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當(dāng)你看到這個題目時,定然以為筆者純粹虛妄事實任意杜撰,換位思考,倘若我不身臨其境親眼目睹,也會責(zé)怪作者信口開河異想天開。誠然,峭壁和小蝦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的事情,豈能牽強(qiáng)附會混為一談呢?且慢,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有你意想不到的生機(jī)盎然的生命景色,自有你體驗不到的詳靜融洽的生活樂趣。文章乃案頭之山水,山水乃大地之文章。你不妨聽完我這段真實描述,就如隨我走進(jìn)深山游覽了一番,自會頓時釋懷繼而嘖嘖稱奇。
我所在的縣市地處膠東丘陵地帶,素有“膠東屋脊”之譽(yù)??h城周圍山連山,山套山,盤桓顛連,層層疊疊,猶如驚濤駭浪涌向溟濛的天際。因了這個緣故,寫作之余,我時常閑云野鶴般進(jìn)山游覽。
那次,我沿著一條山溪走進(jìn)大山深處。時值春末夏初,好久沒下雨,溪水不旺,仿佛山中的女孩忸怩地陪我徜徉,走了一程,就隱入牛群般的巖石之間不見蹤影。我順著谷底陡仄崎嶇的羊腸小道,幾經(jīng)攀援,登上夔門樣的巨大巖坎,來到一處山洼。舉目仰望,但見主峰崚嶒嵯峨,其輪廓酷似一尊大佛,面朝南方,打坐誦經(jīng),祈禱上蒼,庇護(hù)一方黎民安然無恙。從主峰延伸下來一條游龍樣的小嶺杠子,在山洼北側(cè)驟然打住,形成一個嶺結(jié)。在這嶺結(jié)之上,原有一座古廟,因年久失修,早已圮廢,唯存殘垣斷壁;現(xiàn)已重建,煥然一新,成為一個標(biāo)志性的景點。繞過廟宇,沿嶺脊向上攀緣二里許,在主峰下面的巖石旮旯里找到了溪流的源頭。細(xì)泉從石罅裂隙里悄然滲出,有的從長滿苔蘚的巖石上凝成圓潤的水珠,愈聚愈大,滴落下來,叮咚有聲,猶如冥冥之中有個老僧在打坐誦經(jīng)擊打木魚,記數(shù)著時光的流逝。一些碧綠的蕨類植物捷足先登,將泉巧妙地裝飾。泉水積少成多,將前面的小石潭存儲得滿滿的。清清泉水,瀅瀅泛光,如同碩大的露珠,掬之品嘗,清醇可口,沁人心脾,此乃“大佛”精心釀造的瓊漿玉液,常飲足可強(qiáng)身健體延年益壽。在山泉自清,出山水則濁。這話極富哲理,亦含深意。豈止是泉!
我是個環(huán)保主義者,尤愛生態(tài)文學(xué),自然喜歡領(lǐng)略山中野趣。當(dāng)下,我翻開水底一塊石頭,嗬,居然發(fā)現(xiàn)了幾只小蝦!驀地,我想起了另一個趣事。我曾在另一座大山的草坡上見到一個山泉,當(dāng)?shù)厝宋稚饺荒嗤劣偎?,就用石頭將其砌成小井狀,朝南一面留一豁口,泉水由此外溢。山泉下面是個緩坡,距山溪足有百步。泉流很細(xì),只能潤濕草坡而已,即便下大雨,也不會形成溪流。說來真是怪事,這個泉里竟然有兩條小魚!它們的身世委實令人匪夷所思。就拿眼前這個小石潭里的小蝦來說吧,它們居住在這高高的狹小的山洼里,向南不出50步,便是數(shù)丈高的峭壁,小蝦豈能插翅飛上來?那么它們究竟從何處遷徙而來?莫非是龍卷風(fēng)將它們帶到這里?這確實是個自然之謎。
我離開小石潭,手板巖棱,腳跐石縫,攀下一道一人多高的巖坎。巖坎寬丈余,向外探出,下臨悠悠深淵,站在邊緣向下望去,令人頭暈?zāi)垦?。就在巖坎外緣處,有一個三角形的石坑,深約一尺,水不盈盆,幸有細(xì)泉相連,不至于干涸。峭壁自上而下有一匹黑布樣的水痕,不難想象,三伏酷暑,連下大雨,白練垂空,聲如龍吟,谷震山響,好不壯觀。我探視坑內(nèi),里面正有三只小蝦,蝸居其間,自得其樂。我不由得怦然心動,在這生命的禁區(qū),竟有這等奇觀!剎那間,石峰肅穆,歲月凝固,歷史定格,物我兩忘,四大皆空,唯有小蝦!繼而俯瞰山下的廟宇,端詳面前的景致,不由得浮想聯(lián)翩,這三只小蝦如同高深的智者,看破紅塵,隱歸山野。舉一反三,我當(dāng)即聯(lián)想到山西的懸空寺和敦煌的莫高窟……正由于有這幾只小蝦,遂使這冷漠的峭壁彌漫、滲透著一股空靈飄逸、淳樸靈動的自然風(fēng)韻,蘊(yùn)涵著濃郁的宗教氛圍和人文氣息。