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于語文學習的入門階段,它主要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而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導者,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目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為目的,運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
一、引言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閱讀是學生了解世界的一個重要渠道,它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的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的進行思考、收獲知識,提升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不斷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閱讀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的加入到閱讀中。教師還應該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及時地進行教學反思,為學生提供高效有趣的閱讀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目前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在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深刻的認識到新課改的深刻含義,還運用之前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使學生對閱讀產(chǎn)生枯燥乏味的感覺,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很多語文老師沒有認識到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不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只注重講授基本的知識點,忽略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也沒有給學生足夠的自主閱讀的時間,使得學生沒有對閱讀教學產(chǎn)生興趣,導致閱讀教學課堂的效率不高,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一)鼓勵學生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由于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他們正處于感性認識的階段,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活動參與的過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的方式把學生帶入到文章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教師可以有效的插進入抓重點詞與進行朗讀品味,或者把重點詞劃點或填空讓學生一次品讀。學生根據(jù)提示很容易感悟人物形象及中心。這樣可以使學生對文章的了解更加深入,更能夠理解文章的情感,也可以體會到閱讀帶給自己的樂趣,使學生主動的去參與到活動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可以帶著學生了解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通過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文章,來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和兒子從父親身上汲取到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另外教師可以畫出重點的句子,將重點詞、句劃點或填空讓學生一次次品讀,并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解讀,很容易感悟人物的形象及文章的中心,引導學生仔細的閱讀體會,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出文章所表達的思想。通過閱讀文章來讓學生產(chǎn)生代入感,激起學生內(nèi)心的情感,使學生更能深刻的體會父愛的偉大。
(二)運用多媒體設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多媒體有生動性和直觀性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能充分滿足教師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達到提高教學的效果的作用。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展示文章的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也可以播放一些與文章有關的音樂或者視頻,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輕松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的效率。還可以通過引入類似的文章來進行對比閱讀,教師平常講課可以引如的優(yōu)美文段讓學生同步閱讀,寫山的就會引用寫山的名段來讓學生欣賞,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背景,教學效果較好。
例如,教師教學廬山的云霧時,可以引用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讓學生感受廬山多方面的美,還可以舉一反三帶學生去欣賞其它名詩。在學習《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廬山瀑布的視頻,讓學生提前感受瀑布的豪邁蓬勃,并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時,也可以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古詩的內(nèi)容,這樣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幫助學生不斷的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三)鼓勵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最終要實現(xiàn)的就是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的習慣,提高學生終身閱讀的意識,為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寫作表達的能力打好基礎。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可以鼓勵學習進行寫作練習,比如仿寫、續(xù)寫等,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也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含義,提高學生的理解文章的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教師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寫作,當小女孩在最后的火柴點亮看到自己的奶奶,她會和自己的奶奶說什么?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深刻意義,激發(fā)學生對于貧困人民的同情,體會勞動人民的辛勞,讓學生懂的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告訴學生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結(jié)語
在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認識到閱讀對小學語文的深刻影響,及時轉(zhuǎn)變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小健.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