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甘肅省武威市苜蓿鐮孢根腐病菌的鑒定

    2018-12-27 03:12:54張貞明柏玉晶阿不滿楊成德
    草業(yè)科學 2018年12期
    關(guān)鍵詞:孢菌根腐病分生孢子

    張貞明,柏玉晶,阿不滿,楊成德

    (1.甘肅草原技術(shù)推廣總站,甘肅 蘭州 730000; 2.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3.甘肅省農(nóng)作物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實驗室,甘肅 蘭州 730070)

    苜蓿(Medicagosativa)抗逆性強,蛋白含量高,有“牧草之王”的稱號,具有固氮能力,且根系發(fā)達,可有效防止表層土壤侵蝕,是保持水土和改土培肥的重要生態(tài)植物[1];在我國種植面積約3.77×106hm2,居各類人工種草之首[2],主要分布在內(nèi)蒙古高原、東北地區(qū)、黃土高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黃淮海地區(qū)等[3]。但是,隨著苜蓿種植時間的增長,根腐病發(fā)生日趨嚴重[4-10],已成為現(xiàn)階段苜蓿栽培過程中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該病害可為害苜蓿全生育期,侵染根及根頸部位造成根部腐爛,致使根系分支減少,固氮能力降低,產(chǎn)量和品質(zhì)下降,每年由苜蓿根腐病在全世界造成的苜蓿產(chǎn)量損失在20%左右,發(fā)病嚴重地塊甚至達40%[11]。由于栽培區(qū)生態(tài)條件各異,根腐病病原種類有差別[12-13],目前報道的病原有29種,其中鐮孢屬(Fusariumspp.)真菌有14種[14],為引起該病害的優(yōu)勢病原,如黑龍江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為鐮孢菌和絲核菌(Rhizoctoniasp.)[15],內(nèi)蒙古中部地區(qū)苜蓿根腐病的優(yōu)勢病原為鐮孢屬真菌[10],甘肅省定西市苜蓿根腐病的病原為半裸鐮孢菌(F.semitectum)、銳頂鐮孢菌(F.acuminatum) 和尖孢鐮孢菌(F.oxysporum)[16]。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苜蓿種植面積越來越大,2017年年底保有面積1.78×104hm2,已成為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的主要作物之一,但局部種植年限較長的田塊根腐病發(fā)生較重,且武威市苜蓿鐮孢根腐病的病原種類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對甘肅省武威市苜蓿鐮孢根腐病的病原菌進行分離、致病性測定和鑒定,以期為該病害的田間診斷和綜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苜蓿根腐病標本

    于2014年7月18日采自甘肅省武威市黃羊鎮(zhèn),取樣田為種植3年的甘農(nóng)3號,對地上部分有疑似根腐病癥狀的植株隨機挖取10株進行根腐病的初步診斷和癥狀描述,并對根腐病標樣帶回實驗室進行病原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

    1.2 癥狀描述

    對紫花苜蓿根腐病地上及地下癥狀進行描述并拍照,包括顏色變化、腐爛情況等。

    1.3 病原的分離和鑒定

    1.3.1病原的分離 采用常規(guī)組織分離法在PSA培養(yǎng)基(馬鈴薯200 g、蔗糖20 g、瓊脂17 g、蒸餾水1 000 mL)進行分離培養(yǎng)與菌落邊緣純化,待邊緣純化的菌株產(chǎn)孢后進行單孢分離純化,后轉(zhuǎn)入PSA斜面保存?zhèn)溆肹17]。

    1.3.2致病性測定 采用浸根接種法進行致病性測定[17]。具體為將紫花苜蓿播種于塑料花盆中(直徑12 cm),在室溫條件下培育至40 d苗齡,取出苗,沖洗干凈根表面的泥土后將根部用6號昆蟲針輕輕扎破表皮,再用分離物106cfu·mL-1的孢子懸浮液浸根15 min,再移栽于花盆繼續(xù)生長;每個分離物重復(fù)3次,每次重復(fù)3盆,每盆5株,共45株;以無菌水浸根為對照。接種后連續(xù)觀察植株發(fā)病情況,至有紫花苜蓿葉片黃化和開始落葉時挖出所有接種植株的根,統(tǒng)計發(fā)病植株,計算發(fā)病率,并對形成典型癥狀的植株進行再分離。

