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江蘇省太倉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老年科,江蘇 太倉 215400)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近年來,我國腦卒中患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抑郁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腦卒中后并發(fā)抑郁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易疲勞、思維遲緩、情緒低落、悲觀絕望等,部分患者甚至還會出現(xiàn)輕生的想法[1]。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較差,且其對治療的依從性較低,故對腦卒中后并發(fā)抑郁的老年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2]。早期認知護理是指在患者發(fā)病的早期,通過對其認知行為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等方式,使其建立起健康的思考方式,進而改善其治療效果的一種護理模式。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腦卒中后并發(fā)抑郁的老年患者進行早期認知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江蘇省太倉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腦卒中后并發(fā)抑郁的老年患者。其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對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其病情經(jīng)影像學檢查被確診。2)患者的抑郁情況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對抑郁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3)患者的發(fā)病時間≤72 h。其排除標準為:1)患者存在意識障礙、智力障礙、失語、失認等癥狀。2)患者存在精神病史。3)患者合并有其他臟器的嚴重功能障礙。將這6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在A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1例;其年齡為60~77歲,平均年齡為(68.6±3.8)歲;其中,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11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19例。在B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60~78歲,平均年齡為(68.5±4.2)歲;其中,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1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有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溶栓、控制血壓、抗抑郁等常規(guī)治療,并對其進行常規(guī)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入院指導。2)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3)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在此基礎上,對A組患者進行早期認知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⑴詢問患者其腦卒中發(fā)生的時間、治療的方法等,以了解其基本情況。主動向患者介紹相關醫(yī)護人員的信息,以增加其對醫(yī)護人員的信賴感。⑵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以誘導、鼓勵、提問等方式讓其表達出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針對其具體的心理情況對其進行心理指導,以矯正其存在的錯誤觀念。⑶指導患者學會監(jiān)察、控制自身情緒的方法,以緩解負面情緒對其產(chǎn)生的干擾。2)應用認知對比表對患者進行護理。⑴患者入院后讓其填寫認知對比表,讓其寫下自己目前已經(jīng)意識到的錯誤認知。⑵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第1周,與患者共同分析其存在的錯誤認知,待其了解自身存在的錯誤認知后,鼓勵其面對自己的錯誤認知并指導其用正確認知取代錯誤認知。⑶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第2周,指導患者記錄并分析自己的錯誤認知并讓其寫下相對的正確認知,監(jiān)督并鼓勵其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3)與患者家屬共同為患者制定作息時間和活動(如吃飯、購物、整理房間等)計劃,指導患者使用筆記記錄或鬧鐘提醒等方法按計劃進行活動,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對比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和NIHSS(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評分。1)采用HAMD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明其抑郁程度越嚴重。2)采用NIHS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情況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明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HAMD的平均評分與NIHSS的平均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HAMD的平均評分與NIHSS的平均評分均較低(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HAMD平均評分及NIHSS平均評分的對比(分,)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HAMD平均評分及NIHSS平均評分的對比(分,)
組別 例數(shù) HAMD的平均評分 NIHSS的平均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 組 30 24.50±2.33 12.52±2.65 8.66±2.10 5.68±1.35 B 組 30 24.52±2.40 15.85±3.05 8.56±2.15 6.22±1.45 t值 0.546 4.526 0.477 4.085 P值 >0.05 <0.05 >0.05 <0.05
腦卒中是指因急性腦循環(huán)障礙導致患者發(fā)生彌漫性或局限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疾病。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腦卒中的致殘率約為50%~70%,致死率約為10%[3]。腦卒中患者并發(fā)抑郁會導致其對治療的依從性降低,并對其治療效果產(chǎn)生嚴重的不良影響[4-6]。認知是指人對外界事物的認識過程,包括言語、思維、表象、記憶、知覺、感覺與想象等方面[7]。早期認知護理是指在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后,通過與其進行交流,掌握其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認知指導,以改變其不良認知與錯誤思維的護理方式[8]。早期認知護理可幫助患者消除外來干擾因素對其情緒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并促進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在對患者進行早期認知護理時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應全面掌握患者不良認知的情況,并為其制定可操作的護理計劃。2)充分調(diào)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能積極配合護理工作,以保證護理的有效性。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對腦卒中后并發(fā)抑郁的老年患者進行早期認知護理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