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映
摘要:近年來,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不能夠完全替代教學題材教師的角色,也不能夠主導教學活動,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對于教學內容的研究,對于教學活動的規(guī)律總結,能夠正確開展教學,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使學生能夠在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是利用先進的技術來開展教學。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就必須重視語言教學,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就需要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教育的內涵,理解當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發(fā)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9-0100
一、信息技術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課程
信息技術教學是指把信息技術和教學過程充分結合,這也是當前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雖然當前信息技術特指與計算機相關的技術,但是信息技術教學,并不是單純地利用計算機技術來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地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使技術能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服務,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不斷地探索和優(yōu)化學習的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并且能夠使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進行整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當前就需要進行全方面的教學優(yōu)化,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基礎的知識,還能夠掌握學習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優(yōu)化信息技術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善于歸納檢索資源,提升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素養(yǎng)?,F(xiàn)在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和豐富的學習資源,因此,就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中搜索引擎的功能,充分對信息資源進行搜索和利用,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綜合能力。例如建立文件夾文件的方式,以及及時對文件進行歸類命名,便于學生在電腦中大量的信息中搜集到關鍵的、有用的信息,這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關鍵。除此之外,在信息時代網(wǎng)絡是信息的海洋,只是在網(wǎng)頁中的搜索,不如在百科中搜索的便捷,因此在搜索某篇文章或搜索某道習題時,就可以利用關鍵詞或者文章的關鍵字來搜索,就能夠很好地直接檢索到相關內容。
三、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組織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一種資源和環(huán)境,作為一種認知的工具,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能夠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自主學習,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但是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自主學習仍然需要教師進行指導,教師始終是教學改革的推動者。教師在教學中始終是主導地位,教師應當加強學科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點與不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找到哪些地方能夠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一些用其他方式做不到或者效果不好的事情,從而找到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最佳整合點。
1. 緊扣目標進行取舍,依據(jù)學生的需求,選擇教學的內容。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當從教材出發(fā)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的取舍。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同時進行適當?shù)难由焱卣古c教學補充。其次,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內容的取舍,使得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選擇,利用對學生成長最有利最有用的內容開展教學。還需要注意點面結合,能夠使得教學內容抓住重點,解決教學的難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加工和拓展,保證教學質量。
2. 適當?shù)剡x取實用的課程,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選擇上,可以選擇學科專題研究性的學習和復習課程,由于這些課程信息量比較大,學生的學習空間比較大,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不同,學習的要求不同,因此適合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而對于一些習題課就不適合利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教學了。
3.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教師要能夠因人而異,因教學內容而異,要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豐富他們的知識,以便于他們能夠進行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行自我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對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使他們能夠體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使他們能夠更加主動地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4. 留出完善知識結構的時間,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在教學時間上,教師要能夠把課內的教學和課外的教學相結合,讓課堂的時間成為學生分享交流互動的時間,通過進行知識結構的完善,讓課外時間能夠成為學生自主學習,收集資料,整理資料,自主創(chuàng)新的時間。
四、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文高效課堂
教師可以結合課堂知識組織教學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在對初中語文課堂中的重要部分進行講解時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組織教學活動,創(chuàng)建高效語文教學課堂。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生動形象的畫面,身臨其境的音樂都能夠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直觀地把古詩詞中蘊含的文化氣息傳遞到課堂中。而在閱讀教學中,信息技術可以把文章中的文字轉化為生動活潑的景象,一個個小故事可以轉化為生動直觀的小動畫、小視頻。這樣就打破了傳統(tǒng)教材的束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同樣在寫作中,課堂也能夠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使學生通過課堂活動學會寫作方法,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五、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語文教學
1. 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是枯燥的講解,學生在理解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時,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不能夠很好的把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單純的記憶,囫圇吞棗,并沒有真正的理解。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就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下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解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
2. 將教學過程化難為易。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認知的過程,是學生將外界的知識通過自身的理解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這是體系的一部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語言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形象,將教學內容具體化、直觀化,從而使學生能夠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例如,在講解到《曹劌論戰(zhàn)》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結合課本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曹劌的機智與聰明,對文章的內涵進行深入的理解。
3. 提高閱讀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多媒體教學活動設計上多下功夫,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與語文閱讀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給學生營造有趣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能夠更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要達到這種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首先要拓寬教學的整體范圍,還要依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尤其是心理特點,例如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但對于外界具體化、形象化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恰當貼切又貼合生活實際的素材來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行多元化教學,用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方式引起他們的注意,達到增強孩子主觀學習愿望的目的,這樣自然能夠讓學生逐漸愛上閱讀,對閱讀產生興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4.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全方面發(fā)展。利用信息化手段,就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就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例如,教師在講解《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就可以首先展示相關的圖片,使學生認識到書中描繪的情景。利用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夠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教師就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提出問題:“請大家想一想這樣描寫濟南的冬天的目的?!边@樣就能夠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的好習慣。
5. 拓展學生思維.多媒體教學還能夠幫助學生拓展眼界,使學生能夠了解外界的世界。教師在講解有關歷史故事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搜集圖片和文字介紹,做好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利用多媒體的形式,使教學課堂更加生動形象,開拓了學生的眼界。
總而言之,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