    1.3.3病原菌的鑒定 將病原菌接種于PSA平板25 ℃下培養(yǎng)5 d后觀察培養(yǎng)性狀,產(chǎn)孢后觀察分生孢子梗、厚垣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的形態(tài)特征,測量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和大型分生孢子大小(50個),顯微拍照。根據(jù)菌株形態(tài)特征,參考《鐮刀菌屬》[18]和《真菌鑒定手冊》[19]等進行鑒定。

    按參考文獻[20]進行DNA提取,采用鐮孢霉屬真菌專用引物Fu3(5′-CCG AGTTTACAACTCCCAAA-3′)及Fu4(5′-TCCTCCGCT TAT TGA TAT GC-3′)[21](由華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進行PCR擴增,擴增體系為DNA模板2 μL(以加2 μL雙蒸水為空白對照),2×MasterMix 25 μL,引物3 μL,加雙蒸水定容至50 μL;擴增程序為95 ℃預(yù)變性3 min;95 ℃變性30 s,55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共30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將具特異性條帶產(chǎn)物送華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測序,所測序列在GenBank中進行同源性比對并下載同源性較高的序列,并采用Mega5.0鄰接法(Neighbor-Joining)構(gòu)建菌株系統(tǒng)發(fā)育樹,明確其分類地位。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田間癥狀

    該病害主要為害根,發(fā)病初期根及根頸部形成褐色壞死斑,之后病斑逐漸擴大,最后嚴重腐爛變?yōu)樯詈稚昂谏?,深達維管束(圖1);植株地上部初期營養(yǎng)不良的表現(xiàn),生長緩慢,葉片變黃枯萎,后期嚴重時枯死。

    圖1 苜蓿根腐病田間癥狀Fig. 1 Field symptoms of alfalfa root rot

    2.2 病原菌的分離及致病性測定

    根據(jù)分離物菌落形態(tài)、孢子和菌絲形態(tài)獲得8個鐮孢霉屬真菌分離物,依次編號為WGF1、WGF2、WGF3、WGF4、WGF5、WGF6、WGF7和WGF8。經(jīng)致病性測定,WGF2、WGF6和WGF7引致苜蓿根腐病的發(fā)病率為100%,致病力強;WGF1的發(fā)病率為75%,WGF3的發(fā)病率為50%,在發(fā)病部位可再分離得到與原接種鐮孢真菌相同的分離物;接種WGF4、WGF5、WGF8和清水對照的紫花苜蓿無典型癥狀形成(圖2)。該結(jié)果表明WGF1、WGF2、WGF3、WGF6和WGF7為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且WGF2、WGF6和WGF7致病性強。

    圖2 致病性測定Fig. 2 Pathogenicity testing of the 7 isolates

    2.3 病原菌的鑒定

    2.3.1形態(tài)學鑒定 WGF2和WGF6菌落正面氣生菌絲多,中心淡黃色,背面中心呈橘黃色,邊緣呈淡黃色;菌落圓形,直徑7.9 cm(圖3A、B);產(chǎn)孢細胞單瓶梗;小型分生孢子紡錘形或啞鈴形,大小(5.48~16.46) μm×(2.3~3.87) μm;大型分生孢子紡錘形或鐮刀形,多為鐮刀形,多3~5隔,兩端為楔形,直或稍彎,大小(14.37~38.92) μm×(3.05~5.19) μm;厚垣孢子球形,直徑(19.32~37.19) μm(圖3C、D)。根據(jù)培養(yǎng)性狀和形態(tài)特征[18-19]鑒定為半裸鐮孢菌(F.incarnatum)。

    WGF3菌落正面氣生菌絲白色絮狀,背面初期呈紫色,后期呈紫黑色;菌落圓形,直徑7.5 cm(圖4A、B)。分生孢子梗短,單瓶?;蚨嗥抗?;小型分生孢子卵圓形或橢圓形,大小(2.75~7.74) μm×(1.98~3.67) μm;大型分生孢子極少產(chǎn)生,有則多3~5隔,大小(13.41~39.49) μm×(1.3~43.92) μm(圖4C、D);不形成厚垣孢子。根據(jù)培養(yǎng)性狀和形態(tài)特征[18-19]鑒定為層出鐮孢菌(F.proliferatum)。

