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旭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必須把教育事業(yè)放在優(yōu)先位置。筆者在南京高校任教六年,主要教學對象是江蘇學生,那么針對不同地區(qū)的學生,本文就立足于現(xiàn)狀,從所教科目“交際語言藝術”來談談針對江蘇不同地域學生教育方法的一些思考。
【關鍵詞】教學 地域 因材施教 個性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4-0037-01
“因材施教”這個詞出自孔子《論語·雍也》,雖不是孔子的原話,卻是對孔子教學實踐中一條基本原則的準確概括。但現(xiàn)在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一個班少則三十人,多則六十多人,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任課教師精細關注到“每個個體”差異,無論從精力或者時間上都很難做到,可是如果把學生按照地域來針對其地域個性進行教學,就能化零為整,方便實施“因材施教”。尤其“交際語言藝術”這門課程,是要教會學生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所以對于教師而言,更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
一、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
好老師應該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位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都享受成功的喜悅。江蘇是一個高度發(fā)達的省份,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貧富差距”等問題,比如蘇南地區(qū)GDP明顯高于蘇北地區(qū),因此在發(fā)達地區(qū)就會出現(xiàn)對蘇北地區(qū)蔑視、譏諷的不和諧言論。
在高校教育中,老師就不能對任何學生戴“有色眼鏡”。不少蘇北學生反映,“蘇北人”這個很普通的詞匯在現(xiàn)在某些病態(tài)的價值觀影響下,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帶有鄙視意味甚至侮辱性的詞匯,所以在課堂上,就盡量避免出現(xiàn)“蘇北”“蘇南”等詞匯,改由“長江以南”“長江以北”代替。對學生保持適度敏感,就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
二、充分了解不同地域的教育文化和學生特色
然而就教育而言,不少老師卻坦言“更加喜歡教蘇北的學生”,因為蘇北學生較蘇南學生而言,更加樂于和教師互動,學習方法也更加豐富。俗話說“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的教育方式輻射至其周邊的城市。筆者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蘇北地區(qū)的不少學生在高中教育時,依然沿用了至今飽受詬病的“蘇北縣中模式”,但是就高校教育而言,這樣的學習方法,成績上去了,學習興趣卻下降了。而高等教育,是需要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尤其“交際語言藝術”這門課,更是不能照本宣科死記硬背,因此就需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果用比較熱鬧活躍的教學方法,對于蘇南的學生而言,他們又會覺得“太鬧騰”。蘇南的學生平均生活水平稍佳于蘇北學生,魚米之鄉(xiāng),連語言都是輕聲細語,這就養(yǎng)成了一些蘇南學生不愿意表露自己情緒,個性較強,“喜怒不形于顏色”,一些比較活躍的教學方式于他們而言可能并不適用,這就要教師開動腦筋,如何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去灌輸知識。
三、針對學生特色進行不同風格的教學
上文說到,蘇南蘇北的學生總體風格并不相像,而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學生也不盡相同,那么就交際語言這一課目,我們應該如何教學?
舉個例子,在說到中國飯桌交際時,有不少蘇北的學生就說上高中的時候就和家人帶入席中“舞杯弄盞”,而大部分蘇南學生表示,家長至今不允許他們碰酒。其實諸如此類的文化差異有很多,一條長江隔開的不僅是地域。所以針對蘇北的學生,教學方法可能更傾向于“在實踐中教學”,而蘇南的學生就進行“先理論再實踐”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與陌生人攀談”的環(huán)節(jié)中,就可以直接給蘇北的同學下任務,這節(jié)課需要你們向陌生人索取一個秘密或者物品,而蘇南的學生在旁邊作為記錄和攝像。蘇北的學生普遍比較大方,對此任務躍躍欲試,那么蘇南的學生較為靦腆,卻善于觀察總結和思考,就讓他們在蘇北學生做出榜樣之后,總結經(jīng)驗教訓,也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最后統(tǒng)一進行講評。這樣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區(qū)分對待,也可以鼓動蘇南學生“交際”的積極性。
四、及時對自己教學成果進行反查
沒有一節(jié)課是可以上得盡善盡美的,完成教學任務后,作為教師要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這種溝通方式并不是很簡單地詢問,可以通過作業(yè)來觀察自己上課的效果。如果一節(jié)課上得好,學生是很樂于將這節(jié)課的知識變?yōu)楣ぞ哌M行運用的,就像剛拿到駕照的新手總是想真正上路開一把車。在和學生的交際中、聊天中,也能感知到學生是否把自己的知識融會貫通,每一屆學生都不一樣,每一個班的學生也不一樣,在對自己課程進行總結的時候,也是對自己專業(yè)業(yè)務的提升,不斷提醒自己與時俱進。
“因材施教”不是一句空談,在關注每個學生特點之前,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特色、長短,從而進行鼓勵式的教學,揚長避短,讓學生真正地對學習感興趣、熱愛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傳播下去。根據(jù)地域特色教學,并不是把學生區(qū)分開,而是盡量把學生的知識水平提到同一水平線的事半功倍之舉,在這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