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曉潔
摘要: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應當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方向予以特別的重視,使學生在閱讀中用心感悟,在感悟中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促使兩者在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共進中發(fā)展,以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強力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
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量有目共睹,特別是到了小學高年級,閱讀的地位會愈發(fā)突出,對學生的感悟和理解要求更高。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應當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方向予以特別的重視,使學生在閱讀中用心感悟,在感悟中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促使兩者在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共進中發(fā)展,以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強力的推動作用。
一、小學高段閱讀現(xiàn)狀剖析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占據(jù)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空間,久而久之的“填鴨式”灌輸使學生形成了被動接受的定式思維,素質教育的理念雖然早已有之,但事實卻在行動上常態(tài)擱置,學生的不求甚解、死記硬背,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催生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強化造成嚴重掣肘。新課改的春風勁吹,一些教師積極借力新課改理念,在更新教學模式和優(yōu)化教學手段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尤其是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放在了突出地位,但由于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知識視野狹隘,自主學習能力舉步維艱,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養(yǎng)成,語文綜合素養(yǎng)較低。
此外,小學語文教師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盲目濫用,也使得閱讀教學指向性不強,缺乏特定的發(fā)展指針。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本可以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一臂之力,但因為多媒體運用科學性、合理性欠缺,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更為關注學生的領悟和感受,學生習慣從字里行間感悟作者的情感抒發(fā),并依此進行恰如其分的想象。這一心路體驗是無法通過簡單的畫面拼接來展現(xiàn),生動直觀的畫面盡管豐富多彩,卻無法代替學生的有聲閱讀,因此,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尋求更為多元化的途徑來實現(xiàn)。
二、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路徑
在小學高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以新課改為契機,徹底根除傳統(tǒng)教學毒瘤,創(chuàng)設教師主導性強、學生主體作用充分釋放的新型課堂場景,使教師教與學生學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同時,教師應深諳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角色定位,有效運用多媒體技術施以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布局,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比重,凸顯閱讀的基礎性地位。
1.邊讀邊畫,即閱讀的同時,勾畫重點詞句,通過反復閱讀,加深理解。學生對重點詞句的勾畫在滲透自己理解的同時,適當植入個人情感釋放,使學生與作者之間產(chǎn)生心理共鳴,對準確把握文章內容,體味其中內涵深意起著重要作用。
2.邊讀邊思,即根據(jù)創(chuàng)設的問題進行精讀,邊讀邊思考問題的答案,在閱讀中加深感悟和理解。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應審慎考量,精心創(chuàng)設一些與文章中心思想關系密切的問題,增強學生思考的目的性。
3.邊讀邊“激”情,使學生在閱讀中摻入自己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情與作者的思想打通銜接的通道。讀書是一種高超境界,只有作者對文章的深刻意境做到心領神會時,才有可能在閱讀中迸射出強烈的情感抒發(fā),與作者在文中的情感釋放不期而合,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4.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彼此結合、穿插進行,形成強勁的互動,開創(chuàng)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雙劍合一的局面,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注入新動力。學生的日常閱讀不能僅僅限于書本,而應該像蜜蜂采蜜一樣專采“百家長”,主動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為了實現(xiàn)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教師在主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時,以學生喜愛為基本標準,選取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意義,且與教學緊密相關的讀物,使之真正形成對書本閱讀的強勢互補。
總之,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提升語文學習效果重要的切入點。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必須將閱讀作為重中之重,放在全局中去考量,并不斷尋求閱讀教學的多元化方法,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秀梅.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漫談[J].小學科學,2014(04).