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寶
【內容摘要】我校地處儀征市西北部,近年來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使得我?;瘜W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初中化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科學探究的機會,尤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合作探究學習不僅促進了學生間的知識交流,更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下面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化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的幾點嘗試。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小組合作? 策略研究
我校地處儀征市西北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使得他們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缺乏與人的溝通和交流。而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主導的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提升了合作探究的能力。那么,怎樣才能讓小組合作探究更加高效呢?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指導:
一、成立小組,學會分工
1.科學建組
初中化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并不局限于課堂,很多時候需要延伸到課外,我校就是以校本課程的形式開展的,一學期的校本課程有十幾節(jié)課,學生之間只有通過合作探究才能順利完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必須組建合作小組,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般情況下,合作小組以4~6人為宜,在組員選擇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但這并不意味著隨意安排組員,教師還要統籌兼顧,要考慮組員之間能力的差異,在學生自由組合的基礎上進行微調,從而優(yōu)化小組的人員結構,這樣才能發(fā)揮每個小組最大的效果。
2.明確分工
合作小組成立之后,教師還要確定組長并且明確組長的職責,在確定組長之后首先要跟組長培訓,強化組長的責任意思。然后組長根據組員的實際學習能力在確定組員的分工,組長確定組員的任務時要注意關注組員的個體差異,學有余力的組員可以適當的壓壓擔子,對于學有困難的組員則分層次教學,只有這樣才能調動組內每個人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真的做到每一位組員都能肩負活動的責任,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二、創(chuàng)造機會,注重交流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小組合作探究中,由于每一位組員都是承擔一部分活動任務,他們只專注于自己所承擔任務成果的收集,往往得到的結論過于片面和偏窄,為了保證有效合作,教師在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比如,在對香溝中學飲用水是硬水還是軟水的鑒別活動中,有的小組進行實驗、有的小組進行網上查閱資料,活動結束后我安排各小組的組長進行資料匯總和成果展示。在此過程中我發(fā)現各個小組得到的結論都比較片面,有的小組專注于實驗而忽略了問卷調查,有的小組專注于資料的采集而忽略了實驗。自我總結時各組都表示對自己的活動結果都不滿意。面對這一情況,我給大家講了合作的重要性,不僅僅組內各成員之間需要合作,組與組之間還要合作共享經驗。最終各小組又重新進行了該活動,最終形成了一份非常全面、客觀的調查報告,效果比單打獨斗好的多。
三、宏觀把握,注重指導
由于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并不多,在活動過程中難免考慮問題不全面,因此在活動中教師有必要對其進行指導。指導包括計劃性指導和隨機性指導二種。計劃性指導只要體現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相互競爭。隨機性指導則體現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在一些活動過程中意外情況會隨時出現,這就需要教師要隨機應變、快速、準確的解決意外情況。在探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活動中,第二組的學生報告說往澄清石灰水中持續(xù)通入二氧化碳時澄清石灰水的確變渾濁,但是一會澄清石灰水又變澄清。針對此意外情況我讓此組學生代表上網查閱資料得知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過量就會生成碳酸氫鈣可溶性的物質,所以渾濁又變澄清。通過這種隨機性指導使得此次活動完成的非常成功,更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異常實驗現象的探究能力。
四、建立評價機制,促進合作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對學生參與活動進行評價。教師必須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機制。主要采取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二種方式??陬^評價主要貫穿于活動過程中,比如組員之間是否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等。書面評價則是一個階段活動結束后對學生的一個綜合性的評價,可以計入素質報告書或者學生的成長檔案袋,促使學生養(yǎng)成合作探究的素養(yǎng)。無論采取哪種評價方式教師一定要兼顧組與組之間、組員與組員之間的優(yōu)點與不足。
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是核心素養(yǎng)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的能力;它能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我們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為學生搭建活動平臺,及時作出評價反饋。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助力。
【參考文獻】
[1] 何志軍、徐保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J]. 黑龍江教育(綜合版),2004(16).
[2] 鐘啟泉. 綜合實踐活動:涵義、價值及其誤區(qū)[J]. 教育研究,2002(06).
[3] 陳金祥、朱沐云. 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動態(tài)生成[J]. 教學與管理,2005(08).
[4] 朱玉芝. 在探索中踏上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之路[J]. 中國農村教育,200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