仍不能撬動美方具體立場發(fā)生實質性的松動。
目前,朝美后續(xù)談判的主要分歧點在于:
第一,雙方對何為“無核化”有著各自解釋。朝方尋求的是半島乃至整個東北亞的無核化,既明確自身無核化義務,也要求美國公開并裁撤其在韓國部署的戰(zhàn)術核武器,徹底壓制韓國、日本的擁核企圖,甚至將東北亞建成無核區(qū)。而美方心目中的“無核化”就是“朝鮮的棄核”“朝鮮的無核化”。
第二,雙方談判目標的技術前提存在根本邏輯沖突。朝鮮迫切需要美方在向朝提供安全保障和解除對朝制裁方面拿出具體誠意,為此甚至在自己的初期“路線圖”里明顯側重照顧美方在遠程洲際彈道導彈方面的關切。美國則堅持朝必須以全面、徹底、可核查、不可逆方式放棄并交出核導計劃及其發(fā)展成果和潛力,同時拒不明確自己將為朝去核棄導提供補償和回報的步驟。
第三,雙方在棄核的具體操作步驟上存在不同理解。朝方堅持無核化與提供安全保障同步走。美國則仍指望以“利比亞模式”清除朝鮮的核武器,為此堅持2020年的“最后期限”,堅持就朝鮮核材料與核試驗設備的處理、遠程導彈發(fā)射設施的拆除、科研人員的安置去向等諸多棘手問題提出具體要求,堅持待朝“一攬子”棄核后再談援助。就算朝鮮接受這樣的路徑,由于拆卸和運出核能力的高度復雜性,也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從技術層面滿足美方的嚴苛要求。
新加坡峰會后續(xù)工作進展緩慢,也有美國中期選舉的背景。特朗普政府和共和黨忙于國內事務,而且特朗普本人亦要為2020年的連選連任留“戲碼”,有意拖慢了與朝方的談判進程。此外,中美貿易摩擦激烈,為減少中方將貿易問題與朝核問題相掛鉤以牽制美方的可能性,特朗普政府調整了亞太議程的優(yōu)先排序,先處理對華貿易爭端,再處理朝核問題。急于求成的朝方則繼續(xù)努力向美方示好,沒有在中選最關鍵階段挑事,同時推動談判焦點向簽署終戰(zhàn)協(xié)定聚攏。7月27日是朝鮮停戰(zhàn)協(xié)定簽署65周年,朝方原本期待在此時點由有關方聯(lián)合發(fā)表終戰(zhàn)宣言,然而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10月7日蓬佩奧國務卿第四次訪朝,當天上午與金正恩會談,隨后發(fā)推稱“取得了進展”。當天,蓬佩奧轉赴首爾與文在寅會面,當面告知金正恩已同意盡快舉行第二次美朝峰會。雖然蓬佩奧拒絕公開披露究竟取得了什么進展,但韓國外長康京和在蓬佩奧訪朝前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介紹的情況反映了一些端倪。她說,朝鮮已表示愿永久拆除寧邊核設施,換取美國采取相應措施,例如發(fā)表終戰(zhàn)宣言。
朝核問題形勢經(jīng)過一連串快速、劇烈變化,已進入更艱巨的談判期,真正的難點浮出水面:第一,如何處理朝鮮的核地位,是繼續(xù)高壓制裁封鎖以示拒絕,還是轉而默認?美國國內確實存在一種聲音:如朝放棄針對美的遠程導彈計劃,美不是不能默認朝擁核。第二,如朝同意從自身無核化開始推進半島無核化,美國如何回應,是最終同意把無核化拆解開來逐步與朝做交易,還是堅持只有朝鮮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實質棄核之后才給予朝方實際好處?第三,對朝制裁何時以何方式放寬乃至解除?國際社會將如何接納朝成為全球經(jīng)濟體系、至少先是區(qū)域經(jīng)濟圈的一員?第四,如何將半島無核化與半島停和機制轉換進程統(tǒng)籌結合起來,在構建半島和平機制的過程中實現(xiàn)無核化?這恐怕不是朝美兩家或朝美韓三家能說了算的,需要相關各方共同商議,必要時重啟多邊機制。
2018年5月24日,韓國首爾民眾關注朝鮮廢棄豐溪里核試驗場的電視新聞報道。
