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 河
近日,《新民周刊》、人民網、新華社等媒體分別從自媒體行業(yè)存在的敲詐勒索、傳播謠言、洗稿等方面,對自媒體行業(yè)亂象進行了全方位的揭露,在自媒體行業(yè)內引起了較大震動。
一些自媒體的“操盤手”為之雀躍的流量變現(xiàn),很可能成為腐蝕中國經濟鏈條的“蛀蟲”;他們隨手炮制一條謠言,或許正在影響一件國際大事的外交走向;他們販賣焦慮、狠戳人性弱點,卻在無形中扮演了壓倒“祖國花朵”的最后一根稻草。
嚴打,箭在弦上,必須直發(fā)。
多家官方媒體揭開了某些商業(yè)自媒體賴以生存的商業(yè)黑幕:很多自媒體紛紛干起了敲詐勒索企業(yè)的營生——他們如同網絡黑社會,不僅定期收“保護費”,還隔三差五“組團”精準打擊某家企業(yè),甚至和正規(guī)記者或公關公司里應外合,盡量在短期內盡可能地榨取企業(yè)的媒體投放費。
“更讓人氣憤的是,這種違法成本太低,讓他們更加有恃無恐?!庇形恼屡e例稱,一些自媒體幾乎就是閉門造車——不采訪,直接材料整合,再加上道聽途說的內容,配上一些不明來源的微信截圖,一篇所謂的“獨家”爆款就此產生,借此來敲詐相關企業(yè)。
新華社刊發(fā)題為《燕麥致癌、食鹽有毒……自媒體“爆款”食品安全謠言是如何炮制的》,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利用自媒體造謠已呈現(xiàn)公司化運作趨勢,形成“以謠生利”的產業(yè)模式。
隨后,新華社又將目光對準了某些自媒體“黑公關”敲詐勒索的問題上。近日,新華社刊發(fā)了《有企業(yè)要給上百個自媒體交保護費,有的“黑公關”年收入數千萬元——揭秘自媒體“黑公關”》的報道。
該報道稱,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自媒體靠“黑公關”獲取高額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數千萬元“保護費”,讓一些企業(yè)聞之色變。
此外,人民網前前后后也接連發(fā)布了多篇評論文章,直指“自媒體賬號亂象”:《讓那些“臭臟黑”的自媒體賬號沒有市場》《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唯利是圖的自媒體可以休矣》……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發(fā)的評論文章認為,揭批自媒體亂象,不是要對所有自媒體“喊打喊殺”,而是對行業(yè)亂象的警示?!斑@不是自媒體的‘至暗時刻’,恰恰是在為自媒體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該文稱。
該文章還專門針對對央視報道的自媒體行業(yè)“洗稿”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自媒體洗稿行為本質上與偷盜無異。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固然與自身版權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有關,但最重要的還是利益的驅使。”文章認為,“洗稿雖可能僥幸獲取流量,得一時之利,但如此短視,長此以往可能出現(xiàn)的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現(xiàn)象,最終損害所有人的利益,包括洗稿者自己?!?/p>
針對媒體集中曝出的自媒體行業(yè)亂象,有關方面后續(xù)應該會陸續(xù)出臺相應的舉措,一場關于自媒體行業(yè)的凈化整治行動,或就此展開。
每年維護上百家自媒體,單價從每年5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不交錢,就可能被黑?!币患移囆袠I(yè)公司負責人吐槽。
近年來,自媒體“黑公關”讓一些企業(yè)聞之色變?!靶氯A視點”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自媒體靠“黑公關”獲取高額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數千萬元“保護費”。
這家汽車行業(yè)公司公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每年要維護上百家自媒體,大部分年合作的單價從5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即便一些閱讀量只有幾千的自媒體也得10萬元起,說白了就是‘保護費’,不交錢就可能被黑?!?/p>
這位負責人給記者出示的一份合同顯示,公司與一個自媒體簽署了一年10萬元的合作協(xié)議,協(xié)議中明確:“甲方在服務期內享受公關保護,乙方平臺上不得出現(xiàn)負面信息?!?/p>
一家知名互聯(lián)網公司遭某自媒體爆料“平臺任性罰款,惡意圈錢,搞得商戶家破人亡”,企業(yè)緊急應對。過了一個月,這家自媒體態(tài)度一百八十度大轉彎,連夸這家公司是“史上最大黑馬,亮點頻頻,瑕不掩瑜”。
