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民
摘 要:信息技術在學校的應用十分廣泛,主要用于輔助教師進行教學活動。以微課教學為例,微課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將制作好的教學視頻做為一種資源進行網(wǎng)絡共享,學校的校內網(wǎng)建設更是利用了信息技術?,F(xiàn)階段,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不高,學校雖然開展信息技術培訓,但是培訓次數(shù)少且形式化居多,難以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新課程改革對于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全面,只有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目標。文章主要探討高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現(xiàn)狀,針對現(xiàn)狀提出完善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信息技術 培訓 現(xiàn)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186-02
1 高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必要性
首先,新課程改革下,對于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為了實現(xiàn)教育目標,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知識體系等方面需要不斷改進。尤其是信息時代下,教育實現(xiàn)信息化,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則成為了關鍵內容。其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較低。信息技術是一項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內容,高中教師一般都是文科專業(yè)或者理科專業(yè),信息技術的專業(yè)能力不足,而且信息技術的接受能力和應用能力也較差,這與學校開展信息技術教育,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的目標是相悖的,因此,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培訓。最后,教師自我提升的需要。信息時代下,教師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翻轉課堂、微課、微視頻等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都是信息技術的產物,教師要想完善教學方法,采用新的教學模式,必然要加大對信息技術的利用,而面對信息技術能力不足的事實,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讓教師不斷提升自我,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
2 高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現(xiàn)狀
高中階段是教育的重要階段,學生面臨高考,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成績,因此,高中階段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活動很有必要?,F(xiàn)階段,高中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弱,為了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校也組織開展了相關的培訓,但是培訓效果并不樂觀。
2.1 培訓安排不合理
培訓安排不合理主要是指學校對于教師信息技術培訓重視程度不足,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提升教學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并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程度。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不是文科教師就是理科教師,對于需要一定專業(yè)性的信息技術,缺乏應用能力。學校開展的信息技術培訓,由于教師的教學任務較重,沒有額外的精力學習信息技術。加上信息技術的應用不足,開展培訓課程也較少,達不到培訓的目的。
2.2 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
每個地區(qū),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教師的教學需求是不同的,在信息技術的應用方面,教師素質不同,對于信息技術的需求也有所差距。高校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理論內容過多,實操部分講解較淺,這就導致教師只是對信息技術有著初步的了解,知道利用信息技術可以開展微課、微視頻等教學模式,但對于具體的操作,例如,課件如何制作,如何加工聲音、圖像的素材,如何制作教學視頻,如何實現(xiàn)教學視頻的資源共享等等,這些具體操作才應該是培訓的重點內容。實際培訓過程中,缺乏重點內容,而是理論知識和實操知識的簡單講解,教師難以消化,導致培訓效果不佳。
2.3 未學以致用,導致培訓流于形式
雖然高校開展信息技術的培訓,但是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較差,未做到學以致用。首先,信息技術培訓內容過淺,教師要想實際應用,需要花費時間去鉆研。由于教師教學任務和兼職內容較多,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其次,學校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也不重視,高校重視學生的分數(shù)和升學率,信息技術培訓成為一種形式化的東西。最后,受到經濟的影響,部分學校沒有開展信息技術的條件,即便教師接受培訓,也缺乏應用信息技術的硬件設施。
2.4 培訓缺乏激勵機制
高中學校開展信息技術培訓缺乏相應的激勵制度,導致培訓成為一種形式化的東西。雖然信息技術培訓課程也有課堂測試,但是教師對于測試結果并不重視,對于培訓課程開展的各種競賽活動,參與熱情也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例如,將培訓結果與教師績效掛鉤,將培訓的內容和各種活動作為教師績效的一項內容,給與教師物質獎勵或者稱號獎勵等,提升教師的培訓熱情。
3 新課改下高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策略
3.1 提升重視程度,合理安排培訓課程
加大信息技術應用的宣傳,讓學校和教師都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提升教學效果方面的積極作用,只有思想上重視,才能保證信息技術培訓的順利開展。此外,合理安排培訓課程,包括培訓的內容、培訓時間、培訓人數(shù)、培訓考核等,將這些內容進行合理地安排,才能提升培訓效果。
3.2 根據(jù)教師的需求,安排培訓內容
為了保證信息技術培訓的針對性,培訓內容的確定,需要根據(jù)教師的不同需求。培訓活動的開展,主要是為了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只有教師參與到培訓內容的確定,將自身的需求合理表達出來,根據(jù)教師需求安排培訓內容,這樣培訓變得具有針對性,更貼近實際,教師的參與度也比較高。例如,部分教師對于課件的制作、多媒體的應用、微視頻的編輯等不太了解,便可以針對這些內容進行培訓。
3.3 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
信息技術培訓主要目的在于學以致用,讓教師掌握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用于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為了保證信息技術培訓的效果,學校應該為教師提供一個信息技術應用環(huán)境。首先,完善硬件設施。為教師提供信息技術應用需要使用到的硬件設備,例如,計算機、多媒體、錄像設備、編輯工具等。其次,創(chuàng)造信息技術應用環(huán)境。舉辦微視頻、微課課件等方面的比賽,以比賽的方式,讓教師積極參與到微課課程的研究和創(chuàng)作之中,增加創(chuàng)作熱情,同時鞏固信息技術的培訓知識。最后,成立信息技術應用小組,專門用于信息技術培訓的開展、信息技術應用研究等,組內共同討論、相互交流心得,實現(xiàn)培訓、科研與一體。
3.4 建立信息技術培訓的激勵機制
針對信息技術培訓過程中,教師參與度低、培訓熱情差、對培訓結果不重視的情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改變這種情況。比如,針對信息技術培訓,設置專門的獎勵,針對培訓過程中,表現(xiàn)比較活躍或者培訓測評結果優(yōu)秀的教師,給與一定的物質獎勵或者稱號獎勵。此外,可以采取績效考核的方式,將信息技術培訓參與情況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做為一種教師考核方式,讓教師加強信息技術的重視。
4 結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以信息技術的應用為例,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活動中,提升教學效果,推動教育改革的進行。現(xiàn)階段,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需要通過培訓來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和應用能力。為了保證信息技術培訓效果,學校需要注意以下內容:首先,提升重視程度,合理安排培訓課程。其次,根據(jù)教師的需求,安排培訓內容。最后,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此外,建立信息技術培訓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1] 陳東裕.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現(xiàn)狀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7).
[2] 李捌成.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現(xiàn)狀及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6(1):220-221.
[3] 劉璐.中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河南:河南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