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萍
[摘要] 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見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多見于病程長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典型臨床表現(xiàn)有食欲下降、早飽、上腹部飽脹不適、腹痛、納差、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糖尿病發(fā)病率的上升,GDP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GDP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也備受關注,其中飲食護理,是GDP綜合性治療和護理中最基本的措施,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的效果。該文主要以萬方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為文獻來源,現(xiàn)將近5年DGP的飲食護理現(xiàn)狀綜述如下。
[關鍵詞] 糖尿病胃輕癱;飲食護理;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089-03
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患者常見慢性并發(fā)癥之一,多見于病程長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典型臨床表現(xiàn)有食欲下降、早飽、上腹部飽脹不適、腹痛、納差、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糖尿病發(fā)病率的上升,GDP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GDP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也備受關注,其中飲食護理[1],是GDP綜合性治療和護理中最基本的措施,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的效果。該文主要以萬方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為文獻來源,現(xiàn)將近5年DGP的飲食護理現(xiàn)狀綜述如下以期為改善GDP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提供理論依據(jù)。
1 糖尿病胃輕癱發(fā)病機制
DGP發(fā)病機制現(xiàn)階段尚無統(tǒng)一定論,但受多種因素影響,目前認為主要與自主神經(jīng)病變、高血糖、幽門螺桿菌感染、胃腸激素失調等因素有關。自主神經(jīng)病變[2]學說認為自主神經(jīng)(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經(jīng)、腸壁內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支配胃腸道運動,自主神經(jīng)改變可引起迷走神經(jīng)脫髓鞘改變,進而胃底、胃竇部收縮力減弱,胃運動功能減弱,胃排空延遲,導致胃輕癱。高血糖狀態(tài)能夠改變胃排空速率,抑制消化間期移行復合運動Ⅲ期出現(xiàn),甚至缺失,引起胃收縮能力降低、異常的胃電節(jié)律、胃壓力失常等癥狀,進而導致胃排空延遲;胃排空延遲又進一步使血糖難以控制,二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3]。幽門螺桿菌感染為GDP發(fā)病重要因素,有報道顯示[4],糖尿病患者病程越長,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越高,且合并胃輕癱的發(fā)生率也越高。
2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飲食營養(yǎng)現(xiàn)狀
DGP患者由于胃腸動力不足、消化不良等原因,其胃腸道對于食物的吸收能力大大減弱,很容易造成DGP患者營養(yǎng)不良。何健[5]將住院30例GDP患者分為正常人組、單純胃輕癱組和GDP觀察組采用多項綜合指標(體質指數(shù)BMI、營養(yǎng)指標測定、血脂分析)進行營養(yǎng)狀況分析,結果顯示,GDP觀察組中8例(26.70%)患者存在體重過低情況;12例(40.00%)白蛋白低于正常值;6例(20.00%)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8例(26.70%)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正正常值;單純胃輕癱組中有9例(30.00%)白蛋白低于正常值,該數(shù)據(jù)提示GDP患者普遍存在體重過低、體內蛋白質水平低下,脂肪代謝紊亂等營養(yǎng)不均衡,GDP的營養(yǎng)狀況直接影響到疾病的轉歸和預后,故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檢查,多方面進行評價,在日常飲食中要調整飲食結構,增加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以防止營養(yǎng)不良。
3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GDP治療的基礎,對緩解患者胃腸道癥狀及降低血糖至關重要。萬青等[6]認為GDP飲食管理應由內分泌??漆t(yī)生、營養(yǎng)師與??谱o士組成管理團隊,根據(jù)患者癥狀、進食狀況、心理狀態(tài)、血糖、體質等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并及時作出調整。
3.1 一般飲食護理
降低血糖、減輕胃腸負擔是飲食護理主要目的,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規(guī)律飲食方式,就是患者入院后,由專門營養(yǎng)師計算其每日能量消耗,而后根據(jù)其能量消耗進行飲食供給,以達到熱量攝入和能量消耗的平衡,保持理想體重,有研究[7]顯示,GDP患者攝入熱量應按每天25~30 kcal體重,每日飲食碳水化合物占50%~60%,嚴格限制蔗糖、蜂蜜、糖果、含糖飲料、水果及各種酒類等攝入;脂肪占30%,20~30 g/d,宜選用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橄欖油等含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蛋白質占15%,以動物蛋白為主;另外應減少或避免進食肝、腎、蛋黃等富含膽固醇食物,盡量多食富含維生素A或維生素E的食物,如胡蘿卜、玉米等。各餐進食量主要根據(jù)患者飲食習慣和治療情況分配,原則上要定時、定量,早、中、晚三餐分配各1/3或1/5、2/5、2/5,保證三大營養(yǎng)物質平衡。
