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課改明確的提出了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一直都是我國教育中的重點科目,學生通過學習語文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傳統文化一直都是我國的瑰寶,而高中語文也逐漸將傳統民族文化內涵融入到教學中去。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要增強對傳統民族文化底蘊重視,將傳統民族文化貫穿于語文教學中,不但能夠傳揚中華傳統民族文化,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質,對于推進素質教育發(fā)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傳統文化;策略
對于傳統文化人們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是傳統文化簡單的來說就是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一個集合體,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傳統文化的表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在我國傳統文化更加注重培養(yǎng)人的道德修養(yǎng)和高尚情操。傳統文化也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因此如何發(fā)揚和傳承傳統成為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作為高中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對于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與語言運用能力起著關鍵作用,其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在高中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教學和指導的作用,應當要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民族文化,不僅能傳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迎合素質教育教學發(fā)展理念,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1.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只有學好了語文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別的學科。學生學好語文能夠很好的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與人進行更好的溝通。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要將人類的文化不斷傳遞和繼承。在如今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雖然滲入了一些傳統文化的教學,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高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知識點非常的多,教師很多時候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教學,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是處在一個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對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沒有一個積極主動性,因此學生很難會去深入的鉆研傳統文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需要講解的文言文知識的時候,教師大多都是參考輔助教材,將文言文中的詞語和句子機械的進行翻譯,并沒有為學生講解其中深刻的含義,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都是非常片面的。這種教學方法并沒有將傳統文化和高中語文教學很好的進行契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當遇到一些不懂的文言知識的時候,更多的時候都是選擇參考輔助教材,輔助教材雖然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學生對輔助教材的依賴性非常的大,就會導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辦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策略
2.1立足課本,科學設計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滲透一些傳統文化的教學,教師們也都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將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很多時候教師只是生硬的將傳統文化的知識帶入到高中語文課堂中。整個教學過程都與語文教學內容脫節(jié),因此學生沒有辦法很好的理解傳統文化知識,面對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課本,整體的掌握語文教學的內容,然后從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整體性出發(fā),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去設計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能夠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重點是什么,從而不會盲目的進行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要保證學生既能學習到傳統的文化知識,還能夠通過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2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想要學好任何的知識,興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fā)出來就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的滲入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師就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傳統機械死板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被廣泛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書本上死板的知識點轉化為生動有趣的畫面,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點。例如:當教師在講授一些傳統文化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歷史的影片,或者為學生將一些歷史的典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上也可以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表達方式來為學生講課,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2.3開展名著拓展教學
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名著中能夠得到很好的體現,但是由于高中生的課業(yè)壓力比較大,很少有時間去閱讀一些名著,因此學生對于名著的了解也是非常少的。但是想要更好的將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契合,就必須要注重對名著的拓展教學。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名著閱讀交流大會,讓學生將自己閱讀過的名著分享給大家,這樣學生就能夠免去很多閱讀的時間,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討論就能夠學習到很多關于名著的知識,從而更好的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通過開展活動的方式學生也能加愿意參加,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能夠被很好的調動出來。
總而言之,想要更好的將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契合,教師就應該不斷轉變教學方法,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將高中語文知識與傳統文化進行更好的結合,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既學習到了語文知識又學習到了傳統文化知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民族文化,不但能夠傳播和繼承優(yōu)秀傳統民族文化,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推進素質教育有著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瞿秋云.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傳承的困境與突破[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6):28-29
[2]王彩虹.淺談優(yōu)秀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的關系[J].知識經濟,2018(10):142+146
[3]史月香.淺談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1(36):65-66
【作者簡介】
孟輝,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教13年;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