朝美嚴重缺乏互信,以上四個關鍵問題的一時難解使得半島形勢仍存在發(fā)生嚴重反復、功虧一潰甚至引發(fā)劇烈對抗沖突的不確定性。朝鮮憑借其自認為的事實擁核國地位同美展開談判,不可能不爭取保留部分核導能力,而對此進行驗證將是極其困難的。特朗普政府未來兩年越是接近大選,越需要顯示外交“績效”,但已被鷹派主導的總統(tǒng)小圈子有多少締造半島持久和平的戰(zhàn)略意愿令人懷疑。更何況,特朗普的決策相當情緒化,身邊缺乏諳熟朝核問題歷史和軍控裁軍事務的高級官員和專業(yè)談判人員。如果談不成,朝一旦重啟核導計劃,特朗普政府會不會推卸責任另走極端,讓人放心不下。加之美國內政治極化日趨嚴重,將來即便談通了,為和解而簽的條約、協(xié)定能否闖過國會批準關也不好說。
隨著時間推移,面對朝美談判僵局,朝鮮黨內出現(xiàn)了“我們調整了政策,制裁為何還不解除,實際效果在哪里”的情緒,金正恩承受的壓力正在增加。韓國政府也心急如焚,因為文在寅為推行“新陽光政策”押上了全部政治信譽。盡管經(jīng)過年初以來的密集協(xié)調,韓已部分接受“階段性棄核”理念,與朝暫結“聯(lián)盟”,但朝核問題的最終進展仍主要取決于朝美所能達成的妥協(xié),朝鮮將來重返國際核不擴散體制、走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制裁并與直接相關方建立和平機制也主要仰賴大國協(xié)調,韓居中協(xié)調的空間越來越小,朝韓共識所能撬動的杠桿已相當有限。11月底朝韓決定推遲金正恩年內訪韓計劃,原因概莫如此。
與此同時,美朝韓國內均存在牽制、干擾、破壞新加坡峰會共識的因素,很難說什么時候會以什么方式重新爆發(fā)出來。美國輿論和軍情界從未停止散布不利于朝鮮的消息:6月,“北緯38度線”網(wǎng)站根據(jù)衛(wèi)星圖片分析,寧邊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基礎設施仍在“飛速擴張”;美國國防情報局(DIA)官員宣稱,朝正在秘密地點加速進行鈾濃縮活動,以在對美談判中掌握更多籌碼。11月,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超越平行線”項目發(fā)布報告稱,朝雖拆除了一個導彈發(fā)射基地,但仍在16個隱秘地點持續(xù)研發(fā)導彈。針對國內各界對朝不會放棄核導能力的判斷,特朗普內心未必不是這么想,但也不愿自己的政治、外交議程設置被節(jié)外生枝地打亂。所以,CSIS報告一出臺,特朗普立即發(fā)推斥為“假消息”,稱報告所提基地“我們都知曉”,“沒有任何新建筑”。
特朗普把保持甚至必要時擴大不確定性當作壓制朝鮮對美打牌企圖的法寶,顯然希望把處理朝核問題的主動權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將對朝談判取得進展之功全部攬在自己頭上,為此最近一方面高調聲稱第二次“金特會”已開始籌備,一方面不給工作層做出妥協(xié)的授權,并且開始釋放談判將長期化的信號。9月26日,特朗普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不是在進行時間游戲,無論是需要兩年、三年還是五個月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朝鮮不再進行核試驗和試射導彈。10月下旬,特朗普擱置蓬佩奧第五次訪朝的計劃。11月7日,特朗普在中選之后的首次白宮記者會上大談朝核問題,七次強調“美國沒什么可著急的”,解決問題“可能需要25年”。11月19日,彭斯副總統(tǒng)在亞太經(jīng)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工商領袖峰會上演講時稱,印度—太平洋地區(qū)面臨的最大威脅是朝鮮政權,面對這一威脅,美國聯(lián)合全世界展開了前所未有的施壓行動,新加坡峰會使半島和平的希望再次升起;美國正在為特朗普總統(tǒng)同金委員長的又一次峰會做準備,我們必須保持警醒和決心,以實現(xiàn)終極的、完全可核實的朝鮮無核化。
