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行,傳統(tǒng)沉悶的教學方式已逐漸被一些新興的教育理念替代,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基礎教育課程對于學生打好學習基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結合前期傳統(tǒng)教學中的弊端,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本文從師生互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入手,同時針對在課堂中師生互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和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互動;重要性
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師生互動對于整體的教學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小學語文囊括了非常豐富的知識體系,涉及各領域的實際應用。小學教師如果想要將情感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的話,就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需要教師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多樣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當中最常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種互動模式。新課改形勢下,師生間良好的互動必將成為課堂教學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師生間有效互動的重要性,確保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性和有效性,為后期語文教學的深入開展做好鋪墊工作。
一、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恰恰順應了當前教育改革的新趨勢,不僅僅是小學語文課堂,其對其他課程教學同樣具有很大的積極影響。而其重要性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教育目標,以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教育理念,這不僅順勢響應了新課改的需求,同時也為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重要體現(xiàn)。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小學語文內容可以有效的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其內容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工具性,而這兩種特性全都離不開師生互動的正確引導。此外,師生互動是小學語文課堂合作學習的重要內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企業(yè)更加注重員工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如果這種合作能力能夠從小培養(yǎng),那么將對學生的未來學習生涯和職業(yè)生涯具有深遠的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師生中存在的互動性問題
(一)部分教師缺乏互動意識
目前,仍有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新時代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依舊在延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與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主體性的體現(xiàn)和發(fā)揮產生了限制?,F(xiàn)階段很多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資深教師,雖然能夠很快的接受新課改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長期教學過程中形成的教學習慣卻比較難改,這對師生間有效的互動同樣有著很大的影響。此外,教師的互動方式比較單一。由于受大班教學模式的限制,因此,各地的教學課程中大都呈現(xiàn)程式化的特點。目前,我們在語文課堂上最常用的互動方式就是提問式教學,老師提問,學生才回答,這種互動方式非常的單一且缺乏創(chuàng)新性,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消極的影響。
(二)對于師生互動的時機難以把握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時機對互動的質量和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主要是整個班級間的互動、小組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自主思考等內容,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做的是準確的把握好互動的時機,在學生已經對提出的問題有了全面的掌握和了解之后再稍加以引導,而不是在學生們正熱情高漲的探討問題時突然的打斷或者是盲目的參與,這樣不僅不會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這個問題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應該及時改正,確保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三)師生間難以建立和諧友好的有效互動
由于受諸多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在學生的眼中,教師總是嚴肅的,難以接近的存在,這種思想的存在使得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很難得到開展。而且很多教師也會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者表現(xiàn)的不同,對學生的親近程度也不一樣,很多學習成績不好或者不善于表達的學生可能由于長時間感受不到老師的重視而變得更加沉默寡言,教學課堂也逐漸變成了優(yōu)秀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這對于本身就不善于溝通的學生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性
(一)靈活領用教學方法,擺脫單向化的講解模式
開展師生間互動模式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問答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文章內容,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例如,可以在講解文章內容之前設問來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在講解過程中設問讓學生們自主探討,或者在課后設問讓學生們學習總結。用這樣不同的思路來擴展學生的思路,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找準互動切入點
怎樣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最大化呢?教師可以通過提前進入教師與學生進行語言溝通和交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事先在網(wǎng)上下載一些桂林山水的風景圖片,并且聯(lián)系當?shù)氐奈锂a特色同學生們開展交流。鼓勵學生自主預習文章內容。之后再詢問學生對桂林山水的感想,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不僅會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找準互動切入點、把握好師生互動的時機,有針對性的開展互動交流模式,才能使得互動教學更加有效。
(三)增強師生之間的話語溝通
語文教學中的師生互動是以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互相平等為前提的,“親其師,信其道”只有教師以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才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語文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學會在教學過程中的換位思考,站在小學生的角度想問題,致力于師生角色的轉換,將傳統(tǒng)權威性的教師形象向更具親和力的教師形象轉變。例如,課堂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座位,讓學生通過學生問老師答的方式獨立的抒發(fā)自己的觀點,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自主表達能力還能讓講臺上的學生以教師的視角觀察學生們的一舉一動,從而理解老師更加專心上課,同時教師也能夠從學生的情感角度出發(fā)找到教學切入點,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師生互動模式,不止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是為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邏輯思維,這對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基礎教育的培育者,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互動氛圍,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麗環(huán).小學語文師生有效互動的策略探究[J].新課程(上),2015 (01).
[2]王靜.小學語文互動探究性學習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2 (05).
[3]韓雪佳.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科學與財富,2014 (8):439.
[4]肖偉東.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網(wǎng)友世界(云教育),2014 (19):282.
[5]盧俊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才智,2014 (08).
[6]管敏.互動開創(chuàng)新天地——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