“這種情況很常見?!绷硪患夜镜墓P負責人說,“去年我們也遭受這家自媒體頻繁發(fā)‘黑稿’,在交了30多萬元‘保護費’后,他們立刻主動進行正面宣傳?!?/p>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副教授朱巍說,有些“黑公關”已經形成媒體矩陣,一篇有償“黑文”能在微信、微博等十多個平臺發(fā)布,達到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的效果。
記者發(fā)現(xiàn),近年來,企業(yè)與自媒體對簿公堂的案例頻頻出現(xiàn)。途牛網、摩拜、車好多、三快科技、京東世紀、小米、騰訊等一批知名企業(yè)都曾對自媒體涉嫌“黑公關”提出訴訟。
業(yè)內人士介紹,不少自媒體屬于內容創(chuàng)業(yè),賺錢是根本目的,當正常的流量、廣告不足以支撐一個工作室的收入時,做“黑公關”便成為某些人的“生財之道”。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黑公關”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自媒體寫企業(yè)負面,然后上門“談合作”;另一類是企業(yè)的競爭對手找到自媒體,提供對方負面信息,由自媒體進行傳播。
記者采訪的一家企業(yè)公關負責人說,他們此前接到一家自媒體通風報信,說行業(yè)競爭對手找到這個自媒體“準備搞他們的負面”,由于平時和這家企業(yè)關系好,所以提前報信。
一位自媒體從業(yè)人員告訴記者,有些自媒體可以向企業(yè)提供品牌炒作、口碑維護、危機公關等方面的服務?!坝幸粚Ψ蚱拊诳萍既θ嗣}較廣,經營了一個科技自媒體號,組織一幫小編每天瀏覽科技類廠商的負面新聞,然后寫個提綱上門索要封口費,如果給錢了就寫表揚稿。”
記者梳理多份企業(yè)與自媒體訴訟案件的判決書發(fā)現(xiàn),不少企業(yè)以誹謗、侵犯名譽權起訴自媒體,法院根據自媒體文章的措辭、表述等判定其行為性質。例如,某自媒體捏造事實、張冠李戴,抨擊京東自營,被法院認定為侵權;某自媒體使用“狐假虎威”“水蛭”攻擊摩拜,被法院認定為詞語過激。
業(yè)內人士介紹,自媒體在制作炒作材料時,一般僅會圍繞一到兩個焦點問題編文章、寫段子,植入負面信息關鍵詞。而這些負面信息的表述往往介于客觀陳述與誹謗之間,很難訴諸法律。
對臟黑自媒體來說,有錢乃大,娛樂至死,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自媒體對大眾的“喂養(yǎng)”也“與時俱進”。當人們厭倦了“獵奇”“反常識”“標題黨”等吸睛的慣用套路,他們便不斷挑高新尺度。熱點政治,以其較高的思想站位、世界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被自媒體瞄上成為謀利新工具。
特朗普“推特治國”眾所周知,去年特朗普訪問中國期間,朋友圈就瘋傳了一張推特截圖,大致內容是:@×××未來3天我將在中國,Twitter在中國被禁止,真的很糟糕。真的!讓美國再次偉大!
借Twitter貶低中國抬高美國,顯然是在刻意挑起中美爭端,雖未橫生外交枝節(jié),但炮制的頭像和Donald J.Trump名稱,幾乎可以“以假亂真”。據爆料,這些截圖的生產地,的確并非特朗普本人,而是一家名叫“即刻”的網站。
上線4天,100萬張截圖,“即刻”這波營銷顯然收羅了一眾年輕人的追捧,雖然可權當玩笑,但在審核松散之下,冒出無數個觀點的“假特朗普”,充斥在網絡被一傳再傳,誰還會記得真實新聞的長相?誰還會去細究這些截圖哪個是“李鬼”哪個是“李逵”?甚至連美聯(lián)社都頗具諷刺地說道,盡管特朗普推行的政策在臺灣、南海和移民問題上對中國并不友好,但對于一些年輕人來說,特朗普卻有獨特“魅力”。這是何等的諷刺!難道“有魅力”就可隨便拿中美關系調侃,甚至連一些反華言論也放任置之嗎?
有人說,開個玩笑而已嘛。真的僅僅只是玩笑那么簡單?恐怕不止,在長生生物假疫苗事件發(fā)酵期間,唯恐天下不亂之人便冒充特朗普跳出來發(fā)了一條“假推特”,試圖渾水摸魚,引導輿論歪曲走向。其聲稱,中國的假疫苗讓很多人為之喪命,美國拒絕與中國交流,不愿與一個生產假疫苗的國家談判。所以這樣的無稽之談也可以被認為毫無關系嗎?倘若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又該誰來買單和收場?到那時恐怕造謠的始作俑者,早就賺了快錢,關門打烊了。
“利用信息錯位張冠李戴,刻意拼接圖片、文字甚至視頻,擴大沖突點,讓人們深信中國制度不合法、沒有人道主義精神,不如歐美國家?!睆偷┐髮W新聞學院楊鵬教授表示,以自媒體自居的“薅羊毛黨”伎倆其實出自一些分工明確的“幕后組織”,僅靠一個普通用戶的力量,很難炮制完成。
如今不少自媒體越來越大膽,將吸睛矛頭對準了政治紅線,想在越來越難獲得大流量的環(huán)境中不斷搶占關注度高地。在利益的“誘惑”下,直播、大V、網紅、達人……不清不白還真不少。
正因這樣的“標桿”越發(fā)增多,一種錯誤的認知也越發(fā)凸顯,“一夜成名”“三天暴富”的認知在更年輕的群體中“生根發(fā)芽”,在一則關于“95后”最向往的新興職業(yè)調查中,一組數字令人汗顏,54%的人畢業(yè)后不愿找工作,只愿意當主播、網紅?!斑@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自媒體,商人唯利是圖,以流量謀生,打擊的點首先必須是與資本鏈接的點?!睆偷┐髮W國際政治系副教授沈逸如此表示。