多方消息顯示,第二次“金特會”可能于2019年早春甚至元月在美國舉行。
不管怎樣,半島局勢處在難得的和解氛圍里,這可能是歷史提供的最后一次機會。對此,各方的基本政策都是珍惜、鼓勵和支持的,后續(xù)除了通過一系列雙多邊會晤、談判和檢驗,以一攬子方式真正結束半島對峙和戰(zhàn)爭狀態(tài)外,恐怕找不到其他可供選擇的理性之路。
作者在“世知咖座”面向公眾就朝核問題形勢做講座。
有中國學者預判,朝美談判可能有三種前景。1、徹底實現(xiàn)無核化,半島簽署和平協(xié)定,有關各方關系實現(xiàn)正?;_@是最理想的結果,難度也最大。2、美國放棄無核化目標,轉而承認朝鮮擁核,僅限制其發(fā)展洲際導彈。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內部持這種主張的聲音在增多。3、美朝談判陷入長期僵局。這又可能導出三種結果:一是朝繼續(xù)凍結核導試驗,然后進入漫長拖延期,但從朝鮮剛烈的體制特點和民族性格看,這樣的結果恐怕不大可能出現(xiàn);二是朝重啟核導試驗,美對朝動武;三是朝鮮雖然重啟核導活動,美國難下動武決心,事實上默認朝鮮為擁核國,并以此為基礎擴大在東北亞的戰(zhàn)略性軍事存在,進而導致中朝俄與美日韓之間的“恐怖平衡”。
如何避免最壞、次壞結果,爭取最好、較好前景?恐怕還是要靠推動圍繞東北亞國際體系的結構性變化進一步形成有助于朝美談判向前走的整體氛圍。有著參與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經(jīng)歷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者楊希雨認為,東北亞有關各方必須共同努力超越被冷戰(zhàn)扭曲的“集體安全”所帶來的分歧,尋求共同安全。為此,可推動啟動“并行談判”進程:一軌是重啟六方會談,爭取實現(xiàn)“兩個徹底”,即在朝鮮徹底放棄核武器及相關計劃的同時,徹底解決其在國家主權與領土安全、可持續(xù)發(fā)展權利、國際社會應有地位與平等關系等方面的合理關切;另一軌是落實早在2005年就已達成的六方會談“9·19共同聲明”,啟動旨在建立可取代臨時停戰(zhàn)協(xié)定的半島永久和平機制談判,由朝韓這兩個當年引爆戰(zhàn)爭的直接責任方和當今半島安全的直接當事方,以及中美這兩個當年最主要的交戰(zhàn)方和當今最主要的外部力量共同協(xié)商。
朝鮮半島局勢轉圜暫時凝滯在一個平臺期、瓶頸期里了,這或許是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正常現(xiàn)象。朝核問題前景雖不全然樂觀,但也不至于太過悲觀,穿過去就是海闊天空。前提是,在展示各自積極意圖和目標的可視度和可信性方面,朝美均需突破自身國內政治約束和戰(zhàn)略思維定式,再向前邁一步。目前看,特朗普還是希望談出成果、青史留名的,朝鮮的經(jīng)濟改革意志和合理安全關切也是值得相信和尊重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能力把控節(jié)奏的,不應只是朝美兩家。中國到底應當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是否有必要更加主動地成為區(qū)域性大調整的一部分,在與各方復雜的利益糾葛與關聯(lián)當中為自己爭取更大行動空間,以“雙暫?!背h和“雙軌并進”思路為基礎設計出具體化的中國版“路線圖”?需做新一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