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 周赟
摘 要:某市1∶10000城市版地形圖重點更新工作是其基礎測繪項目之一。傳統(tǒng)的地圖制圖和空間數據建庫需在同一個時期生產兩套數據,數據的重復生產在增加生產成本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數據冗余。本項目將“圖庫一體、先庫后圖”應用在1∶10000城市版地形圖更新工程工作中,利用其科學性、現勢性和高效性快速實現了線劃圖數據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之間的雙向同步轉換。
關鍵詞:1∶10000地形圖 圖庫一體 更新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043-02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是涉及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性、戰(zhàn)略性信息資源,其生命力在于數據的現勢性和準確性。為滿足揚州市土地管理及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更好地服務于區(qū)域規(guī)劃、國土資源管理、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需完成全市域1∶10000城市版地形圖重點更新工作。在同一時期對數據更新時會產生地圖制圖和空間數據建庫兩套數據,數據的重復生產在增加生產成本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數據冗余。地圖圖形數據和空間庫數據的分別更新和存儲,難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皥D庫一體,先庫后圖”是指以點線面地理實體對象數據庫為主,幾何圖形信息和非幾何屬性信息能實現同步編輯,幾何圖形信息和地理實體對象數據能夠雙向轉換實時更新,真正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線劃圖“單向異步”的生產模式。實現了傳統(tǒng)數據組織方式下無法實現的數據實時動態(tài)連續(xù)更新。“圖庫一體化”作業(yè)模式的改變對于筆者所在研究院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系列比例尺基本圖更新、“一張圖”系統(tǒng)維護、地理市情監(jiān)測等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1 圖庫一體化更新
1.1 背景
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的發(fā)展, 為保證1∶10000地形圖數據的現勢性,提高應用范圍與價值,更好地服務于區(qū)域規(guī)劃、國土資源管理、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空間數據的更新顯得尤為重要。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有關專家指出,當前的核心己從數據生產轉為數據更新,數據更新關系著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國家科技基礎數據庫建設與發(fā)展的研究報告》提出:“持續(xù)更新和業(yè)務化運行是一個科學數據庫存在的根本。”
1.2 技術路線與工藝流程
利用最新的1∶2000地形圖數據、1∶5000衛(wèi)片正射影像圖數據等資料,套合已有1∶10000地形圖數據,獲取更新內容和變化區(qū)域,結合地名、交通、境界等專業(yè)資料,依據要素更新內容與表示要求,完成居民地、交通、水系等主要要素的縮編更新,經數據編輯、屬性錄入和整理、元數據更新等工序,轉換輸出AutoCAD(DWG)庫數據和制圖數據。在此基礎上,利用2015版航攝、衛(wèi)片等資料,完成對主要交通要素的統(tǒng)一時點更新。其作業(yè)流程圖如下。
1.2.1 建庫數據編輯
經編繪嵌合將有一些新有數據和信息追加到原始數據中,根據1∶5000、1∶10000地形圖要素分類編碼及數據庫標準》相關要求進行數據編輯、建庫并制作元數據文件。
(1)測量控制點按要求利用1∶2000地形圖進行更新,其點名、等級、高程、比高等應在屬性項中錄入。
(2)水系的名稱、水質(湖泊)、庫容量(水庫)等須在屬性中錄入,水質按“淡”錄入。當面狀水域屬性不同時,必須各自進行拓撲構面處理,河流、湖泊等遇水閘、滾水壩、攔水壩、堤壩等直接通過。
(3)雙線道路編輯時內插中心線應連續(xù),遇橋梁、隧道等附屬設施時直接通過;與國、省道、縣道路相通的街道賦相應的道路編號;大城鎮(zhèn)及縣城的次要干道,只編輯處理與外圍道路相通構成道路網和能反映街區(qū)主要特征的,鄉(xiāng)鎮(zhèn)、農村居民地編輯處理與居民地外道路構成道路網的次要干道,其余的次要街道可不做處理。
(4)境界應連續(xù),不能斷開,與其他線狀地物重合時應進行層間拷貝。境界邊線輸入其行政區(qū)域名稱及行政區(qū)域代碼。
(5)特殊地區(qū)界、開發(fā)區(qū)界、自然保護區(qū)界等直接輸入區(qū)界的名稱,如開發(fā)區(qū)、保稅區(qū)等。
(6)道路名稱按技術依據中《省道路線名稱和編號》和GB 917.2—2000《公路路線標識規(guī)則國道名稱和編號》的簡稱錄入。
1.2.2 制圖數據編輯
為了滿足對外提供圖的需要,需將更新后的GIS數據轉換成CAD圖形數據,應按照規(guī)定的分層、顏色等進行編輯處理,編輯時統(tǒng)一使用該院提供的字庫、線型、符號庫,編輯形成DWG格式數據。文件以圖幅為單位按圖名存放。
(1)數據的分層和顏色。
DWG數據分層和顏色按《1∶5000、1∶10000地形圖要素分類編碼及數據庫標準》規(guī)定的分層、顏色等進行編輯。
(2)制圖數據編輯。
根據更新后的DLG入庫數據,完成制圖數據的更新。嚴格按制圖標準,對數據進行符號化編輯,符號和線劃要求應符合GB/T 20257.2—2006《1∶5000、1∶10000地形圖圖式》的要求。注記應避免壓蓋地物,壓蓋時應將注記消隱(包括文字注記,高程注記)。編輯時必須采用捕捉方式,嚴格靠點、靠線。
(3)圖廓整飾。
圖廓整飾嚴格按標準圖廓格式進行整理。
(4)統(tǒng)一更新時點。
為滿足更新后地形圖的主要交通要素現勢性,利用1∶2000地形圖數據縮編更新和當年衛(wèi)片數據更新后,統(tǒng)一時點,結合2015版最新衛(wèi)片數據及收集的專業(yè)資料,對縣級以上級別的主要交通要素進行補充更新。
1.2.3 圖幅接邊
數據接邊包含圖形接邊和屬性街邊。
(1)更新完成后應進行不同圖幅的數據接邊工作。接邊遵循“查東南,接西北”的原則,若相鄰的東、南圖幅數據為前期已完成數據時,后期更新的圖幅也應負責與前期數據的接邊。
(2)不同等高距的圖幅接邊,只接相同高程的等高線。
2 結語
利用收集的地理信息成果等資料,對新增和變化區(qū)域進行更新的模式,大大減輕了外業(yè)調繪和內業(yè)采集、編輯的工作量,縮短了更新周期,既保證了現勢性,有減少了成本。同時,利用ARCGIS符號庫、ARCGIS轉換模塊,在ARCGIS中進行可視化符號修改,實現ARCGIS數據到AUTOCAD格式數據的轉換編輯。保證了“圖”和“庫”一致性要求,為數據的更新創(chuàng)造了條件,是1∶10000地形圖更新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項目研究和探索了1∶10000地形圖圖庫一體更新的新思路、新方法,對建立適應需要的地形圖更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黃霞林,黎春橋.1∶10000地形圖更新模式研討[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9(6):190-192.
[2] 梁麗芳,王燕云,李紅濤,等.匯交成果在1∶10000地形圖更新中的綜合應用[J].測繪通報,2014(11):81-83.
[3] 于桂芹,關天昊,鄭春雨.省級1∶10000地形圖據更新與入庫方案設計[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09(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