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穿越遼闊的俄羅斯、中亞腹地,我們來到了位于外高加索山脈平均海拔1800米的“高原之國”亞美尼亞。這個國家總面積不到3萬平方公里,人口376萬,歷史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烏拉爾圖王國。《圣經》中傳說的諾亞方舟最終??康攸c,便在今天的亞美尼亞境內。1988年12月7日發(fā)生在亞美尼亞斯皮塔克的一場大地震奪去了2萬多人的生命,也是蘇聯(lián)解體前遭受的最后一場重大自然災害。
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是一座低調而“文藝范兒”十足的城市。時間的流逝并未抹去古老文化的痕跡,反而增加了文明層壘積淀的神秘感。據說,這座城市的規(guī)劃原則就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中世紀的氣質”。老城建筑多以亞美尼亞盛產的火山石為原料,以淡淡的玫瑰色最為常見。大學和藝術區(qū)擁有驚人的寧靜,哪怕是主干道也沒有現(xiàn)代都市的浮躁與喧囂。
亞美尼亞電影產業(yè)規(guī)模不大,但已開始系統(tǒng)化的發(fā)展,努力為尚未飽和的本土市場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空間。1968年謝爾蓋·帕拉杰諾夫導演的《石榴的顏色》是迄今為止亞美尼亞電影史上最具國際聲譽的作品。這部電影借著名行游詩人莎耶特·諾瓦的視角,詮釋了亞美尼亞優(yōu)雅的中世紀文化。2015年,亞美尼亞從歐洲爭取到資助,啟動了兩部本土電影的拍攝工作,其中,《斯皮塔克大地震》已經完成,將代表亞美尼亞送選2018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第二部目前仍在與法國國家電影中心合作趕拍之中。亞美尼亞文化部部長莉莉特·瑪肯斯女士向我們表示,該國目前每年制作7?10部國產電影,國際合作項目多與俄羅斯等歐洲國家合拍,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有一部與中國的合作電影問世。
埃里溫戲劇與影視學院是亞美尼亞電影愛好者的“殿堂”, 1991年亞美尼亞脫離蘇聯(lián)獨立后建立,目前擁有三個分校,提供動畫、電影、電視和戲劇等專業(yè)課程。而在學院設立前,對電影感興趣的亞美尼亞本地學生只能前往俄羅斯進行專業(yè)學習。院長大衛(wèi)·穆爾拉德炎介紹說,學院設有就業(yè)指導中心,攝影、表演、戲劇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比較搶手。學院也在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已同波蘭兒童電影節(jié)、愛爾蘭“伊拉斯謨”國際項目、德國基爾大學、法國巴黎索邦大學、俄羅斯莫斯科電影學院等機構建立交流關系,未來期待與北京電影學院等中國院校開展合作。
埃里溫有家歷史悠久的電影院“莫斯科影院”,始建于1936年,現(xiàn)在平均每個月吸引2萬~4萬名觀影者,票價介乎1000~2500亞美尼亞特拉姆之間,也就相當于2~5美元。除了常規(guī)的電影放映,影院也積極參與國際電影交流。當年中國駐亞美尼亞大使館設立不久,便開始在這家影院舉辦每年一度的“中國電影周”,每次放映4部中國電影,《孔子》《狼圖騰》等作品都曾在這里亮相。中國駐亞美尼亞的田二龍大使向我們介紹,亞美尼亞文化部非常重視“中國電影周”活動,每次開幕部長都親自到場,外交部長致函祝賀,以示對兩國民間交往和友好合作的支持。
自2004年起,“金杏國際電影節(jié)”每年7月在埃里溫舉辦。電影節(jié)分故事片、紀錄片和國家競賽等單元,最高獎項為“金杏獎”。今年,電影節(jié)組委會特別增設了電影交易市場。電影節(jié)國際部總監(jiān)沃爾瓦娜·霍爾尼安說,雖然金杏電影節(jié)規(guī)模還不算大,但卻囊括了一個正規(guī)國際電影節(jié)所應有的全部元素,參賽作品融入了亞美尼亞電影界面對不同文化和價值觀共存的理解和包容態(tài)度。
安排我們此次訪問的是亞美尼亞駐華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先生,他曾擔任副外長,長期分管亞洲事務,中國自然是他的優(yōu)先關注方向。馬納薩良大使特別看重電影合作對促進兩國人文交流的積極作用。他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只是經貿合作倡議,也是一個尊重多元文化的倡議,是要鋪筑一條貫通亞歐大陸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共贏之路。中國文化和漢語在亞美尼亞非常受歡迎,而年輕一代了解中國、學習中文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看中國電影,兩國青年一代的友誼可以通過電影交流來鞏固和深化。
亞美尼亞之行雖短,但卻給我留下溫暖的記憶。亞美尼亞人兼有外高加索的豪邁和“諾亞方舟之地”的高貴氣質。我期待著不久以后,能帶著落到實處的中國與亞美尼亞電影合作新項目重返這個寧靜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