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一 尚將 鄔旭峰 邵勝 陳梁豪 金挺 陳照
摘 要:全國各地的配電室普遍存在配電室低壓出線開關標識不全或者標識與實際所帶樓不符的現(xiàn)象,給停電檢修、事故搶修帶來很大不便,很難準確定位停送電的開關實際所帶負荷區(qū)域,造成停電通知不能準確下達,極易造成客戶投訴。本文基于高靈敏度、快速響應的基于方波耦合極性識別技術,研制的配電臺區(qū)精準停電校驗儀,著重解決了低壓分支線識別儀的探測準確性、可靠性和實用性。
關鍵詞:配電臺區(qū);導線識別;變頻方波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3.145
1 背景
針對停電檢修舉例,當只需要對一座樓的低壓線路或設備停電檢修時,需要停配電室內的一路低壓出線開關,可是不確定哪一路開關帶著該座樓,一旦停錯電,就會造成投訴。
針對事故搶修舉例,當發(fā)現(xiàn)某條低壓電纜破損、單相接地、居民樓內表箱開關過熱等隱患時,需要立即組織搶修,停電時若不能確定哪路開關帶著該低壓電纜,也會造成停錯電,造成標識不全或者與實際所帶樓號不符的原因:
(1)標識脫落;(2)客戶自建移交配電室,移交時已送電,配電運維人員沒有仔細核實標識,或者客戶為了應付驗收,隨意粘貼標簽;(3)在負荷高峰期調試配電室內低壓出線,但是未相應更改標識;(4)某一路低壓抽屜式開關壞,把備用的抽過來用,未更換標識。
2 現(xiàn)狀分析
目前國內外已有相關廠家在研究配電臺區(qū)低壓分支線識別儀,但是對市面上用量最大的三四個廠家的產(chǎn)品進行現(xiàn)場測試,由于受低壓諧波的影響,識別的準確度在80%左右,有的時候甚至發(fā)生明明知道箱變的2#出線開關就對應馬路對面的T02K樓頭箱,卻識別不出來的現(xiàn)象,也發(fā)生過識別錯誤的情況,可見目前各個廠家出的低壓分支線識別儀都達不到100%。
3 設計方案
本文重點研究解決以下難點:
(1)高靈敏度、快速響應的基于變頻方波耦合極性識別技術。(2)微功耗無線電技術,在高電壓強電磁場干擾下,諧波過濾技術,使主機與分機收發(fā)距離最大可達500米。(3)主機與分機的自動切換技術。
針對以上難點,本文分析現(xiàn)有過零低頻有線載波技術的缺點,為排除諧波的影響,在任一樓頭箱或電表箱處(命名為2#樓頭箱),通過識別儀的分機在三相低壓線上施加變頻方波,在配電室內每路的低壓出線電纜的任一相上加裝開口式羅氏線圈耦合變頻方波,顯示正極性的一路為2#樓頭箱的低壓出線開關,其余的都顯示負極性。
采用最先進的特殊過零低頻載波技術以及脈沖電流發(fā)射、檢測技術,能有效保證測量半徑足以覆蓋各種供電距離的臺區(qū)用戶的準確識別,絕不存在多臺變短距離共高壓情況下電力載波存在串擾,傳輸距離近,受負荷影響大,共電纜干擾等問題;識別成功率可達100%,具備以下特點:
(1)大功率FSK電力載波通訊方式,理論通訊距離滿足任意的臺區(qū)供電范圍。(2)特殊的脈沖電流發(fā)射及檢測方式,保證不會因共高壓的臨近臺區(qū)會發(fā)生串信號的錯誤。(3)快速、方便的臺區(qū)識別功能,分機發(fā)起,測試時間不超過6秒鐘,結果準確率100%;結果顯示內容描述簡單、清晰、明確,顯示內容包括被測用戶所在的變壓器臺區(qū)編號及被測電表所在的相別(A相、B相、C相)情況,顯示結果直觀。(4)分支識別功能,準確判別被測用戶所在臺區(qū)供電線路的分支,單臺主機可以同時檢測3個分支,多臺主機同時工作可擴展至18個分支。
高靈敏度、快速響應的基于方波耦合極性識別技術是本項目的核心,基于此,將著重解決低壓分支線識別儀的探測準確性、可靠性和實用性,項目開發(fā)出以下核心技術:
(1)提供低頻低壓電力線載波技術以及脈沖電流發(fā)射、檢測技術及變頻方波耦合極性識別技術;(2)提供同一臺區(qū)內變壓器低壓分支出線開關至各分支線末端的精確識別技術,識別率100%;(3)提供臺區(qū)全部低壓分支線識別后的PMS建檔技術(圖數(shù)治理)。
4 應用效果
基于變頻方波耦合極性識別技術提高了低壓分支線的識別精度,其推廣使用,具有三大優(yōu)點:
(1)無需停電檢測,不影響供電可靠性,提高優(yōu)質服務水平;(2)使用該儀器把所有低壓分支線都識別完成后,加裝標簽,在PMS2.0中建立臺賬,為以后的精確停電檢修、事故搶修、運行維護提供極大的便利;(3)低壓出線開關與分支線一一準確對應之后,運維人員可以實現(xiàn)精確停電,避免該停的未停,不該停的卻停了,同時保證低壓檢修人員的生命安全。
5 結束語
本文研究的停電校驗儀實現(xiàn)同一臺區(qū)內變壓器低壓分支出線開關至各分支線末端的精確識別,識別率達到100%,勞動效率大大提高,關鍵是測不準的識別儀給后期的運行維護帶來重大隱患。
參考文獻:
[1]宋顯錦,劉國強.不同頻率和脈寬的方波激勵下無線電能傳輸效果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5,39(16):103-107.
[2]陳宜文,許斌.基于OFDM技術的電力線通信系統(tǒng)建模與仿真[J].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5,34(02):21-26.
[3]李建,趙漢昌.多功能低壓臺區(qū)識別設備的研制[J].電測與儀表,2014,51(13):107-111.
[4]陳明,肖江南,陳林.基于FPGA的實時光OFDM發(fā)射機的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24(0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