3.2 特殊飲食護理
3.2.1 進餐時間的調整 上文提到,DGP患者的高血糖狀態(tài)是引發(fā)胃排空延遲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胃排空障礙與血糖水平存在很大的關聯(lián),高血糖可引起胃、十二指腸動力障礙、胃排空延遲且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所以臨床上均改用胰島素注射控制血糖[7]。而在胰島素注射時間和進餐時間上,國內專家有不同觀點,鄧錦云[8]認為,糖尿病患者應于進餐后每30 min測血糖曲線和B超檢測胃排空率,調整胰島素注射時間和進餐時間,患者胃排空率<60%,則應于注射后10 min進食;胃排空率60%~70%,則應于注射后15 min進食;胃排空率70%~80%,則應注射后20 min進食;胃排空率>80%,則應注射后30 min進食。沈春瑾等[9]研究證明:GDP是糖尿病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獨立危險因素,針對DGP患者胃排空延遲現(xiàn)象,常規(guī)餐前30 min注射胰島素已不能充分發(fā)揮降血糖作用,而且會造成血糖難以控制,同時也增加了低血糖風險,因此應改為餐前10~15 min注射胰島素,而后根據(jù)患者的血糖水平調整用藥時間及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血糖目的。
總之,進餐時間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正確協(xié)調好進餐與胰島素注射時間,使胰島素發(fā)揮作用高峰與血糖濃度高峰期吻合,從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減輕GDP癥狀。
3.2.2 進餐次數(shù)調整 GDP患者餐后胃排空延緩,為了不使餐后血糖過高,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目前,我國多數(shù)醫(yī)院將GDP患者一日3餐分為一日5~6餐,分別于早晨、中午、下午、睡前安排進餐,餐間安排適量進食點心,以減輕餐后高血糖,同時避免餐前饑餓,待患者病情平穩(wěn)后,再逐漸減少進餐次數(shù),恢復到一日三餐的正常飲食方式[10],該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可降低患者胃腸壓力,同時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缺點在于患者對進餐時間不能準確把握。郎銀枝等[11]提出可通過測定患者胃排空率來安排飲食,優(yōu)點是量化、直觀、操作性強,缺點在于檢查手段較繁瑣,花費大,患者依從性較差。徐麗燕等[12]通過設立對照組和觀察組對個性化飲食在DGP患者中應用的研究:觀察組患者除少食多餐、規(guī)律飲食外,另外使用超聲對患者的胃排空率進行檢測;若胃排空率<60%,注射胰島素后15 min內進餐,若患者胃排空率在60%~70%之間,則在注射胰島素20 min內進餐,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4.70%,遠高于對照組76.30%。
3.2.3 食物成分調整 臨床上一般建議糖尿病患者多攝入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原因是高纖維的食物可延遲胃排空,能夠增加飽腹感,但對于GDP患者來說胃排空時間本來就已經(jīng)延遲了,若再食高纖維素食物,則胃排空時間更加延遲,且影響蛋白質吸收,進而增加DGP的癥狀,因此DGP患者應限制高纖維素飲食[13]。孫小莉[14]將48例DGP患者進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飲食護理干預,對其食物成分進行了調整,給予低纖維飲食,干預時間8周后,觀察組護理有效率為91.70%,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有效率79.20%,分析其原因為高纖維食可減弱食物消化,延長胃排空,加重了DGP癥狀,應限制高纖維食物攝入量。李艷艷[15]研究也提示,芹菜、白菜、馬鈴薯等蔬菜富含大量纖維素,雖具有降低血糖的功效,但出現(xiàn)的胃腸道反應如腹瀉、腹脹等,對無機鹽、維生素B及蛋白質吸收造成影響,同時還導致體內形成植物胃石,加重胃排空延遲,故應限制DGP患者高纖維食物攝入量,每日患者蔬菜攝入量應控制在150~200 g之間,同時要加強DGP患者維生素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
3.2.4 食物形態(tài)調整 固體食物密度大、硬度高,其消化難度較流質食物難度大,DGP患者若長期食用固體食物,容易延長胃排空時間,減少營養(yǎng)物質吸收,故臨床多建議DGP患者應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最好的方法將固體食物加水漿化,做成流質食物[16]。王俊星等[17]研究表明,固體食物消化過程長、吸收慢,容易造成血糖的波動,引發(fā)嚴重酮癥酸中毒或各種感染,因此護理人員應囑患者家屬為其提供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避免煎、炸、難以消化的食物,這樣以便更好控制血糖,防止因高血糖引發(fā)胃排空延遲。
3.3 配合飲食相關的護理
3.3.1 減少胃反流 胃排空延遲、飲食量過大等都會引起胃反流,胃反流不僅會造成食物浪費和營養(yǎng)吸收不足,同時酸性胃液可能會灼傷消化道,引發(fā)感染等癥狀,降低DGP患者的生活質量。葉文娣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胃排空延遲胃內酸性濃度過高,故護理人員應提醒患者少食酸性食物如橙汁、西紅柿等,以減少胃酸不適癥狀;同時避免飽餐,飲食量過大會減慢胃的排空,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壓力,胃內容物容易返流,造成胃損傷,所以建議患者飯后抬高床頭或者直立,避免平臥以提高胃的傾斜度,減少胃返流。
3.3.2 中醫(yī)適宜技術 郭文佳等[18]研究耳穴埋豆聯(lián)合飲食治療GDP臨床療效,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予飲食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耳穴埋豆,干預1個月后,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66%,對照組為63.30%,2組總有效率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張媛媛[19]對GDP患者中醫(yī)辯證施護時提到飲食調護同時配合耳穴貼壓和穴位按摩內關、中脘、合谷等穴起到健脾止吐的作用。