畢竟,主播人氣再高,也只是平臺的棋子。表面上的風光無兩,私底下卻只是為資本賣命的“打工仔”。據虎牙一位主播爆料,直播平臺的總收益分別被虎牙平臺和“招募培養(yǎng)主播”的白金公會分了去,一個提成50%,一個提成35%,再除去稅收,到手真的少得可憐。
而一旦有主播被封殺,所謂的危機公關也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套路——封殺主播、下架視頻、微博致歉、整改教育。每走一步,完全符合一家大型自媒體人設。但倘若你知曉了,兩個月前被拘留的“入江閃閃”再次換名復播,就了然這一篇篇雷同的戲碼,只不過是避風頭的“自保”,哪是什么真心悔改。
面對一年218億的龐大直播蛋糕,粉絲漲了,責任不漲;收入漲了,公德沒長。手里的“麥克風”比別人大好幾圈,肩上背負的責任卻“甩個一干二凈”,在金錢鑄就的海市蜃樓之上,嚴肅的政治變成了玩笑,貪婪的欲望成為了常態(tài)??v然有多個名頭加持,也拯救不了“思想錯位”的罪惡。
身為大眾傳播的“口舌”,萬萬不可一天到晚盤算著,如何將影響力變成一摞摞鈔票,而應把心思用在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客觀的清醒自持,真正讓一次次“下不為例”的致歉,變成“絕不發(fā)生”。
在這場爭名奪利的混沌戰(zhàn)中,從個體到機構再到組織,或許,都該把落下的“政治課”給補一補了。
誰也無法否認,這是一個自媒體井噴的年代。一些炙手可熱的網絡平臺,動輒有數億注冊用戶。誰都能感覺到,數據造假、抄襲洗稿、虛無價值、篡改歷史,乃至鋌而走險敲詐勒索、傳播謠言、販假售假、侵犯權利等問題,在許多自媒體賬號上來勢洶洶。一些“臭臟黑”自媒體賬號追名逐利不擇手段,娛樂至死沒有下限,套路用盡,機關算盡,已經到了無法無天、自取滅亡的地步。對此,亟需以更專業(yè)、更嚴格的網絡治理,凈化網絡空間、純潔網絡文化。
當然,自媒體也有其存在的價值。自媒體更具有自由性與平等性,強調社會個體的廣泛參與。正是由于其傳播主體的多樣化、平民化和普泛化,使得人們不再接受被一個“統(tǒng)一的聲音”告知對或錯,每一個人都在從不同的信息渠道中,對事物做出判斷。它打破了固有的傳播主導權,成為草根階層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的有力工具。優(yōu)秀的自媒體可以讓受眾得到生活的啟發(fā)或者有助于事業(yè)的成功,讓人們發(fā)現(xiàn)生活的意義與價值。
然而,在“粉絲”效應及經濟功能開發(fā)的驅動下,自媒體惡意炒作、傳播虛假信息導致“反轉型新聞”現(xiàn)象頻發(fā),如何規(guī)制自媒體健康發(fā)展成為一個現(xiàn)實問題。自媒體作為媒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堅持客觀性和真實性的原則,嚴格按照新聞生產機制采寫新聞,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去做出一些正面的題材新聞,而不是天天去給人們灌毒雞湯和負能量,促進新聞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網民朋友們應提高對網絡謠言的識別力和免疫力,能夠正視網絡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不過度依賴、不輕信盲從,對于未經證實或難以證實的信息保持理性,這也就可以讓大家免受到網絡謠言帶來的危害。
自媒體平臺作為責任主體,要自覺端正態(tài)度、做到自警自省、自查自糾,對平臺創(chuàng)作者及其發(fā)文內容嚴格把關,對違反原則的內容“零容忍”,對沖破底線者“一棒子打死”,對一再打擦邊球的行為嚴厲懲罰,努力構建健康、綠色的內容創(chuàng)作生態(tài)。
自媒體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法律和相關職能部門的監(jiān)管。主管部門要建立長效的監(jiān)管機制,加強信用監(jiān)管,依靠大數據進行實時監(jiān)控。切實發(fā)揮《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等法律法規(guī)的作用,進一步構建引導自媒體輿情的法治基礎,引導網民自覺主動地將自己的言行納入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同時,對網絡造謠者特別是惡意煽動者要依法懲處。
一個成功的自媒體,最需要具備的是遵法守法的精神、誠信立身的技能、崇德向善的素養(yǎng)。粗制濫造難以行之長遠,背德亂法難逃法律制裁。不論是自媒體賬號還是各類APP,不管是網紅還是大V,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社會公德;少一些妄自尊大,多一些審慎克制,才能在浮躁的自媒體浪潮中成長起來,真正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自身效益的雙贏。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套路來、套路去,除了給自己留下惡名和污水,還有啥結局?奉勸各路自媒體一句,別拿“臭臟黑”來套路網民,別拿“臭臟黑”來毒害我們的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