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瑞
在山東省新泰市青云中學的發(fā)展歷程中,文化建設作為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始終被放在首要位置。學校秉承“讓每個孩子走向成功”的辦學理念,融合陶行知先生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育思想,將學校文化定位為“啟真”,引導并教育廣大師生求真知、明真理、做真人。經過探索實踐,學校逐步豐富了“啟真”內涵,形成了四大“啟真”支系,即勤政守真的干部隊伍文化、固本啟真的課堂教學文化、敬業(yè)求真的教師團隊文化、敦品修真的德育文化。
一、干部隊伍勤政守真
一是明確黨員干部職責,領航幸福教育。結合支部創(chuàng)建活動,學校把黨支部建在級部,使行政與黨組織兩個班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讓支部書記與級部主任“一肩挑”,教學管理骨干任支部委員。一個級部一個政治核心,一個支部一座戰(zhàn)斗堡壘,一個書記一面領航旗幟,實現(xiàn)了黨建與教學的高度融合。黨員干部將工作重心下移,為教學一線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先鋒模范作用。
二是值周校長主動挑重擔。除了校長之外,學校還每周安排一名中層干部擔任值周校長,行使校長職責,負責學校的常規(guī)工作。值周校長定期召開辦公會議,建立校務管理微信群,通過微信發(fā)布工作信息、工作安排、精彩瞬間和教學動態(tài)。值周校長每天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校,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值周校長制,促使領導干部用校長的思維謀劃,用校長的擔當履職,為學校的長遠發(fā)展培養(yǎng)了后備干部。
三是業(yè)務學習杜絕走過場。為了保證領導干部學習的常態(tài)化、制度化,學校將每周四定為干部“周學習日”,每兩周舉辦一次教學管理“雙周論壇”;除了做好常規(guī)性工作外,領導干部每學期還要額外完成“五個一”業(yè)務提升工程(讀一本教育專著,寫一篇教學論文,命一套學科檢測題,講一節(jié)示范課,參加一次學科技能大賽),并將相關材料歸入干部個人專業(yè)發(fā)展檔案袋,作為學期末的考核指標之一。同時,實行“先鋒指數(shù)”量化考核,即每學期末領導干部都要進行工作述職,由全體教職工民主評議,評議結果計入量化考核成績。通過這種途徑,營造“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發(fā)展氛圍,使提高素質和專業(yè)水平成為領導干部的主動追求。
二、課堂教學固本啟真
一是高效課堂啟智求真。以“先學慎思,啟智求真”為課堂教學理念,將課堂教學劃分為“三環(huán)四步”,即每堂課有三個環(huán)節(jié)——問題導引、啟發(fā)導學和鞏固拓展,每個環(huán)節(jié)分成四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互助探究和展示反饋,以小組為學習單位,針對導學案上的重點問題和疑難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間的相互評點和教師的精講點撥,實現(xiàn)了從傳授知識向培養(yǎng)獨立思考、正確判斷能力的轉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是多措并舉,促教尋真。首先,嚴把“三關”。抓好備課關:利用晨研、超周備課等教研活動,做好課前準備。抓好上課關:嚴格執(zhí)行“啟真”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把課堂還給學生,注重學生的切身體驗,在一種民主、和諧的人文氛圍中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抓好作業(yè)關:精選作業(yè)內容,分層布置,分類輔導,及時批閱反饋。其次,搭建平臺。積極開展同課異構、一課多輪活動,定期組織教學大比武、名師觀摩課、青年教師匯報課展示和優(yōu)質課評選活動,堅持問題導向,推進課堂教學深度反思。最后,豐富手段。強化網絡硬件建設,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提高教師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運用能力,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
三、教師團隊敬業(yè)求真
一是加強師德建設,鑄造淳真師魂。從嚴治教,建立堵疏結合的長效機制,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治理有償補課的法規(guī)文件,與每位教師簽訂《杜絕有償家教責任書》,定期組織學生評師、家長評教活動,健全監(jiān)督機制,做好防治有償補課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學校教學一線默默奉獻、廉潔從教的育人榜樣,評選表彰育人楷模、最美教師、“四德標兵”等,以榜樣的力量教育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影響,以淳真的師德風范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二是抓實教學科研,追求至真專業(yè)境界。各年級和各備課組堅持每日“晨研”、每周四下午 “半天無課日”大教研、主科每周一次的教學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技能。校本教研活動由學科組組織并提交相關材料,由教導處負責匯總公示教師周教研成績,實現(xiàn)了微教研常態(tài)化、制度化;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聘請專家到校講座,組織校際交流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
三是實施青藍工程,打造尚真的師資團隊。實施“名師領航工程”,促進青年教師成長。優(yōu)先安排青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繼續(xù)深化青藍工程,開展名師結對幫扶活動,為青年教師成長提供保障。
四、德育敦品修真
一是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構建“啟真”平臺。實施“黨建1帶3”德育模式,即四個年級四個黨支部,每個支部帶動團總支、學生會、少先隊三個團隊,抓黨建促團建。打造“三橫六縱”管理網絡體系,扎牢監(jiān)管的籠子。其中“三橫”即充分發(fā)揮家委會、家長學校和教育大走訪的作用,協(xié)調整合校外教育資源,夯實家校共育的基礎;“六縱”即實行“三層三步”啟真評價機制——以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班級測評的形式(三層),評選出班級新秀、年級英才、青云驕子(三步),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登上光榮榜和領獎臺,通過激勵賞識讓學生自覺求真向善。各級部也不斷健全學生會和班委會組織,實行學生自主管理制度,提高了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
二是抓好課程建設,弘揚向善追真。積極推進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充分發(fā)揮思品課的思想教育主陣地作用,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對學生進行真善美教育;拓展主題班會德育課堂,編寫層級化、序列化的主題班會校本教材,每周一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化校本教材的開發(fā),積極整合校外教育資源,并將其納入德育課程體系;組織愛國基地教育、社區(qū)獻愛心等活動,以生動的實踐活動、鮮活的教育素材,引領學生向善追真。
三是注重文化育人,培育尚真品質。利用新建校的優(yōu)勢,建設了廣場、大廳、走廊三個文化陣地,廣泛宣傳孝誠仁愛等傳統(tǒng)精神文化,以及歷史、文化、科技、勵志等正向內容,激勵學生“立青云之志,創(chuàng)輝煌人生”,把德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是加強活動育人,培養(yǎng)美真學子。組織開展國旗下演講、勵志中國夢報告會、文明出行簽名等主題教育活動,舉辦校園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等特色實踐活動,定期開展交通安全文明崗、森林防火、地震逃生等安全應急演練,用活動滲透思想教育,教育學生真心向黨、真情向善。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