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高
【摘要】小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小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具備崇高的道德,這樣才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文章以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為分析對象,首先介紹了當前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取得的成就,接著闡述了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路徑。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現(xiàn)狀;問題;路徑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學一、二年級階段學習的是品德與生活,三到六年級階段學習的是品德與社會,兩個階段相輔相成,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極大的益處。
一、我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現(xiàn)狀
(一)利用課堂教學,培養(yǎng)品德意識
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改革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還是教學形式,都改變了以往單調(diào)而又缺乏生機的學習方式,不僅使得師生思維更加活躍,還使得學生視野更加開闊,極大推動了教學實踐。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思想品德教育都是以灌輸式教育為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多數(shù)教師都在努力探索師生互動,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將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上。
例如,在當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一直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這樣可以提高全民素質(zhì),這也是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學生在禮貌用語和文明習慣培養(yǎng)方面的教育,使得學生懂得以禮儀去對待他人。
(二)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的養(yǎng)成
在小學思想品德素質(zhì)培養(yǎng)中,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思想品德素質(zhì)的重要保障,也是小學生形成良好個性的前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形成良好的學風和班風,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對于小學生而言,如果從小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未來人生發(fā)展道路上會順利成長,受益終生。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抓住學生心理特點,做到教書育人。目前,絕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師都有非常高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這就極大地推動了思想品德實踐教學向前發(fā)展,使得學生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有良好的導向。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轉(zhuǎn)變不足
第一,重視程度不夠。隨著課改在全國小學范圍內(nèi)鋪開,思想品德的地位變得愈發(fā)重要。但是,思想品德改革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學校足夠重視,許多學校還存在著喊口號、缺行動的尷尬現(xiàn)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些小學在學生素質(zhì)方面成效并不明顯,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一些學校認為,新課改效果難以在短期內(nèi)得到體現(xiàn),因此對于新課改態(tài)度非常曖昧。與此同時,當前教育體系依舊重視升學率,許多家長非常重視孩子是否能夠考上優(yōu)秀學校,因此學校的重點依舊放在應試方面,對于道德教育相對忽視,只把升學率和生源當作學校發(fā)展的未來,而對于思想道德建設嚴重忽視。一些家長認為思想品德課程可有可無,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應當首先滿足應試課的教學需求。
第二,忽視了學生個體的需要。在廣大教師和家長的心中,小學生永遠只是兒童,兒童的思維非常片面。很多小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溺愛,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失去了很多鍛煉自己的機會。學校對于學生的考核以成績?yōu)槲ㄒ粯藴?,許多教師和家長也更加注重學生的排名。小學生當前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的心理適應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強,具有很強的上進心,自尊心和好勝欲望也非常強烈。但是教師認為這些現(xiàn)象都只是頑皮的表現(xiàn),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需求。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教師依舊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反而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出現(xiàn)兩面派的現(xiàn)象。
(二)課堂教學效果欠佳
由于當前一些學校對于思想品德課重視程度并不夠,因此思想品德課課程安排非常不合理。無論是師資配置還是課程設置方面,思想品德課都不能得到學校資源保障,很多學校甚至一周只有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即使是這唯一的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也很可能會被語文老師或者數(shù)學老師以各種理由強占,思想品德課名存實亡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同時,受到對思想品德課重視程度不深的影響,很多學校思想品德課的師資配置也不理想,由兼職教師進行教學。一項調(diào)查顯示,有80%以上的思想品德課教師缺乏專業(yè)的教學培訓,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不了解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盲目采用灌輸?shù)?、說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學。
三、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路徑
(一)理性思考家庭教育
第一,全面提升家長的素質(zhì)。在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家長素質(zhì)對于子女教育非常重要。家長不僅需要準確把握子女的心理特點,還需要把握子女的成長規(guī)律,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子女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可以更有效提高教育實效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家庭教育往往缺乏有效性,只是采用單一灌輸?shù)姆绞竭M行德育教學,甚至存在過家長不重視德育教育的現(xiàn)象,這對于孩子成長明顯不利。為了進一步提升家長的素質(zhì),學校可以與家長進行良好溝通。學校可以定期舉辦家庭教育研討會,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家長和教師進行有效溝通,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家長在德育方面的能力,使得家長在家庭德育教育中可以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第二,發(fā)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家長應當用積極言行去影響學生,樹立良好形象,幫助學生提升思想品德。
(二)轉(zhuǎn)變教育觀念
第一,加強對德育的認識。教師首先必須明確小學生思想德育的重要性,將德育教育納入到重要地位。只有通過良好的思想德育教育才能使學生全面成長,使學生既具備科學文化知識,又具備良好品德,從而真正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思想品德課的重要地位,積極通過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第二,加強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德育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還需要加強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可以切身體驗到德育的重要性。在進行實踐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活動,這樣可以使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在不知不覺中得以熏陶,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境界。
【參考文獻】
[1]王文鳳,高俊云,王麗紅.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6(09):4.
[2]郭文華.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思考[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 2(20):149.
[3]陳達明.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