3.3.3 運動的護理 GDP患者在合理的飲食調整下,配合適量規(guī)律的運動可以增強胃腸蠕動,提高患者消化功能,從而提高飲食治療效果,郎銀枝等[11]建議GDP患者應根據(jù)自身情況選擇強度適宜的有氧運動,最好餐后1 h運動,運動量增加,要增加飲食量,運動時要隨身攜帶糖果、餅干等,發(fā)生低血糖及時食用,并隨時攜帶糖尿病患者卡片。
3.3.4 健康教育 合理的飲食指導有助于控制患者胃排空延緩及穩(wěn)定血糖,但患者出院之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飲食,導致胃輕癱復發(fā)。鮑敏敏[20]認為應向患者講解飲食對改善胃輕癱癥狀和穩(wěn)定血糖重大作用,讓患者堅持按照要求進餐,禁止改變進餐時間、食物形態(tài)、數(shù)量,避免消化不良及胃排空延長,積極主動參與到疾病斗爭的自我管理中。
4 問題與展望
GDP是現(xiàn)階段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影響降糖藥物的吸收,使胰島素注射劑量及時間與進食不相匹配,給治療帶來困難,導致不可預測的血糖波動,加速GDP病情進展?,F(xiàn)階段針對DGP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護理、運動療法、中醫(yī)治療等,其中飲食護理需要貫穿于GDP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所以顯得尤為重要。綜上所述,對GDP患者進餐時間、次數(shù)、飲食形態(tài)、食物成分以及進餐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整,實踐證明可有效緩解GDP癥狀,提高治療的效果。中醫(yī)技術博大精深,還需要繼續(xù)推廣和深入研究,加大GDP治療中中醫(yī)護理的應用。總的來看,DGP患者的護理必須落實“長久、規(guī)律、科學”的原則,這樣才能更有效控制血糖,減少胃輕癱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潘梅麗,葉超英,潘勇莉,等.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胃排空時間的影響及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12):99-101.
[2] 楊曉暉,叢佳林.糖尿病胃輕癱的診斷與處理[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15(3):369-370.
[3] 褚璐,王建軍,邢曉燕.糖尿病胃輕癱的早期診斷及發(fā)病機制探討[J].世界中醫(yī)藥,2014,9(9):1181-1183.
[4] 馬媛.2型糖尿病不同病程及合并胃輕癱患者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情況研究[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7,38(6):122-123.
[5] 何健.30例糖尿病合并胃輕癱患者營養(yǎng)狀況分析[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3,22(9):833-835.
[6] 萬青,謝凌.個體化飲食治療改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胃腸道癥狀的效果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4,6(5):391-393.
[7] 張艷萍.36例糖尿病胃輕癱病人的臨床護理體會[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4,36(5):803,808.
[7] 阮傳青.2型糖尿病胃輕癱50例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6):105-106.
[8] 鄧錦云.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飲食護理干預[J].醫(yī)藥前沿,2015(10):275.
[9] 沈春瑾,饒穎臻,朱穎,等.2型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發(fā)生低血糖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3,16(6):905-906.
[10] 韋姣,林靜.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護理體會[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4,35(5):455-456.
[11] 郎銀枝,王國君.糖尿病胃輕癱患者全方位護理體會[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3,29(4):62-63.
[12] 徐麗燕,井瓊,周仙花.個性化飲食干預在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7,24(6):80-81.
[13] 葉文娣,陳立群.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治療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4(4下旬刊):32-33.
[14] 孫小莉.飲食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19):137.
[15] 李艷艷.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31):196-197.
[16] 賈曉偉.2型糖尿病胃輕癱患者的飲食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36):237-238.
[17] 王俊星,張坤,戚加秀,等.糖尿病性胃輕癱患者應用精細護理的效果[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3):507-509.
[18] 郭文佳,孟海雷,鄒小蜂.耳穴埋豆聯(lián)合飲食治療糖尿病胃輕癱30例臨床研究[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4,33(16):76-77.
[19] 張媛媛.糖尿病胃輕癱的中醫(yī)辨證施護體會[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7,46(10):1242-1243.
[20] 鮑敏敏.個性化飲食干預對糖尿病并發(fā)胃輕癱患者的影響[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6,23(4):18-19.
(收稿日期:2018-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