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蓮
(四川友誼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四川 成都 610000)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氣道炎癥反應性疾病。此病的發(fā)生機制較為復雜,與其氣管受到生物性刺激、長期處于不良環(huán)境、機體的免疫功能失調(diào)、發(fā)生炎癥反應等因素有關(guān)。支氣管哮喘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氣道會發(fā)生不可逆重塑的現(xiàn)象,甚至會危及其生命[1]。沙丁胺醇屬于β2受體激動劑。布地奈德是一種糖皮質(zhì)激素。這兩藥物均具有緩解氣道痙攣的作用[2]。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聯(lián)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四川友誼醫(yī)院收治的7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這7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全球哮喘防治指南[3]中有關(guān)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其他慢性炎癥性疾病的患者。2)存在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將這70例患者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6例;其平均年齡為(49.03±5.47)歲;其平均病程為(4.35±1.08)年。在B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4例;其平均年齡為(48.26±5.26)歲;其平均病程為(4.25±1.1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吸氧、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對癥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為A組患者使用沙丁胺醇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方法是:將1 ml的沙丁胺醇(進口藥品注冊證號為H20110457)與2.5 ml 濃度為0.9%的NaCl溶液混合后加入到壓力霧化器中,然后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每次持續(xù)治療15 min,每天治療3次,連續(xù)治療1周。為B組患者聯(lián)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方法是:將1 ml的布地奈德、1 ml的沙丁胺醇和2.5 ml濃度為0.9%的NaCl溶液混合后加入到壓力霧化器中,然后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每次持續(xù)治療15 min,每天治療3次,連續(xù)治療1周。
觀察兩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各項炎性指標、治療效果及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1)在治療前與治療的7 d后,分別使用肺功能儀檢測患者的肺功能。肺功能指標包括FEV1(1秒用力呼氣量)、FEV1/FVC(1秒用力呼吸量與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PEF(最大呼氣峰值流速)。2)在治療前與治療的7 d后,分別抽取患者5 ml的空腹靜脈血,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檢測其血清IL-4(白介素-4)的水平和血清IL-5(白介素-5)的水平,用全自動檢測儀使用熒光酶標記法檢測其ECP(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的水平[4]。3)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制定的有關(guān)支氣管哮喘的療效判定標準是[5]:⑴臨床控制:治療后,患者的哮喘癥狀完全緩解,偶有輕度發(fā)作無需用藥即可自行緩解,與治療前相比其FEV1的增大量>35%。⑵顯效:治療后,患者哮喘發(fā)作的次數(shù)明顯減少,與治療前相比其FEV1的增大量為25%~35%,仍需使用藥物控制其病情。(3)好轉(zhuǎn):治療后,患者的哮喘癥狀有所減輕,與治療前相比其FEV1的增大量為15%~24%,仍需使用藥物控制其病情。⑷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傆行?(臨床控制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治療7 d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的FEV1、FEV1/FVC和PEF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的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A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FEV1(L) FEV1/FVC(%) PEF(L/s)A組 35 治療前 1.21±0.24 63.01±8.44 2.19±0.41治療7 d后 1.67±0.31△ 73.54±8.58△ 3.57±0.42△B組 35 治療前 1.23±0.25 62.57±8.51 2.21±0.43治療7 d后 2.16±0.37△▲ 78.26±9.05△▲ 4.37±0.46△▲
在治療7 d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血清IL-4的水平、血清IL-5的水平和血清ECP的水平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項炎性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各項炎性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A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IL-4的水平(ng/L) IL-5的水平(ng/L) ECP的水平(μg/L)A組 35 治療前 129.94±12.59 139.04±21.17 27.01±5.17治療的7 d后 105.68±11.37△ 87.91±13.58△ 21.75±4.58△B組 35 治療前 131.25±13.25 138.08±22.05 26.58±5.24治療的7 d后 97.58±10.71△▲ 69.58±14.03△▲ 17.26±4.11△▲
在治療7 d后,與A組患者相比,B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在治療期間,A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1.43%(4/35),B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1.43%(2/3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73,P>0.05)。
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藥物療法治療支氣管哮喘,以舒張患者的支氣管平滑肌,緩解其氣道痙攣,減少其哮喘發(fā)作的次數(shù)[1]。壓力霧化器可將藥物霧化為直徑小于5 μm的霧粒,增加藥物作用于患者病變部位的濃度,減少藥物的副作用[2]。沙丁胺醇屬于β2受體激動劑,是治療支氣管哮喘的常用藥。此藥可通過激動呼吸道細胞膜上的β2受體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增加環(huán)磷腺苷的含量,降低細胞內(nèi)Ca2+的濃度,增強黏液纖毛的清除功能,調(diào)節(jié)血管的通透性,舒張支氣管平滑肌[1-2]。另外,沙丁胺醇具有藥效持久的特點。但是,支氣管哮喘患者若長期使用沙丁胺醇進行治療,易增加其氣道的敏感性[5]。相關(guān)的研究表明,為支氣管哮喘患者聯(lián)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可顯著改善其肺功能[5-6]。布地奈德屬于類固醇類激素藥。用布地奈德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可有效地降低其體內(nèi)炎性細胞的活性,抑制其體內(nèi)炎癥因子的形成與釋放,降低其局部炎癥反應的強度[7]。另外,布地奈德還可增強支氣管平滑肌β2受體的反應性,抑制黏性物質(zhì)的釋放,減輕支氣管平滑肌痙攣的程度[7]。IL-5可加速支氣管哮喘患者氣道損傷的進程。IL-4可激活巨噬細胞與肥大細胞,促進炎性介質(zhì)的釋放,加劇支氣管哮喘患者炎癥反應的強度。ECP是一種毒性蛋白顆粒,可有效地反映支氣管哮喘患者哮喘癥狀的嚴重程度。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聯(lián)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降低其機體炎癥反應的強度,且安全性高。此研究結(jié)果與吳玲玲等[4]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