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千名,張永河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康達醫(yī)院,江蘇 宿遷 223700)
粘連性腸梗阻是接受腹部手術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此病患者的病死率高達7%~15%[1]。目前臨床上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以往臨床上常應用開腹腸粘連松解術對此病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緩解其臨床癥狀,解除其腸粘連。但有研究指出,應用此手術進行治療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在術后易發(fā)生腸道再梗阻[2-3]。為了探討用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筆者對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在江蘇省宿遷市泗陽康達醫(yī)院接受治療的38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進行了分組對照研究。
本研究經江蘇省宿遷市泗陽康達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將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38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探討組和對比組(19例/組)。對比組19例患者中有男11例,女8例;其年齡為19~72歲,平均年齡(42.4±3.1)歲;其病程為1~15 d,平均病程(5.1±1.2)d。探討組19例患者中有男12例,女7例;其年齡為21~74歲,平均年齡(43.7±3.4)歲;其病程為1~ 17 d,平均病程(5.4±1.6)d。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1)其臨床表現符合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標準。2)經B超檢查、CT檢查被確診患有粘連性腸梗阻。3)近期內接受過腹部手術。4)年齡為18~75歲。5)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及實施方法,并自愿參加本研究。
1)腸粘連病灶廣泛且致密。2)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及造血功能障礙。3)合并有精神疾病。4)患有因腸道腫瘤導致的腸梗阻。
為探討組患者應用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在距離原手術切口8~10 cm處做一個2 cm的小切口。將氣腹針置入患者的腹腔內,為其建立人工氣腹,并將氣腹內的壓力保持在12~14 mmHg之間。將腹腔鏡置入腹腔內,在腹腔鏡的引導下觀察患者腸道粘連的情況。在患者的腹壁上做1個操作孔及1~2個輔助操作孔。將超聲刀或電凝鉤經上述操作孔置入腹腔內,然后對腸道粘連處進行分離,并切除粘連性腸束帶。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腸管壁破損處,然后在破裂口及粘連處涂抹已丁糖和透明質酸鈉,以降低腸粘連復發(fā)的風險。為對比組患者應用開腹腸粘連松解術進行治療。方法是:以原手術切口或下腹正中處作為手術入路。確定腸梗阻的部位及粘連的情況,對腸道粘連處進行分離。對破損腸管的全層進行修補。視情況對分離困難的小腸進行切除。在腸管創(chuàng)面上涂抹透明質酸鈉,以降低腸粘連復發(fā)的風險。
1)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等手術指標。2)對比兩組患者切口感染、腸壁損傷、腸漏等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對本文中的數據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探討組患者術畢至拔除導尿管的時間、術畢至離床活動的時間、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正常的時間和住院的時間均短于對比組患者,P<0.05;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對比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相比,P>0.05。詳見表 1。
探討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0.53%)低于對比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2.63%),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的比較(±s)
組別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 術畢至胃腸功能恢復正常的時間(d)術畢至拔除導尿管的時間d)術畢至離床活動的時間(h)住院的時間(d)探討組 76.14±4.49 50.18±2.05 2.77±0.52 3.05±0.44 11.26±0.99 5.15±1.16對比組 70.52±3.63 66.52±4.31 4.25±0.83 5.81±1.93 71.26±5.28 9.61±1.62 t值 0.035 5.774 5.296 9.173 12.586 6.9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粘連性腸梗阻是腹外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腹部手術所致。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部陣發(fā)性疼痛、嘔吐、惡心、腹脹等[4]。臨床上對反復發(fā)作的粘連性腸梗阻多采用手術治療。有研究指出,應用開腹腸粘連松解術進行治療的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在術后易發(fā)生腸道再梗阻[5-6]。近年來,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在治療粘連性腸梗阻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筆者認為,用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具有以下優(yōu)點:1)手術視野開闊,便于施術者對患者腸梗阻的性質及具體部位進行準確的判斷。2)能夠減少患者腹腔內臟器的暴露,有利于術后其胃腸功能的恢復。3)切口較小,可有效地減少患者腹壁下粘連的情況。4)在分離患者粘連腸管的同時能夠盡量保證其腸管的完整性。5)可有效地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對粘連性腸梗阻患者應用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進行治療的效果確切,可有效地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