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淑華 張婷婷 劉世歡
【摘要】 目的 探討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基層醫(yī)院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92例呼吸內科輸液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9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監(jiān)控, 觀察組采用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監(jiān)控, 比較兩組護理效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單個患者護理工作量(0.69±0.41)h、單個患者平均總耗時(175.63±26.48)min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的(1.23±0.51)h、(256.14±11.59)min,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非常滿意22例, 基本滿意46例, 不滿意28例, 護理滿意度為70.83%;觀察組非常滿意36例, 基本滿意54例, 不滿意6例, 護理滿意度為93.7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基層醫(yī)院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患者接受度較高, 可有效減輕護士輸液工作量, 提高患者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臨床護理;輸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8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telligen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for clinical nursing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A total of 192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medicine infusion therap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9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telligen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nursing efficiency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ngle patient care workload as (0.69±0.41) h, average total time spent on a single patient as (175.63±26.48) min,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1.23±0.51) h and (256.14±11.59) mi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ntrol group had 22 satisfied cases, 46 basically satisfied cases, and 28 dissatisfied case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70.83%;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36 satisfied cases, 54 basically satisfied cases and 6 dissatisfied cases, with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3.7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in clinical nursing of primary hospitals with high acceptance in patients.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es' infusion and improve patients'satisfaction.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elligent infusion monitoring system; Clinical nursing; Infusion
在社會發(fā)展和醫(yī)療資源緊張的大環(huán)境下, 加上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 全面提升臨床護理服務工作效率迫在眉睫[1]。靜脈輸液技術是臨床護理的主要內容之一, 易出現(xiàn)輸液中斷、堵管等現(xiàn)象, 稍有疏漏就會引來患者的不滿情緒, 容易產生護患矛盾甚至產生護患糾紛。所以, 需要選擇有效地遠程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方式[2]。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尤其是醫(yī)療衛(wèi)生健康行業(yè)的突飛猛進, 高度智能化的物聯(lián)網技術使護士在計算機操作臺前就可以監(jiān)測到每例患者輸液時的各種參數, 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本院基于物聯(lián)網建立了一套新的遠程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3]。本文主要探討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基層醫(yī)院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為減輕護士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合理的方式, 詳細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2月1日~2018年2月1日來本院呼吸內科進行輸液治療的192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96例。對照組中男54例, 女42例;年齡20~70歲, 平均年齡(39.89±11.61)歲;住院時間3~11 d, 平均住院時間(4.56±2.56)d;輸液瓶數4~6瓶/d,
平均輸液瓶數(2.85±1.75)瓶/d;輸液總量500~3000 ml/d, 平均輸液總量(1016.89±741.26)ml/d。觀察組中男52例, 女44例;年齡21~69歲, 平均年齡(39.49±10.43)歲;住院時間3~12 d, 平均住院時間(4.89±2.65)d;輸液瓶數3~6瓶/d, 平均輸液瓶數(2.96±1.18)瓶/d;輸液總量450~3000 ml/d, 平均輸液總量(1125.69±568.39)ml/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住院時間、輸液瓶數及輸液總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進行監(jiān)控, 如床頭鈴呼叫、家屬或陪人呼叫、護士巡查等。觀察組采用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監(jiān)控, 具體輸液操作程序與對照組相同, 具體操作步驟:每個病房安裝一個數據接收器, 通過輸液終端采集各個患者信息, 包括開始輸液時間、輸液速度、剩余液體需要輸液時間等[4]。同時動態(tài)顯示容器內液位變化, 通過無線網絡將信息傳送到護士站顯示屏上, 護士可以根據每例患者的輸液進程合理選擇合適時間進行配藥[5]。同時監(jiān)測輸液過程中出現(xiàn)的故障, 在剩余藥液達到設置的報警值時發(fā)出提示報警, 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服務。兩組病區(qū)護士在試驗期間每次接瓶或拔針均佩戴計步器測量步行距離, 并記錄每次接瓶或拔針所使用的時間。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率, 包括單個患者護理工作量和單個患者平均總耗時。②采用本院自制
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 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6],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效率比較 觀察組單個患者護理工作量(0.69±0.41)h、單個患者平均總耗時(175.63±26.48)min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的(1.23±0.51)h、(256.14±11.59)min,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非常滿意22例, 基本滿意46例, 不滿意28例, 護理滿意度為70.83%;觀察組非常滿意36例, 基本滿意54例, 不滿意6例, 護理滿意度為93.7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在醫(yī)療工作中, 靜脈輸液已成為治療用藥的主要方法, 尤其是對于住院患者來說, 輸液是醫(yī)院治療護理的常規(guī)手段。靜脈輸液技術推行極大地提高了臨床的治療效率, 但是現(xiàn)行的呼叫設備又不能代替人的眼睛, 在輸液過程中患者或家屬往往不時地盯著輸液瓶, 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對醫(yī)療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 高度智能化的物聯(lián)網技術使護士在計算機操作臺前就可以監(jiān)測到每例患者輸液時的各種參數, 為醫(yī)院實現(xiàn)輸液的智能護理, 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7-10]。
本院基于物聯(lián)網建立了一套新的遠程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單個患者護理工作量(0.69±0.41)h、單個患者平均總耗時(175.63±26.48)min顯著短于對照組患者的(1.23±0.51)h、(256.14±11.59)min,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非常滿意22例, 基本滿意46例, 不滿意
28例, 護理滿意度為70.83%;觀察組非常滿意36例, 基本滿意54例, 不滿意6例, 護理滿意度為93.7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表明了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使護理服務更加專業(yè)、人性化, 減輕了護士的護理工作量, 同時也提高了患者滿意度。同時護士不必奔波于各病室, 極大的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減少了工作量, 大大減輕了醫(yī)護人員的負擔。
綜上所述, 智能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基層醫(yī)院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患者接受度較高, 可有效減輕護士輸液工作量, 提高患者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莫焱, 黃中仙, 鐘岸佟, 等. 基于物聯(lián)網的遠程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探討. 醫(yī)藥前沿, 2016, 6(33):266-267.
[2] 劉春雨. 智能化輸液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 護理研究, 2011, 25(3):254.
[3] 陳玲, 侯詩箐, 任博, 等. 醫(yī)療物聯(lián)網在病區(qū)臨床護理中的應用.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 2018, 39(2):43-46.
[4] 張玉琴, 王菊美, 倪慧玉. 醫(yī)用智能輸液報警器在優(yōu)質護理示范病房中的應用. 健康必讀旬刊, 2012(11):302-303.
[5] 張文. 智能終端在輸液管理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 現(xiàn)代養(yǎng)生, 2017(20):159-160.
[6] 姚宇游, 徐云, 劉群, 等. 基于物聯(lián)網的遠程輸液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護理研究, 2015, 29(35):4459-4461.
[7] 王娟. 基于物聯(lián)網技術智能健康管理系統(tǒng)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復旦大學, 2014.
[8] 黃瑩, 徐立群, 潘曉東. 基于物聯(lián)網技術的輸液監(jiān)控系統(tǒng)在病區(qū)輸液閉環(huán)管理中的應用.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4(22):55-57.
[9] 王亞楠, 李平, 葉苓, 等. 靜脈輸液監(jiān)測裝置在輸液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7, 33(5):831-834.
[10] 陳敏亞, 陸靚亮. 智能床位監(jiān)測系統(tǒng)在護理質控和管理中的應用. 醫(yī)學信息學雜志, 2016, 37(5):35-37.
[收稿日期: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