我憐憫同情這些小蝦,為它們能夠在這里安然生存而慶幸。如今山外的大多河流污染嚴(yán)重,臭氣熏天,水生物皆蕩然無存,就連菖蒲藻類等水生植物也不多見,這些小蝦若置其間,自然難逃厄運(yùn)。這種狀況若不加以治理,勢必每況愈下,危及人類自身,后果不堪設(shè)想!亡羊補(bǔ)牢,為時不晚。黨中央對此高度重視,下大氣力治理環(huán)境污染,給后人留下青山綠水藍(lán)天。此舉英明,功德無量,保護(hù)環(huán)境,拯救蒼生,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我坐在巖石上,心無旁騖,悠然自得。“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唯有深山林莽,澗泉清溪,尤其這難得一見的峭壁蝦趣。這些小蝦委實高明,此處雖說遠(yuǎn)離人寰,況且地勢兇險,然而生存環(huán)境絕對安全,無需任何防范;安度歲月,甘老林泉,可謂一處得天獨厚的世外桃源??v觀人類社會,人心叵測,爾虞我詐。“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眾,人必非之?!闭l讓你“秀”來?誰讓你“高”來?不摧你摧誰!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義被欺,能者受挫,令人憤懣!令人腌臜!真羨慕這些小蝦,趨安避危,與世無爭,盡管清苦,倒也逍遙。潛心思索,居廟堂之高如何,處江湖之遠(yuǎn)又如何?其實這僻靜之地最適宜心靈棲息。敬畏生靈,與之為伍,寵辱皆忘,豈不快哉!我注視小蝦,靈魂好像融入高遠(yuǎn)的蒼穹,恍若隔世的迷惘中隱隱有了“何處惹塵埃”的了悟,擯棄世間雜念,一切歸于素樸和平淡。這兒委實是一處山川靈秀,確能修身養(yǎng)性,臻于天人合一之化境:倘若心事紛亂,可極目蒼穹,蒼穹明凈,心情也會敞亮;端詳云之飄逸,欣賞云之悠然,心情自會感到輕靈,自會隨之散淡。任憑紅塵滾滾,物欲橫流,沒有非分之想,也就沒有勞形勞心之苦。前路迷茫,大可不必憂愁,可俯視澗水蜿蜒,一路尋隙出山,自會深受啟迪,猶如醍醐灌頂,心中自然開竅。澗水分外清澈,眼界也隨之澄凈,心靈自會覺得透明順暢。人生在世都有抱負(fù),都有憧憬,無不籌措,無不拼搏。然而,成功之前,總是默默無聞,即便達(dá)到輝煌,那只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嗣后,又會歸于長久的黯淡。人在茫茫宇宙中,微乎其微,如同江中之砂粒,即便輝煌,又能輝煌到哪里去!人生如夢,醒來之后,方知自己純粹是歷史的匆匆過客。日暮投宿,聞雞起程,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風(fēng)塵仆仆,永無終了。如此這般,不必為蝸角虛榮而煞費(fèi)苦心,不必為蠅頭小利疲于奔命,該忙則忙,該閑當(dāng)閑,隨其自然,大有裨益。
凝視峭壁蝦趣,莊周夢蝶之情油然而生,我恍若變成了一只小蝦,與大山密不可分了。
作者簡介:林紅賓,筆名山泉,山東省棲霞市桃村鎮(zhèn)人,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中國科學(xué)詩人協(xié)會理事,煙臺市重點作家。迄今為止,已在《兒童文學(xué)》《東方少年》《少年文藝》《綠葉》《中國鐵路文藝》《山東文學(xué)》《雨花》《朔方》《鴨綠江》《廣西文學(xué)》《雪蓮》等百余家文學(xué)期刊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逾千篇,400余萬字。其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或省級選集并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