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勝亮
摘要 介紹了觀果植物的類型和園林觀賞價值,提出了觀果植物的應用原則和園林應用方式,以期為觀果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觀果植物;類型;觀賞價值;應用原則;應用方式
中圖分類號 S68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219-01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強,對美化生活、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從綠化、美化上升為彩化、生態(tài)化、多樣化。觀果植物主要是指以果實供觀賞的植物,有的色彩鮮艷,有的形狀奇特,有的香氣濃郁,有的著果豐碩,有的則兼具多種觀賞性能,常用于點綴園林風景,以花后不斷成熟的果實彌補觀花植物的不足。觀果植物在園林中的大量應用,不僅豐富了園林景觀,而且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反璞歸真的愿望,使人們在欣賞觀果植物景觀時能體驗到豐收的喜悅。
1 類型
觀果植物既可按形態(tài)學特征分類,又可按果期、果實顏色、形狀、質(zhì)地等分類。而應用在園林建設中,一般按照果實的成熟期或觀賞色系分類。
1.1 紅色系觀賞果類
紅果冬青、蘋果、山楂、火棘、金銀木、枸杞、萬年青、紫金牛、南天竹、胡頹子、老鴉柿、紅豆杉、瓊花、無刺構骨、石楠、接骨木、海棠、紅葉李、山茱萸、北美冬青、楊梅、櫻桃、石榴、桃、山桐子、梅等。
1.2 黃色系觀賞果類
枇杷、香櫞、香泡、柚子、橘子、木瓜海棠、銀杏、七葉樹、金果火棘、柿樹、君遷子、葡萄等。
1.3 黑色系觀賞果類
女貞、李、麥冬類等。
2 園林觀賞價值
2.1 色彩美
觀果植物的果實色彩豐富,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果實與葉片、枝干互相襯托,別具韻味。果實為黃色的有枇杷、金果火棘、柿樹、銀杏、梅、木瓜海棠、香櫞、橘子等;果實為紅色的有北美冬青、紅果冬青、楊梅、萬年青、櫻桃、枸骨、金銀木等;果實為綠色的有核桃和桔等;果實為藍紫色的有葡萄、紫珠、十大功勞、李等;果實為黑色的有女貞、常春藤、麥冬、金銀花等;果實為白色的有紅瑞木等。
2.2 形態(tài)美
觀果植物的果實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巨大的如柚子、香泡等,奇特的如秤錘樹果實、佛手等,像銅錢的青錢柳等,像豆子的火棘、女貞、南天竹等,可謂千姿百態(tài)。
2.3 意境美
觀果植物的果實可讓人產(chǎn)生美好的遐想,比如,當人們看到累累果實的時候,會聯(lián)想到豐收的情景,內(nèi)心充滿愉悅;當人們看到紅豆果的時候,就會寄托對親人或戀人的思念之情。
3 應用原則
3.1 因時制宜原則
在景觀建設中,應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色相變化選擇適宜的植物種類。如春夏之交的枇杷、桑、梅、桃、楊梅等;秋季觀果木瓜海棠、柿樹、香泡、橘子、南天竹、女貞、蘋果等。
3.2 適地適樹原則
應充分考慮適宜當?shù)氐耐寥?、氣候等條件以及景觀需要和果實對環(huán)境的影響,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配置觀果植物[1-2]。尤其是果實巨大型或成熟后污染環(huán)境的不能在道路上種植,但可在公園、街頭游園、庭院、河道兩側(cè)、防護林中種植??蛇x擇色彩鮮艷、形狀奇特的莢果、翅果類植物作為行道樹。有條件的也可在公園中集中設計營造觀果園。
3.3 生態(tài)經(jīng)濟效益原則
在園林綠地中配置觀果植物,除了發(fā)揮其觀賞性功能外,還必須具有遮蔭、招鳥、保健、殺菌等功能,例如種植觀果植物越橘、火棘等,既能滿足觀賞的需要,又能滿足鳥類等動物生存的需要[3]。另外,觀果植物的栽植在表現(xiàn)出景觀效果的同時還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價值,如梅花、杏花、桃花等,開花時候可以賞花,果實還可供食用或加工成飲料、休閑食品等,實現(xiàn)社會效益與經(jīng)濟效益相結合的目的[4]。
4 園林應用方式
觀果植物的應用能滿足人們?nèi)找嬖鲩L的精神需求,許多觀果植物在園林景觀中可以孤植,如柿樹、山楂、銀杏、欒樹等;也可以叢植,如瓊花、秤錘樹、柿樹、南天竹、火棘、香櫞等;還可以成片種植,開花時觀花,花后觀果,如徐州的杏花坡、南京梅花山的梅花、寧波的楊梅等,都能形成良好的觀果景觀。
5 結語
綜上所述,重視觀果植物的造景功能,可促進觀果植物的推廣應用,給園林景觀注入活力。因此,應充分發(fā)揮觀果植物的綠化、美化功能,為人們營造更加優(yōu)美、舒適的環(huán)境。
6 參考文獻
[1] 李高峰.淺談觀果樹種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J].技術與市場,2007(1):14-18.
[2] 朱洪武,黃利斌,李維林,等.果樹在城市林業(yè)建設中的應用及展望[J].中國城市林業(yè),2008,6(1):71-73.
[3] 佘波.觀果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農(nóng)業(yè)開發(fā)與裝備,2014(6):90.
[4] 鄭寶強,李奎,王雁,等.北京觀果植物及其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J].園林,2011(1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