    WGF1和WGF7菌落正面氣生菌絲乳白色,發(fā)達,中央周圍有氣生菌絲塌陷,背面中心顏色略深,邊緣顏色較淺;菌落圓形,生長5 d直徑7.7 cm(圖5A、B);7 d形成分生孢子;產(chǎn)孢梗單瓶梗,大小(2.4~7.4) μm×(6.5~17.8) μm;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兩端漸尖,具腳泡,大多為3~5隔,大小(14.5~32.2) μm×(3.4~5.1) μm;小型分生孢子大多為單孢,紡錘形或近橢圓形,較少,大小(8.3~18.7) μm×(2.4~4.4) μm;厚垣孢子間生或串生,圓形或近圓形,直徑(7.1~29.7) μm(圖5C、D、E)。根據(jù)培養(yǎng)性狀和形態(tài)特征[18-19]鑒定為厚垣鐮孢菌(F.chlamydosporum)。

    2.3.2特異性基因序列分析鑒定 利用特異性引物分別對病原菌WGF2和WGF6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具特異性條帶的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測序,其序列分別長497和496 bp;將測序結(jié)果在GenBank中進行同源性比較,并用Mega(5.0)的鄰接法構(gòu)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WGF2和WGF6分別與半裸鐮孢菌KY436233和KJ018790的同源性達100%,且在系統(tǒng)發(fā)育樹上聚在一起(圖6)。結(jié)合形態(tài)特征,將其鑒定為半裸鐮孢菌。

    圖3 半裸鐮孢形態(tài)特征Fig. 3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 incarnatum

    A,菌落正面;B,菌落背面;C,大型分生孢子;D,厚垣孢子。

    A, Upper surface of the colony; B, Reserved surface of the colony; C, Macroconidia of the pathogen; D, Chlamydospore.

    圖4 層出鐮孢形態(tài)特征Fig. 4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 proliferatum

    A,菌落正面;B,菌落背面;C,大型分生孢子;D,產(chǎn)孢梗。

    A, Upper surface of the colony; B, Reserved surface of the colony; C, Macroconidia of the pathogen; D, Conidiogenous cell.

    圖5 厚垣鐮孢菌形態(tài)特征 Fig. 5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 chlamydosporum

    A,菌落正面;B,菌落背面;C,產(chǎn)孢梗;D,大型分生孢子;E,厚垣孢子。

    A, Upper surface of the colony; B, Reserved surface of the colony; C, Conidiogenous cell; D, Macroconidia of the pathogen; E, Chlamydospore.

    提取WGF3基因組DNA,經(jīng)特異性引物擴增后測序,獲得532 bp的DNA片段,在GenBank中經(jīng)同源性比較,與鐮孢菌KU939075的同源性達99%,且在系統(tǒng)發(fā)育樹上聚在一起(圖6)。結(jié)合形態(tài)特征,將其鑒定為層出鐮孢菌。

    利用特異性引物分別對病原菌WGF1和WGF7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經(jīng)測序WGF1和WGF7擴增產(chǎn)物分別長509和510 bp,在GenBank中經(jīng)同源性比較,兩病原菌與厚垣鐮孢菌KY347905和KY347904的同源性達99%,且在系統(tǒng)發(fā)育樹上聚在一起(圖6)。結(jié)合形態(tài)特征,將WGF1和WGF7鑒定為厚垣鐮孢菌。

