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東
【摘要】伴隨著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強大的工作壓力,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導致在職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的原因很多,其危害是巨大的。因此學校和社會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并努力探尋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中小學 教師 心理健康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95-01
伴隨著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強大的工作壓力,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曾有教育研究機構對中小學在職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檢測發(fā)現(xiàn): 煩躁,抑郁,焦慮是教師產生職業(yè)倦怠的根源。常見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有以下表現(xiàn)形式。1.消極型,工作和生活心態(tài)消極,愛發(fā)脾氣,心情焦慮。2.抑郁型,工作心情郁悶,怨天尤人,討厭學生。3.主觀型,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自以為是。4.失控型,缺乏自我調適能力,容易把負面情緒帶到工作生活中。5.保守型,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墨守成規(guī) 。
一、教師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1.教師的職業(yè)倦怠
這種現(xiàn)象在中小學教師中普遍存在。職業(yè)倦怠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教師從教之初的凌云壯志逐漸消失了,桃李滿天下的理想信念淡化了,安于現(xiàn)狀,平淡無為、得過且過的想法增多了,有的甚至因為教師職業(yè)清貧,產生放棄教師職業(yè)的想法。職業(yè)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地應對工作壓力的一種消極極端反應,是教師伴隨于長時期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tài)。特別指教師難以應付職業(yè)對自己的要求而產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狀態(tài),是個體厭倦和畏懼工作任務的心理反應。
2.教師缺乏成就感
生源質量下降,學生特點是缺乏自信,進取心不強,貪圖享受,以自我為中心,集體意識淡漠,抑制力和抗挫力較差,不合群,我行我素。他們沒有升學壓力,本身學習興趣不大。很多學生有著根深蒂固的不良習慣,不愛上課,上課時不是睡覺就是做其他事情,在課堂上表現(xiàn)的十分頹廢,任憑教師的苦口婆心、唇干舌燥,他們就是無動于衷,使得教師心灰意冷,教師充滿挫敗感,缺乏成就感。
3.教師工作壓力大
根據(jù)國外調查表明,教師職業(yè)所面臨的壓力高于其他行業(yè)。在我國教師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傳統(tǒng)教育與人才選拔機制的壓力,教師職業(yè)本身的壓力,教學管理和各種評定的壓力。
4.教師的個性差異
有的教師心胸狹隘,缺乏心理調節(jié)的意識和方法。面對困惑的時候不能合理宣泄和排解,也是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二、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有哪些危害?
1.影響教師教學成果
心理不健康的教師會對繁重的工作失去信心、熱情、動力,缺乏創(chuàng)造,失去對教學的興趣,工作中就會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必然會造成工作質量下降,教育教學效果下滑。
2.影響學生健全人格
教師沒有健康的人格就容易引起學生的無所適從,情緒困擾,甚至對學生的人格和人生觀產生不良影響,影響學生的一生。
3.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還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進而影響整個社會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怎樣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呢?
1.教師個人要積極參加心理健康學習
作為教師本人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心理健康疾病時,不能逃避就醫(yī),應積極進行心理治療,到專門的心理治療機構醫(yī)治。教師本人也要積極配合治療。教師也可以參加心理咨詢師的學習,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
2.學校和社會要關注教師的身心健康
學校也應該舉辦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展心理輔導,在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教師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學習、培訓和治療。在給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同時關注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
3.教師要擁有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tài)
中小學教師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品格能促使教師在各種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樂觀開朗平靜的心態(tài)。積極穩(wěn)定的情緒,煩不躁、忙不亂、勝不驕、敗不餒,冷靜地解決一切不愉快的問題。這是中小學教師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必要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加強體育鍛煉,愉悅身心,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陽光心態(tài)是教師克服職業(yè)倦怠的法寶。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關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