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
摘 要: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作為高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使他們更好地生存。“基礎”課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使教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把學生的生活作為教育切入點,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教學方法 生活化
教學的生活化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或過往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陶冶[1]?!盎A”課作為高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主要課程之一,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使他們更好地生存?!盎A”課教師要在平時教學中使教育回歸學生的生活世界,把學生的生活作為教育的切入點,讓學生感受到“基礎”課的親切性,縮短與“基礎”課的心理距離,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基礎”課的興趣和動力,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實現(xiàn)人格的完善和修養(yǎng)的提高,成為新時代合格的大學生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在“基礎”課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模式呢?以下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的做法和體會。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針對近代中國教育“書本化”的現(xiàn)實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他強調生活決定教育,只有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把教育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既大大豐富了教育資源,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又擺脫了書本的束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2]?!盎A”課是一門融思想性、政治性、理論性、實踐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3],教師要把教材內容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內容。
1.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釋抽象概念
比如在進行人生價值概念教學時,我采取如下方法:首先,對“價值”這個詞進行解釋,所謂“價值”就是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翱腕w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這句話很抽象,很多同學不能理解,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列舉了“手機”這個客體。“手機”作為一個客體,具有很多屬性:能打電話發(fā)信息、能聽歌看電影打游戲、能瀏覽網頁等,主體有與他人取得聯(lián)系的需要、有娛樂的需要、有了解外界信息的需要等。手機具有的這些功能正好能滿足我們的這些需要,我們對手機的判斷就是有價值,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有用、有意義,所以我們感覺自己一刻也離不開手機。通過這樣分析,學生一般會很好地理解“價值”。其次,“價值”這個詞理解了,“人生價值”也就好理解了。把客體換成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具有的屬性也就是勞動,每個人一生的勞動對他人、社會、自身需要的滿足,這就叫人生價值。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2.用生活中的例子補充理論知識
在講到如何做忠誠愛國者,書本上是從維護和推進祖國統(tǒng)一、促進民族團結、增強國家安全意識三個大的方面進行闡述的。這時就要把這些書本理論知識拉回到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中,愛國不僅要做到“大”的方面,更多的還要關注細節(jié),做好自己:好好學習、不亂扔垃圾、愛護公物、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就是每個學生能做到的最大的愛國,愛國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點滴里。這樣一下子就會讓學生覺得愛國很親近,每個人都能為愛國做些什么。
3.“基礎”課教學還要關注生活熱點問題
“基礎”課要想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師要時刻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將這些問題收集整理,實現(xiàn)與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比如在講解社會公德的第二點助人為樂這個內容的時候,就給學生列舉了“老人摔倒扶不扶”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在同學們一片激烈討論聲中,我們達成一個共識:首先,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幫一幫,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其次,當我們是被幫助的一方,一定要對給予我們幫助的人心存感激。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斷,認識到什么是善,什么是惡,在多元價值沖突的時代能做出自己的價值選擇,提高道德素質[4]。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食品藥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等都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生活熱點問題,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關聯(lián)性教學。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以往教學方式一般是老師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接受,學生比較被動,教學效果欠佳。生活化教學還需要在教學方式上進行生活化。教學方式的生活化是一種彼此參與的雙向互動,需要教師通過辯論教學、體驗教學、實踐教學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師生一起探討問題、解決問題。
1.辯論教學法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社會中的熱點、疑點和難點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這種方法既能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又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5]。比如,在進行“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和創(chuàng)業(yè)觀”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關于“寧要大城市的一張床,不要小城市的一套房”的辯論,在進行“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與婚姻觀”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來一場關于“愛情與金錢之間的博弈”的辯論。
2.體驗教學法
所謂體驗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生活、體驗社會、體驗職業(yè)崗位、體驗人生,讓學生在體驗中受教育、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養(yǎng)成優(yōu)良品質。其實,體驗不一定要走出課堂,在課堂上也可以,每個學期的課中都會安排兩到三個內容完全讓學生來講,學生自己做課件,自己準備講稿。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站到講臺上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一般在講臺上講過課的學生今后聽課都會很認真,這就是體驗帶來的好處,比你說一千次一萬次“認真聽講、不要玩手機”效果要好得多。
3.實踐教學法
在教學中,將課堂內容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通過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農村小學看望留守兒童等活動形式,達到加深對國情社會了解、培養(yǎng)品格、增長才干的目的。
三、教學語言生活化
要使“基礎”課課堂生活化自然離不開教學語言,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表達。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指出:“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盵7]這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和語言水平。日常教學中,我努力嘗試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節(jié)課堂氣氛。
1.語言通俗易懂
“基礎”課課程中,哲學名詞、政治名詞和邏輯名詞比較多,學生難以理解。這時教師要將這些拗口的名詞先解釋清楚,在教學中盡量借用學生較為熟悉的生活經驗感知加以描述,把文字、符號變成生活話語,讓學生通過樸素的生活道理理解生活中的政治、經濟和哲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語言機智幽默
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幽默的語言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嚴謹?shù)闹R,悟出正確的道理。
3.語言富有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言是架起溝通教材和教育對象的橋梁,教師用富有情感的語言啟迪、影響、感染學生。在講解愛國主義的時候,飽含深情地給同學們讀了錢學森的事跡。課后就有同學跟我反映說:“老師,你讀得太有感情了,我們聽了都很受動,心中的愛國情懷瞬間被激發(fā)了?!甭犃送瑢W們的話,我很開心,也讓我更加意識到富有感情的語言對于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是多么有效。
道德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在進行“基礎”課教學的時候,必須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把道德教育放在人類生活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對生活,認識到生活的真諦,學會做人的道理。
參考文獻:
[1][2]楊紅星,梁燕.生活化·生態(tài)化·敘事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索的三個維度[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1).
[3]王小錫,王易,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2015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張?zhí)壹t.高職院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歸探究[J].池州學院學報,2012(7).
[5]蔣立偉.論高職思政課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8).
[6]趙潔,潘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建構[J].企業(yè)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13).
[7]馬卡·連柯.教育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