    圖6 病原菌系統(tǒng)發(fā)育樹Fig. 6 Phylogrnetic tree of WGF1,WGF2, WGF3, WGF6 and WGF7

    3 討論與結(jié)論

    苜蓿根腐病是一種典型的土傳病害,報道的病原達29種,其中優(yōu)勢病原為鐮孢菌[14],其中鐮孢菌主要有茄鐮孢(F.solani)、梨孢鐮孢菌(F.poae)、燕麥鐮孢菌(F.avenaceum)、串珠鐮孢菌(F.moniliforme)、半裸鐮孢菌、黃色鐮孢菌(F.culmorum)、鏈狀鐮孢菌(F.fusarioides)、木賊鐮孢菌(F.equiseti)、三線鐮孢菌(F.tricinctum)、接骨木鐮孢菌(F.sambucinum)、銳頂鐮孢菌、尖孢鐮孢菌、大刀鐮孢菌(F.culmorum)和擬枝孢鐮孢菌[17,22-23]。甘肅省定西市苜蓿根腐病主要由尖孢鐮孢菌、半裸鐮孢菌和銳頂鐮孢菌[16]引起。本研究中僅分離到厚垣鐮孢菌、層出鐮孢菌和半裸鐮孢菌,5株致病菌中厚垣鐮孢菌和半裸鐮孢菌各2株,層出鐮孢菌1株,且沒有分離到尖孢鐮孢菌和銳頂鐮孢菌,說明武威苜蓿根腐病病原種與定西市有差異,且厚垣鐮孢菌和半裸鐮孢菌為強致病力菌株。

    菌物形態(tài)除了受基因組控制外,也受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特別是部分形態(tài)特征因培養(yǎng)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在形態(tài)上表現(xiàn)出多樣性,因此物種鑒定極大地依賴于鑒定者的經(jīng)驗,如本研究中厚垣鐮孢菌的分生孢子在PSA培養(yǎng)基上大于PDA培養(yǎng)基上;另外,部分鐮孢菌的產(chǎn)孢條件難以篩選[24],增大了依據(jù)形態(tài)特征進行分類鑒定的難度,并且菌物形態(tài)特征上的相似性和許多菌株有性時期的未知性,在培養(yǎng)特征及形態(tài)特征上很難在種的水平上將其分類。因此,分子鑒定方法在菌物鑒定中得到進一步擴大和應(yīng)用,以便提高種鑒定的準確性,特別是通過培養(yǎng)特征、表型特征和分子鑒定數(shù)據(jù)等綜合資料和研究者的經(jīng)驗結(jié)合,可以較好地克服單一方法在菌株鑒定中的局限性,提高鑒定的準確性。分子鑒定方法中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在鑒定真菌方面應(yīng)用廣泛,如王曉英和劉秀梅[25]綜合鐮孢霉屬真菌rDNA18S、28S、5.8S及其區(qū)間序列ITS1和ITS2設(shè)計了鐮孢霉屬真菌專用引物Fu3/Fu4,該區(qū)間序列表達和調(diào)控保守,可以較好地區(qū)分鐮孢霉屬真菌在種一級的關(guān)系,本研究使用該引物對所分離的病原鐮孢菌進行了鑒定,將5株引起武威市紫花苜蓿根腐病的致病菌分別鑒定為半裸鐮孢菌、層出鐮孢菌和半裸鐮孢菌,豐富了苜蓿根腐病病原的資料,也為甘肅省武威市苜蓿根腐病的診斷和綜合防治提供了依據(jù)。

    猜你喜歡
    孢菌根腐病分生孢子
    番茄萎蔫膨果慢 當心根腐病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發(fā)率測定方法探索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辦法
    飼用南瓜根腐病的發(fā)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鐮孢菌與大豆根腐病研究進展
    湖北省蔬菜根際土壤中的鐮孢菌分布特征
    四川省套作玉米莖腐病致病鐮孢菌的分離與鑒定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誘導方法探索
    番茄根腐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上海蔬菜(2016年5期)2016-02-28 13:18:10
    尖鐮孢菌細胞色素P45055A1與NO相互作用的熒光光譜法研究
    婺源县| 葵青区| 吉林省| 江门市| 西乌珠穆沁旗| 息烽县| 渑池县| 鹿邑县| 衡阳市| 美姑县| 阿拉善盟| 武鸣县| 德昌县| 文化| 河间市| 肃北| 阳山县| 武穴市| 莒南县| 漳浦县| 崇仁县| 礼泉县| 正宁县| 宝鸡市| 建水县| 来宾市| 嵊州市| 永和县| 南投县| 迭部县| 琼结县| 和平县| 奉化市| 手游| 麟游县| 大理市| 滕州市| 东城区| 栾城县| 田东县| 丰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